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长率的种类、定义和換算东北特钢集团大连特殊钢丝有限公司 徐效谦、牛振伟内容摘要:对广大冷加工工作者来说,伸长率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
本文从分析钢铁材料拉伸时应力-应变特性着手,揭示了各种伸长率的含义、区别及换算关系。
同时根据大量实验数据,努力探索组织结构和冷加工工艺对伸长率的影响,为深入研究伸长率找到突破口。
关键词:伸长率、延伸率、换算。
钢丝伸长率是衡量钢丝塑性的一项参数,其种类、定义和換算执行国标GB/T228的规定。
新国标GB/T228.1-2010《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参照国际标准ISO6892-1:2009进行了修订,整体结构、层次划分、编写方法和技术内容与ISO6892-1:2009基本一致,代替了原国标GB/T228-2002《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新国标将伸长率分6种:断后伸长率(A )、残余伸长率(A r )、最大力塑性延伸率(A g )、最大力总延伸率(A gt )、断裂总延伸率(A t )和屈服点延伸率(A e )。
其中4项延伸率均为在应力状态下测定的指标,2项伸长率为卸除应力后测定的指标,但对于残余伸长率新国标只给出定义:“卸除指定应力后,伸长相对于原始标距(L o )的百分率”,对其测定方法未作统一规定。
1.伸长率种类、定义和用途GB/T228.1-2010定义伸长时采用了两个近义术语:伸长(elongation )和延伸(extension )。
拉伸试验期间任一时刻,试样原始标距(L o )的增量称为“伸长”;延伸可以理解为拉伸试验期间任一给定时刻,引伸计上标距(L e )的增量。
试验中可以用测延伸的方法测定伸长,两者无本质区别。
1.1 断后伸长率(Percentage elongation after fracture )断后标距的永久伸长(L u -L o )与原始标距(L o )之比的百分率。
断后伸长率是在拉断后的试样上测取的,计算方法如公式1。
A =oou L L L -×100% 公式1 式中:L o —试样原始标距,mm ;L u —断后试样拼接后的标距,mm 。
断后伸长率也可以通过引伸计测得,图2中ΔL r 实际上代表塑性伸长+局部缩颈伸长,计算方法如公式2。
A =erL ΔL ×100% 公式2图2 用图解法测定断后伸长率和断裂总延伸率1.2 断裂总延伸率(Percentage total extension at fracture )断裂时刻标距的总延伸ΔL f (弹性延伸+塑性延伸+缩颈延伸)与引伸计标距L e 之比的百分率,断裂总延伸率是在应力下测定的伸长率,如图1。
试验时纪录应力-延伸曲线,引伸计的标距为L e ,确定图中C 点,OC 为断裂总伸长(ΔL f ),则断裂总延伸率计算方法如公式3。
A t =ef L ΔL ×100% 公式31.3 最大力塑性延伸率(Percentage plastic extension at maximum force )最大力原始标距的塑性延伸ΔL g 与引伸计上标距L e 之比的百分率,见图1。
在用引伸计测得的应力-应变曲线图上,从最大力总延伸ΔL m 中扣除弹性延伸部分即为塑性延伸ΔL g ,将其除以引伸计标矩L e ,即为最大力塑性延伸率,见公式4。
最大力塑性延伸率实际反映了试样塑性变形伸长率。
A g =%100)(Em⨯∆m R L L e m - 公式4 式中:L e ——引伸计标距;m E ——应力-应变曲线上弹性变形部分的斜率; R m ——抗拉强度; ΔL m ——最大力下总延伸。
也可用图解法测定最大力延伸率,见图3a ;当最大力出现平台时,取平台中点的最大力对应的塑性延伸为ΔL ξ,见图3b 。
此时,最大力塑性延伸率的计算如公式5。
A g =%100⨯∆eg L L 公式5a.最大力明显时b.最大力出现平台时图3 用图解法测定最大力延伸率方法1.4 最大力总延伸率(Percentage total extension at maximum force )最大力时原始标距的总延伸ΔL m (弹性延伸+塑性延伸)与引伸计标距L e 之比的百分率,最大力总伸长率是在应力下测定的延伸率,见图3,将最大力点的总延伸ΔL m 除以引伸计标矩L e ,即为最大力总延伸率,见公式6。
如拉伸力-延伸曲线在最大点呈现一个平台,则取平台宽度的中点作为最大力总伸长率的最大力点。
最大力总伸长率实际包含了试样弹性伸长和塑性变形伸长两项伸长率。
A gt =eL ΔL m×100% 公式6 1.5 残余伸长率(Percentage permanent elongation )残余伸长率是在引伸计上测定的伸长率,指试样施加并卸除指定应力后,引伸计标距的残余伸长量与引伸计标距(L e )之比的百分率,曾称为永久伸长率。
1.6 屈服点延伸率(Percentage yield point extension )屈服点延伸率是在应力下测定的伸长率,对呈现不连续屈服的材料,指从应力-应变曲线图上,均匀加工硬化开始点的延伸减去上屈服强度对应的延伸得到的延伸ΔA y ,再用ΔA y 除以引伸计延伸L e 即得到屈服点延伸率,见图4和公式7。
均匀加工硬化开始点的确定方法为:根据经过不连续屈服阶段的最后的最小值点(图4a )作一条水平线,或经过均匀加工硬化前屈服范围的回归线(图4b ),与均匀加工硬化开始处曲线的最高斜率线相交点确定。
A e =ey L ΔL ×100% 公式7式中:A e ——屈服点延伸率;ΔA y ——屈服点延伸。
a.水平线法b.回归线法图4 屈服点延伸率A e 的不同评估方法 图中:ΔA y ——屈服点延伸; ΔL ——应变;R ——应力; R eH ——上屈服强度。
a.经过均匀加工硬化前最后最小值点的水平线;b.经过均匀加工硬化前屈服范围的回归线;c.均匀加工硬化开始处曲线的最高斜率线。
1.7 伸长率应用实例上述6种伸长率中,断后伸长率、断裂总延伸率、最大力总延伸率、最大力塑性延伸率和残余伸长率是成品钢丝选用的检测项目,尚无成品钢丝选用屈服点延伸率的实例2。
目前,绝大多数钢丝标准中要求测定的伸长率均指断后伸长率。
选用其他伸长率的实例有:GB/T11182-2006《橡胶管增强用钢丝》中要求钢丝断裂总延伸率不小于2.0%(L 0=250mm),预应力应小于10%R m ;YB/T123-2005《铝包钢丝》中要求钢丝断裂总延伸率不小于 1.5%(L 0=250mm);GB/T5223-2002《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中要求冷拉钢丝最大力总延伸率不小于1.5%,消除应力光圆及螺旋肋钢丝最大力总延伸率不小于3.5%(L 0=200mm);YB/T156-2005《中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中要求成品钢丝最大力总延伸率不小于2.5%;YB/T125-1997《光缆用镀锌碳素钢丝》中要求“钢丝永久伸长率不得大于0.1%”,对永久伸长率的测量方法规定如下:“把钢丝试样夹紧在合适的拉力试验机上,施加最小破断拉力2%的初负荷,标定好250mm 以上的距离L 1为标记长度,然后以不大于50mm/min 的拉伸速度加载到最小破断拉力的60%,(保持此力10~12s 后)再卸载到初负荷,接着测出标记长度L 2,,按公式 计算永久伸长率的值。
”残余伸长率(永久伸长率)A r =%100112 L L L - 公式8 2. 影响伸长率的因素1、32.1金属材料锭坯内部存在各类冶金缺陷.在压力加工过程中,金属晶粒沿主变形方向拉长,夹杂也沿变形方向排列,形成金属纤维,造成材料各向异性,即使是同一批产品,取样部位和取样方向不同,伸长率往往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产品标准应对试样的截取部位和方向有明确的规定。
2.2拉伸试验速率.拉伸试验时的拉伸速率对金属材料的伸长率有明显的影响,伸长率值一般随拉伸速率增加而降低。
拉伸速率对不锈钢断后伸长率的影响如图5。
图5不同钢种对速率变化的敏感程度各异,到目前为止尚未找到一个公式或一个固定的数值来表示拉伸速率对伸长率的影响。
因此GB/T228.1根据钢铁材料的特性,规定测定屈服点延伸率(A e )时,应变速率()应控制在0.00025/s ~0.0025/s 范围内;测定其他伸长率时,应变速率应控制在≤0.008/s范围内,以此来排除速率的影响。
2.3 试样的几何形状、标距、直径同一材料,圆形横截面试样比矩形横截面试样具有更高的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试样标距分为比例标距和非比例标距两种,凡试样原始标距(L o )与原始横截面积(S o )存在L o =k o S 关系的称为比例试样,不存在上述关系的称为非比例试样。
常用比例系数有k =5.65和k =11.3两种,分别称为短(标距)试样和长(标距)试样。
国际标准ISO 和GB/T228.1均优先推荐k =5.65的短试样,同时规定原始标距不得小于15mm ,当试样原始横截面积太小,短试样标距不足15mm 时,可选用长试样(优先考虑)或非比例试样。
实际上短试样和长试样最初是按照圆形截面试样设定的,相当于L o =5d 和L o =10d 。
因为圆截面积S 0=24d π,则d =o S π4, 短试样L o =5d =5o S π4=5.65o S 。
这就是比例系数k =5.65和k =11.3的来源。
对于同一材料,选用不同标距测得的伸长率数值不一样,用短试样和长试样测得的伸长率分别用A 5.65和A 11.3表示。
仅当标距(引伸计标距)、横截面形状和面积相同、或比例系数相同时,断后伸长率才具有可比性。
对于直径或厚度小于4mm 的钢丝,GB/T228.1推荐采用L o =100mm (R9试样)或200mm 的非比例试样(R10试样),此时测得的伸长率用A 表示,但必须注明原始标准长度L O =100mm 或L O =200mm ,也可以用A 100mm 或A 200mm 来表示。
2.4 试样表面光洁度、拉力试验机的夹具、引伸计精度、试样对中状况和热耗等。
GB/T228.1在试样加工、试验设备的准确度、试验速率、夹持方法等相关条款中均有明确的规定,检测时必须严格按规定操作。
3.伸长率的换算3.1奥氏(Oliver )公式一般认为奥氏公式比包氏关系式更准确、更适用,现行国际标准ISO 2566:1984和国家标准GB/T17600-1998《钢的伸长率換算》均是以奥氏公式为基础演算出来的。
奥氏公式的基本表达式为:A =no o L S R ⎪⎪⎭⎫⎝⎛ 公式9 式中R 和n 是与材料特性相关的常数。
对于某种材料,取不同标距和不同截面积的试样测定断后伸长率,然后对测得数据进行数理分析,求出常教R 和n ,即可得到该材料断后伸长率的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