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优势

浙江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优势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日前获国务院批准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契机,积极参与环太平洋西岸国家和地区间的竞争,成为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和“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的先行先试者。

这是我国第一个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省第一个国家级经济发展战略,这意味着浙江向海洋经济世纪迈进的大门已经洞开。

浙江是资源和陆域小省,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却从全国第14位跃升至第4位,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

然而,奇迹的背后却隐藏着危机。

浙江经济发展与土地、水、环境等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空间受到严重约束,浙江下一步将如何发展?
跳出陆地,发展海洋,成为浙江的必然选择。

浙江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半陆域面积;海岸线6696公里, 全国最长,规划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506公里, 占全国30.7%,大多数集中在宁波——舟山港域,是我国建设世界级深水港群的最佳选址。

面积500平方米以上海岛2878个, 约占全国的40%,均为全国第一;舟山渔场是全球四大渔场之一,可捕捞量全国第一; 此外,浙江还有近400万亩滩涂资源,约占全国的13%,这些滩涂资源目前与浙江沿海城市以及产业园区紧密相连,形成了较好的组合条件,是沿海经济带建设的新空间。

海岛风能、潮汐能、波浪能、洋流能、温差能等可开发的海洋能居全国首位,浙江有条件成为海洋清洁新能源大省;东海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浙江海域,发展海洋经济潜力巨大。

近年来,浙江海洋经济综合开发取得了长足进展,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海洋产业体系,2010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6.2亿吨,跃居全球海港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314万标箱,跻身全球第六大集装箱港;石化、钢铁、船舶修造等临港产业和海洋旅游、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新兴产业已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海洋生产总值从2006年的184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500亿元,约占全国海洋经济总量的1/10,并在港航物流服务业、船舶工业、海水利用业等领域处于全国前列。

事实上,浙江已是一个海洋经济大省。

而国务院批准的《规划》又将浙江经济发展的新目标框定:建设海洋经济强省。

浙江省有关领导表示,把浙江海洋经济综合开发纳入国家战略意义重大:有利于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促进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完善沿海区域发展战略格局,实现海陆统筹;有利于保障国家战略物资供应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据悉,《规划》的战略定位是:把浙江建设成我国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海洋海岛开发开放改革示范区、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海陆统筹协调发展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及清洁能源示范区。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务院批准的《规划》中,我国唯一的群岛型设区市舟山被列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这是我国第一个设区市的国家级海洋经济试验区。

因此,全力打造国际物流岛,建设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探索设立舟山群岛新区,对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创新海岛开发模式具有特殊意义。

《规划》对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空间新布局是: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

在这一空间布局中,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7市47个县(市、区)被纳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国务院在批复中要求,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成为综合实力较强、核心竞争力突出、空间配置合理、生态环境良好、体制机制灵活的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

同时要求浙江按照《规划》确定的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有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探索有利于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据悉,《规划》设定的期限为2011-2015年,展望到2020年。

到2015年,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2.6万亿元,占全省的3/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6万元;示范区海洋生产总值接近7000亿元,占全国海洋经济比重提高到15%。

同时将实现港航服务水平大幅提高,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海洋科教文化全国领先,海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浙江已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海洋经济发展时期,正雄心勃勃地向海洋世纪迈进。

“谁拥有海洋,谁就拥有未来!”省委书记赵洪祝说。

浙江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优势,充分挖掘“海洋生产力”将成为浙江经济新一轮快速发展的突破口。

浙江省多年来一直戴着“资源小省”的帽子,民营经济集中的传统制造业主要靠拼成本、拼出口获得优势。

但是,如果把眼光转向海洋,浙江省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是其他沿海省份无法匹敌的。

浙江的海洋“生产潜力”巨大,浙江也因此把发展战略目标从建设“海洋经济大省”提升到“海洋经济强省”,围绕这一目标,编制、实施了一系列涉海规划,包括海洋功能划分、港口布局、滩涂围垦、海洋生态建设等。

目前浙江已经完成了“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为空间布局的海洋经济总体发展规划,其中宁波——舟山港海域、海岛及其依托城市是核心区。

宁波——舟山港是目前全国乃至全球货物吞吐量最大的组合港,依托港口,浙江将规划建设全国重要的大宗商品储运加工贸易基地、国际集装箱物流基地,同时配套发展新型临港工业、海洋新能源产业等,使其成为东海油气开发的后方基地。

刘亭说:“最终的发展目标是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区域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地。


在产业布局上,浙江以环杭州湾产业带为北翼,成为引领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以温州、台州沿海产业带为南翼,与福建海西经济区接轨。

其中杭州、宁波、温州三大沿海都市圈通过增强现代都市服务功能和科技支撑功能,为产业升级服务。

在此基础上形成九个沿海产业集聚区,并推进舟山、温州、台州等地诸多岛屿的开发和保护。

围绕这些大平台,浙江省对现有海洋资源和产业进行了梳理整合。

刘亭表示,浙江的沿海产业带本身就是制造业密集地带,目前浙江的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后可能形成优势的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依托宁波——舟山港的吞吐能力和深水岸线资源,以大宗战略物资储运为重点,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突出我国在原油、矿石、煤炭、粮食等重要物资储运中的战略保障作用。

二是扶持培育一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浙江整体产业层次。

浙江正在重点发展的海洋装备制造业包括石化成套设备、潮汐能设备、海水淡化设备、核电设备、港口机械等,此外还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利用和海洋勘探开发领域形成规模,逐渐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孙炎明,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涂光晋说:“耐心诚心坚守坚持,他用生命诠释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推选委员任卫新说:“职守在一个特殊的世界里,却让死囚的心灵,重新感受到久违的人间温暖,警界保尔,特殊的爱献给了特殊的你。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孙炎明的颁奖辞:重犯监室年年平安,而自己的生命还要经历更多风险。

他抖擞精神,让阳光驱散铁窗里的冰冷,他用微笑诠释着什么是工作,用坚强提示着什么是生活。

人生都有同样的终点,他比我们有更多坦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