呼吸道传染病ppt课件
10
不明原因肺炎防控工作
11
禽流感(H5N1、 H5N16、H7N9等) 防控要点
1、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应急监测。 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判定是否发生人传人现象。 3、确定密切接触者,并做好医学观察。 4、做好疫点内人居住和聚集场所的消毒处理工作。 5、医疗机构要做好人禽流感病例隔离、救治和医院内感染控制工 作,并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的主动搜 索、标本采集等工作。
7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 猩红热:发病主要集中在学龄儿童,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 呼吸道传染病。
• 临床特征: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后脱屑。 • 传染源 :主要是病人和带菌者。正常人鼻咽部,皮肤可带菌。猩红热
病人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时期的传染性最强,需隔离7天。 • 传染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 •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感染后人体可产生2种免疫力。但无交叉免
• H7N9禽流感纳入乙类传染病;
• H1N1流感纳入流行性感冒报告、管理。
道传染病特点
呼吸
• 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播速度快,范围广,防控难(2015年石洞流腮聚集、2016年小市 流腮聚集)
• 易于在人口密集的环境中持续传播(学校)
• 多数有疫苗可防控,接种疫苗是有效的防控途径。
• 隔离不严格可能导致更大范围的传播。
• 忌用大锅药进行防治。
3
我区呼吸道传染病概述
• 目前我区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总体呈上升
趋80 势。
70
2015年冬/2016年春
预测值
预测下限
预测上限
• 处60 于高发病状态且相对平稳:肺结核 50
• 发40 病情况波动较大:流感、流腮
• 发2300 病数较少且相对稳定:麻疹、风发疹病、例数猩
红热 10
近似,再次感染发病者很少见 • 传染源 腮腺炎病人,在发病2周内有高度传染性。 • 传播途径 腮腺炎病毒由飞沫经呼吸道感染。 •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男女均患。 • 鉴别诊断 ①化脓性腮腺炎:局部红肿压痛明显,多为单例,有波动感,挤压时有脓液自腮腺管流出,白细胞
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②症状性腮腺肿大:常并发于糖尿病、营养不良、慢性肝病或应用碘化物、羟保泰松、异丙肾上腺素
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培训
1
• 一、呼吸道传染病概述 • 二、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 三、不明原因肺炎防控工作要求 • 四、流脑防控工作要求 • 五、发热门诊工作
2
呼吸道传染病概述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
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 常见有麻疹、肺结核、流脑、猩红热、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水痘等。
• 疫情控制(接种疫苗是有效途径)
• 1、病例管理。
• ①居家隔离或住院治疗,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和进入公共场所。
• ②专人负责追踪记录住院或重症病例的转归情况
• ③体温恢复正常、其他症状消失48h后可正常上课或上班。
• 2、强化监测。
• 医疗机构:开展流感样病例监测报告;
• 学校:强化晨检、午检和因病缺勤登记制度
连续1周无新发病例,可判定为暴发疫情结束。
5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样聚集疫 情也要报告
• 疫情发现及报告
同一学校、 幼托机构、 1周 其他集体单
位
1、出现10例及以 上流感样病例
核实后
流感 专病 系统
出现ILI数 ≥30 例
或因流感样症状住院数≥ 5 例(不包括门诊留观病例)
或发生2 例以上ILI死亡
等过程中,腮腺肿大双侧对称,质软无肿痛感。 ③颈部或耳前淋巴结炎:局限于颈部或耳前区,为核样坚硬边缘清楚,压痛明显,肿大不以耳垂为中
心,伴有咽峡炎、耳部疮疖等。 ④其他原因引起的腮腺肿大:如单纯性腮腺肿大多见于青春期男性,无症状,与功能性分泌增多致代
偿性腮腺肿大
防控: 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或发病之日起3周。 注射流行性腮腺炎疫苗
县区CDC核实确 认后
2h内通过“突 发网” 进行报
告
6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 流行性腮腺炎: •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全身性病毒性感染,多发生于学龄期儿童,亦见于青壮年。 • 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为非化脓性唾液腺肿胀和触痛,大部分病例累及一侧或双侧腮腺。 • 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迄今只有一个血清型,病毒很少发生变异,各毒株间抗原性较
疫(有5种血清型)。 • 猩红热传染性较强,容易引起学校内传播,发现散发疫情时要及时联
系所在学校,核实患者隔离情况,交代隔离措施及返校条件,指导开 展所在班级学生疑似病例筛查,督导学校加强、落实晨检。
8
9
不明原因肺炎防控工作
• 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定义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明确诊断为其它疾病的肺炎病例: • (1)发热(腋下体温≥38℃); • (2)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 (4)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颁布的2006版“社区
0
• 发病1率1月 较高1的2月 非法定1月 传染病2月 :水痘3月 (1604月-
200例/年)
4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 流感:《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处置指南》
• 流感样病例:发热(腋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缺乏实验室确定诊断为某种疾病的 依据。
• 流感样病例暴发:指一个地区或单位短时间出现异常增多的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流感样病例。
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 • 疫情控制管理: 患者:隔离治疗、立即采样、立即流调。 密切接触者:追踪、登记和医学观察、立即流调。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在我国目前是“特殊名词”,专门指向SARS和人禽流感,因此诊断 必须慎重。另外在病人没有确诊前,必须由当地党委、政府把握舆论导向,统一宣传口 径,做到“内紧外松”,避免造成群众恐慌。
3、
环境和个人卫生
注意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注意个人卫生,勤晾晒被褥,勤换衣,勤洗手,不共用毛巾手
帕等。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袖子遮住口、鼻,出现流感样症状后或接触病人时要戴口罩。
4、健康教育
在疫情发生单位可采用宣传画、板报、折页和告知信等形式宣传卫生防病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