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课堂大检查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指的是()
A夏朝到春秋时期 B从春秋到战国时期
C从原始社会到战国 D从商朝到春秋末期
2.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越王勾践的剑D战国时的编钟
3.推动钢广泛用于农具和手工工具制作的重大发明是()
A块炼铁B块炼钢C炒钢法D灌钢法
4.被称作古代冶金史的一大飞跃的事件是()
A木炭的使用B煤的使用C焦炭的使用D石油的使用
5.缂丝技术是我国独特的丝织工艺,它出现于()
A西汉B唐朝C北宋D明朝
6."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句话反映的现象是()
A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B棉布因其实用性广为流行C棉布完全取代了丝织品的地位D棉布功劳大于丝织品
7.下列陶瓷制品不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是()
A彩陶B黑陶C白陶D白瓷
8.瓷器是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发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陶到瓷的过渡开始于新石器时代B青瓷技术要求比白瓷的更难
C隋唐时期白瓷进入了成熟期D景德镇在元代成为"瓷都"
9.下列关于官营手工业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明代以前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占据人才、技术优势C规模较大,分工较细D产品在市场中颇受欢迎
10."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B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二.材料解析
11.材料一天子之六工,曰木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工.
――<<礼记•曲礼>>
材料二 (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
---<<管子小匡>>
材料三 (汉豪强)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
---<<盐铁论•复古>>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上述材料各反映了什么问题?
2.官营手工业内部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出现于什么朝代?其表现是什么?
3.私营手工业何时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综合二级跳
一.选择题
12.下列金属冶炼技术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1青铜铸造技术2灌钢法3用煤作燃料冶铁4焦炭炼铁
A. 1234
B. 1324
C. 1342
D.214
13.下列城市不是明朝三大丝织中心的是()
A.南京
B.苏州
C.杭州
D.松江
14.某收藏家收藏的瓷器有邢窑白瓷长颈瓶.青花釉里红婴戏碗.粉彩开光花
尊,该收藏家生活的时代不早于()
A.唐
B.宋
C.明
D.清
15.宋末诗人艾可叔曾写道”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机杼终年
织妇勤”,这反映了()
A.宋代制瓷的高超技巧
B.宋代丝织业的发展
C.宋代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
D.宋代冶炼技术的进步
16.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
B.唐代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从征役制到募役制,是官营手工业生产关系上的重大进步
D.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中孕育出雇佣劳动关系
17.下列手工行业中较早兴起的是()
A 冶铁业
B 制瓷业
C 造纸业
D 印刷业
二.材料题:
18. 材料一: ”<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琦秀……之物,
号为冠带衣履天下.”-----<<汉书.地理志>>
材料二:”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
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清)王应奎<<柳南续
笔>>
材料三:”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矣.”-----<<孟子.尽心上>>
材料四:”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
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衣履天下”的纺织原料是什么?材料二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
料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一个纺织业中心城市,材料四的中心在哪里?为什么
会有这种变化?
<3>比较材料三,四在经营方式上有何区别?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三.问答题
19.简述我国古代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历程,经营方式的变化以及带来的影响。
参考答案: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1.A
2.A
3.D
4.B解析:煤的使用使炼出的钢铁的硬度质量大增,为冶金史上的一大飞跃.
5.B
6.B解析:A项只表述了棉布的特点,C D两项表述不确切。
.
7.D解析: 白瓷出现在北朝
8.C
9.D解析: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主要供官府使用,并不投放市场.
10.C解析:材料中工匠计日受值,无主之匠与机户关系更加自由,属于雇佣关系.
11.(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官营手工业内部分工细致;材料二反映了战国时
期齐国官营手工业具备人才技术优势,工匠们在一起相互促进和提高;材料三反映了汉代私营手工业一度发展兴盛。
(2)唐代;唐代出现了雇募工匠,从征役制到雇募制是官营手工业内部生产关系的一大变革。
(3)明代12.B本题考查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纵向比较能力
13.D
14.D题中所提瓷器以粉彩开光花尊时代为最晚(清代),故收藏家生活的时代不早于清代
15.C由车,弓,机杼,纺雪,弹云等关键词可知说的是棉纺织业的情况16.B 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明朝
17.A联系史实可知,冶铁业最早兴起—先秦,制瓷业—唐,造纸业—西汉,印刷业—隋唐
18.解析:本题通过材料之间的分别比较,考查对丝织业原料,中心和经营方式变化及原因的深刻认识,以及比较分析历史问题,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要点:<1>丝;棉;丝织品太贵重,往往为社会上层穿着,而棉布柔软保暖,结实耐用,物美价廉,适合各个阶层穿着.
<2>齐国的临淄;苏州;随着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丝织业中心也发生了变化.
<3>材料三是农民的家庭副业形式,材料四是明朝中后期丝织业出现了雇佣关
系;这说明了生产力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大大提高.
19.(1)发展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兴起;此后,生产范围、规模日益扩大,成为手工业中日益重要的成分;明代中叶以后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多行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2)经营方式的变化:唐代以前,私营手工业生产主要以家庭副业和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唐宋以来,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大大加深;明中后期,雇佣众多工匠的大规模手工作坊或工场日益增多。
(3)影响:促使官营手工业内部生产关系加以调整;孕育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