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与阴阳五行
成都中医药大学张鹏
阴阳五行是我国最古老的哲学思想之一,其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医学,军事,政治,预测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其作为中医的核心思想形成了一套神秘古老的东方医学。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阴阳为万物根本,万物所生皆是由阴阳交感而来。
阴阳是两种相对立的事物和关系,阴阳之间存在对立性即相对性。
普遍性,阴阳交感而生万物,所以万物皆有阴阳。
关联性,阴阳不能独立而存在,即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阴阳是处于动态平衡的,阴盛则阳衰,阳亢则阴虚,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以相互转化,正是阴阳有这些特性而为其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天之阴阳生六气而为,风寒,暑,湿,燥,热。
地之阴阳为五运,木,火,土,金,行,即五行。
风为木厥阴之,暑为相火阳之,湿为土太阴之,燥为金阳明之,寒为水太阳之,热为火阴主之,即为天地阴阳五运六气,万物受之所生,受之所长,太过则病,不及则亡。
阴阳应于人体,表为阳,里为阴,腑为阳,脏为阴,气为阳,血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前为阳,后为阴等等。
五行,应为五脏,肝,心,脾,肺,肾,分为木,火,土,金,水。
而人体有十二正经,分为三阴三阳,而应天之三阴三阳。
天之穴气太过,人受之为病,即风邪犯厥阴肝经,归肝所主。
寒邪犯太阳,膀胱
经主之,余皆如此,则给予了我们辨证和治疗的思路。
因五行为地之阴阳,所以有阴阳的特性,即相互制约,五行相克,相互转化,五行相生,而又有相互消长,相互根用。
五行相生,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此为常态。
若是太过则出现相克相侮,木胜则克土,若木不足而土有余,则木被土反侮,余皆如此。
五行分为:木,火,土,金,水。
地之万物与之对应,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味为:酸,苦甘,辛,咸。
五色为:青,赤,黄,白,黑。
方位为:东,南,中,西,北。
五气为:风,暑,湿,燥,寒。
五行其实不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而是阴阳转化过程中气机变化的五种形式与状态,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木性为生发,火性为生长,土性滋养,金性肃杀,水性收藏。
根据五行的特点,在临床上对于疾病的预防、治疗起着巨大作用。
例如:《金匮要略》首篇便论述了疾病防治方法,举的是肝之病,肝实证之时,会克脾土,所以治时应先保护脾胃。
而肝虚不再用此法治之。
虽然没告诉我们肝虚如何治疗,但是我们知道,木不足则需要更多的水来转化,水肾主之。
所以治肝虚,先补肾,即为虚则补其母,同时有防止了肝肾两虚的情况出现。
五行对应五色为,木火土金水应青赤黄白黑。
青为风,肝主之,赤为热,心主之,黄为湿,脾主之,白为气血,肺主之,黑为劳,肾主之。
《金匮要略》云:“色赤为风”。
因风易生热,所以赤为
主热。
根据五行五色的特性,可以判断疾病的预后和发展,例如病人是肝病,面色应该为青色,若是治疗以后变为了红色,这说明疾病是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因为肝木生心火,说明气机已经通畅了,病也就快好了。
若是治疗以后面色变为了白色,这说明越治越糟糕,在《金匮要略》里说这是不治,因为白色为肺金,克肝木,所以疾病是在向着非常糟糕的方向发展,那么如果变为了黄色呢?黄色为脾土之色,肝木克脾土,说明肝病已经影响到了脾胃,如果是黑色呢?黑为肾水之色,肾水生肝木,肝之母也,则说明已经肝损及肾了。
中医诊断为:望闻问切。
其中望诊与无线关系最为密切。
以上各色与各病,就是望诊的基本内容。
而五行在中医上最杰出的作用当为中医最神秘古老的治疗方法——针灸。
针灸中最经典的补泻法即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这便是来源于五行母子相生关系。
五脏六腑与心包,各主十二正经中的一条经脉,而应五行关系。
而十二经在四肢末段又有井、荥,俞,经,合。
五穴应五行,经与经之间皆有五行关系。
其中《子午流注说难》中“经生经”“穴生穴”“穴生经”“经生穴”皆是应五行相生关系而来,以纳甲法甲日为例:甲日戌时胆经井穴窍阴首开,到乙日丙子时时,有经生经,穴生穴可以知道,胆经为木生火即小肠经,胆经为阳经井穴五行属金,金生水所以应该是小肠经的荥穴五行属水,所以取穴前谷,一直到甲申时,阳经最后气纳三焦,穴生经,胆经属木所以取三焦经荥穴属水即
液门穴。
从而形成了一门神奇而独特的治疗方法。
五行除了相生关系在治疗上有杰出贡献外,其相克关系也不可忽视。
《难经》第七十五难曰:今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
东方为肝木,西方为肺金,南方为心火,北方为肾水,泻心火可以是肝木虚,补肾水可以制心火,使心火不能克制肺金,则肺虚之症自愈,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泻南补北法,除此之外还有佐金平木法,培土生金法等等。
除此之外最值得一提的是情志疗法,即五行相生(克)法。
现代调研表明,人的情绪变化会影响身体健康,所以将健康定义在身体、心理、社会三个方面的完好状态。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发现了情绪会引起疾病,《丹溪医案》中记载,一位少妇终日卧床,不思饮食,众医皆治不愈朱丹溪认为她是思虑所伤,思伤脾,而不思饮食。
肝在志为怒,属木,木能克土,所以木能胜思,遂以亵渎之言辱之,今其大怒,哭三时而欲饮食。
后问其故,因其太过思念,外出经商的未婚夫。
今天有一些人认为中医是封建迷信,是仿科学,这也与中医的核心-阴阳五行分不开。
在几千年的历史淘洗中,中医生存了下来,这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我想随着科技的发展,总有一天人们会揭下中医阴阳五行的神秘面纱,从而接受这门古老而又神奇的学问。
参考书籍:《中医学基础》《黄帝内经》《金匮要略》《难经》《针灸大成》《子午流注说难》《丹溪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