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三年级争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争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争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争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认识、学会本文的生字新词,辨识“争吵”“争论”“争执”的不同意义; 读懂“我”和克莱蒂争吵的起因、争吵后各自的表现。

2. 技能目标感情朗读课文中的有关段落。

3. 情感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指名认读生字。

2.挑选自己喜欢的生字,找找朋友。

3.查字典辨析“争吵”“争论”与“争执”有什么不同?⑴争吵:因意见不合大声争辩,互不相让。

⑵争论:各执己见,互相辩论。

⑶争执:争论中各执己见,不肯相让。

)4.过渡引入:我们在初读课文时,知道了他们为什么而争吵,下面让我们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解决的,结果怎么样。

( 二) 细读课文,研读重点句1.这篇课文章涉及到学校、路上、家中这样一些地点,按照“争吵”事件发生的先后,你认为可以分成几部分?(1)学生自由细读课文想一想,然后同桌议一议。

( 可能出现这样几种看法:分成四部分。

(1~4 、5~8、9~14 、15); 分成二部分。

(1~4 、5~15) 。

一般说,可以分为两部分,也可以分为三部分。

如果以“争吵”“争吵后”划分,分成两部分; 如果从弄清“我”知错能改的原因看,也可以分为三部分。

)2、研读争吵的句子。

(1)默读有关自然段,边读边找一找安利柯他们“大声争辩”的句子。

(2)学生讨论,屏幕板书映示:①“你这是故意的! ”②“我在外面等你! ”③“我在外面等着你! ”④“我也等着你! ”(3)这里③④都是“我在外面等你”你认为两句意思一样吗?( 说法不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谛说的“在外面等我”,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不是故意的。

“我”说的“在外面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

)(4)联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5)学生试读,评价。

(6) 教师指导朗读。

(①句表示生气,应读出愤慨的语气。

②句表示余怒未息,也应读出强硬的语气。

③句表示强调,语气应加重。

④ 句表示“我”不甘示弱,语气也应稍重。

)(6)师示范朗读,学生练读。

3、研读有关争吵起因的句子。

(1) “我”和克莱谛既是同桌又是好朋友,造成两人今日争吵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研读有关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后选派代表发言。

( 提出这一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不为课文首句“今天我和克莱谛吵架,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所迷惑,“我”之所以不满意克莱谛的微笑,之所以心存报复出现报复行为,就是“嫉妒”心理在作怪。

这里要引导学生揣摩品味相关的语言。

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这样一些词句并进行讨论:第①句中的“只”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只”字在这里不能删去,它表现出“我”此时对克莱谛处处不顺眼的心理。

] 第②句我为什么很不高兴?[ 我“很不高兴”看似克莱谛的“笑” 导致,其实这是一种畸形心理,是“我”嫉妒的表现。

] 第③句的“也”说明我怎样一种行为?“也”后面能加上“故意”吗?(“也”表明“我”的碰是有意的。

如果在“也”后加上“故意”,那么克莱谛的“碰”也就成为故意的了,所以不能加。

)屏幕板书映示:嫉妒→ 报复①他只微笑着说。

②我很不高兴。

③我也碰了他一下。

(2)指导朗读。

你认为这三句应读好哪几个字?(“只”、“很”、“也”应加重语气)(3)学生齐读这三句话。

4、研读争吵后各自心理活动和言行举止句子。

⑴争吵后“我”有怎样的心情,为什么?(“我”很不安,很后悔。

“不安”,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

“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⑵克莱谛的“好”和“可爱”表现在那些方面,请你再仔细阅读课文第 5 自然段,然后有条理地说出来。

学生梳理后屏幕板书映示:①能帮助父母亲干活——勤劳②能服侍生病的母亲——孝顺③穿着有裂缝的衣服——朴素④我们全家人欢迎他——友善⑤原谅“我”的过错——宽容⑶从安利柯争吵后的这些心理活动和言行举止中,你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是从哪些句子读懂的?(要点:安利柯虽然嫉妒过他的好朋友,并由此发生了两人的争吵,但他很快能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这首先就是难能可贵的。

课文使用了“不安”“后悔”等词语,并有准备向克莱谛认错的矛盾心理的描写。

安利柯之所以不敢主动道歉,并且对克莱谛的主动求和行为带有防范心理,是他的虚荣心所致。

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把安利柯看成坏孩子。

课文的第11和第13段有这样几处值得我们注意的描写,①“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了我的肩上”。

“我”与克莱谛面对面站着,为什么却用“觉得” ?这是因为听到克莱谛要与我重新成为好朋友时我太高兴了。

②“再也不了!再也不了!”这里连用两个“再也不了”并使用感叹号,既表示他的兴奋,也表示他的决心。

)学生讨论后屏幕板书映示:知错虚荣①“我很不安,很后悔”②应该知错就改③去向他认错吧④再也不了! 再也不了!5、研读文章末段“爸爸的教诲”。

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让你最受启发的是哪一句话,并说明理由。

(《争吵》选自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克莱谛和安利柯重新和好的故事本身可以让我们受到“爱”的教育,父亲的教诲,更是直截了当地为我们指出了应当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与错误,应当怎样对待那些高尚的人,这也是一种“爱的教育”。

父亲折断戒尺丢出墙外的动作给人言已尽而意无穷的余味。

)学生讨论发言后板书映示并齐读:《爱的教育》既然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人原谅,更不应该向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三)小结读后感受1、读了课文,我们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

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

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四)作业练习1.抄写课文中爸爸的话。

2.说说自己曾经与同学之间发生的故事,自己认为有趣的可以写下来。

黑板上的板书设计:争吵弄脏本子安利柯争吵克莱谛后悔悲哀知错重归于好容宽《争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1、二分钟阅读。

评价总结:今天的阅读大家很认真,以后一定要坚持这样的读书态度。

读书能让我们积累知识,扩大视野,在静心读书的同时多思考会提高感受力。

对文字多揣摩揣摩,对人对事情多琢磨琢磨,相信你会更聪明。

2、这节课我们继续聊一聊《爱的教育》这本书里的精彩的故事,学生齐说课题,教师板书题目:争吵。

3、现在让我们用朗读的形式回顾下课文——请13 名同学逐段朗读。

及时正音4、帮孩子简单回顾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清晰,按照事情发展的真实顺序,先写了争吵的(原因),然后具体叙说了事态继续变化,我的心里也在变化的这个过程(经过),最后的(结果)是我们俩和好了。

我们今天就来板块式阅读吧。

二、深入探究,重点品读板块一、我的嫉妒1、师引导:争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自由说:预设一——碰,撒,报复。

预设二——我嫉妒克莱谛获了奖。

师引导质疑:我看这一部分我们只解决这一个问题就行。

再来默读1——4 自然段,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结合文中语句来判断,你更同意谁的意见?顺学生的思路进行点拨(1)你知道吗?一个人无论说话还是有什么举动,都是由心来支配的。

克莱蒂不小心碰了我,我看到克莱蒂的微笑,就假装不小心也碰了他一下,我是受怎样的心理支配呢?你琢磨了吗?(2)出示有“嫉妒”的句子,人家课文明明写着我不是嫉妒克莱谛啊,你怎么琢磨出“嫉妒”来的?生读:可是他的笑让我不高兴。

心想:哼,有什么里了不起!哦,他是联系了上下文理解的。

好方法,请你也来再联系着读一读(提示:读书学习方法记录下来),边读边琢磨。

(3)总结板书:看来,“嫉妒”才是争吵的真正元凶。

(提示:重要词语记录下来)2 指导读好嫉妒语气,师生随机用引导的方式评价。

(1)指名读语言,师生评价,教师引导:嫉妒是一种见到别人比自己好就生气甚至仇恨别人的的心理。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这种心理?师:联系自己的亲身感受你来评价这句语气把握准确吗?师:你再来读读。

师范读。

3、师:嫉妒是一种不容易发现的,有时候我们又不愿意承认的心理,但是这种心理真的会伤害朋友之间的感情。

板块二、我的后悔1、自己小声读读5—8 自然段,琢磨琢磨,你抓住哪个词?读书,找词语——后悔。

教师边板书边提示这也是一个描写心理的词语。

(提示:快记录下来)2、说话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说说吧从哪些语句你读出了“后悔” ?学生读句子,教师指导:描写心理的时候,可以把心里想的内容写出来,这是别人一看就明白的。

3、可是同学们还记得老师刚才说的吗?我们还要联系着读,读出某些词句背后的意思。

出示:克莱谛是个好人,他绝对不会是故意的。

(提示动笔:这句话在哪?先划下来。

)师:这句话的表面意思能说说吗?你从这个自然段的哪些语句看出克莱谛是个好人的?(提示:先自读,划)然后生答:读相应句子。

4、师:你从“绝对”这个词中又读出了什么?(提示动笔:圈下来) 读读,思考。

生:很确定,坚信克莱蒂是个好人——朗读师:去掉“绝对”这个词呢?小声读读。

有什么变化? 生自由谈,师:是啊,看似简单的词都有着大作用,所以我们说话、习作时要用心遣词造句。

再联系下刚才,克莱蒂不小心碰了我,我怎么没想到人家是好人?克莱蒂笑了笑我如果坚信人家是好人怎么会起报复心?师随机引导:对,这样我们就挖掘出这句话背后的意思了。

也从此时的坚信中读出“后悔了”。

5、同学们,此时此刻,后悔的只我一人吗?你能不能找到最有说服力的词句来解释?( 先找到勾画出来) ——(1) 瞟—由动作揣摩心里,你试着用了,真好。

(2) “到外边去”——他说了,在哪?划下来。

我也说了,在哪?也划下来。

现在联系起来自己读读说说,他所说与我理解的一样吗?他其实是想到外边谈和。

板块三、我的激动1、师:课文读到这里,你觉得两人争吵怪谁?生:怪我。

师:请你思考一下最后两人和好又归功于谁呢?生:(1)归功于克莱谛(2) “我”当然也有功劳。

2、出示:10 到13 自然段。

师:结合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最好把你独到的见解大胆表述出来。

克莱蒂——联系前文:师:微笑在课文里出现了几次? 快速浏览全文,划出来。

出示:他只是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

” (他是个很和气的孩子。

)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戒尺,温和地对我说。

(面对别人的戒尺还能微笑,是一种宽容大度。

就是他的宽容决定了我们会和好。

)文章前后联系着读,比较着读你会理解更深刻)——出示:“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师:想象当时克莱谛说这话时是什么语气和怎样的表情?同桌练习读一读。

我——读出我的语言,由此读出我非常渴望和好,我的懂事也是和好的重要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