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1_第二章_第一讲_力的概念__三个性质力

必修1_第二章_第一讲_力的概念__三个性质力

力的概念三个性质力教学目标:1.理解力的概念;2.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大小和方向3.掌握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本讲重点:1.弹力、摩擦力2.受力分析本讲难点:弹力、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考点点拨:1.弹力方向的判断及大小计算2.摩擦力方向的判断及大小计算3.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第一课时一、力的概念及三个常见的性质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有力就一定有“施力”和“受力”两个物体。

二者缺一不可。

(2)力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的作用效果: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

(4)力的表达:力的图示.2.力的分类(1)按性质分: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按现代物理学理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四类:长程相互作用有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短程相互作用有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宏观物体间只存在前两种相互作用。

)(2)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3)按产生条件分:场力(非接触力)、接触力。

3.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方向;总是竖直向下(2)大小:G=mg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3)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及质量的分布有关。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4.弹力(1)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的产生条件是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与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

(3)弹力的大小对有明显形变的弹簧,弹力的大小可以由胡克定律计算。

对没有明显形变的物体,如桌面、绳子等物体,弹力大小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决定。

①胡克定律可表示为(在弹性限度内):F=kx,还可以表示成ΔF=kΔx,即弹簧弹力的改变量和弹簧形变量的改变量成正比。

②“硬”弹簧,是指弹簧的k值较大。

(同样的力F作用下形变量Δx较小)③几种典型物体模型的弹力特点如下表。

5.摩擦力(1)摩擦力产生条件:两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接触面粗糙、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两物体间有弹力是这两物体间有摩擦力的必要条件。

(没有弹力不可能有摩擦力)(2)滑动摩擦力大小①在接触力中,必须先分析弹力,再分析摩擦力。

②只有滑动摩擦力才能用公式F=μF N,其中的F N表示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G。

(3)静摩擦力大小①必须明确,静摩擦力大小不能用滑动摩擦定律F=μF N计算,只有当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时,其最大值一般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既F m=μF N②静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确定,其可能的取值范围是:0<F f ≤F m(4)摩擦力方向①摩擦力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和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作为动力),可能相反(作为阻力),可能和物体速度方向垂直(作为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在特殊情况下,可能成任意角度。

二、高考要点精析(一)对力的概念的理解☆考点点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要理解力的物质性、相互性并能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力的三要素,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例1】在滑冰场上,甲、乙两小孩分别坐在滑冰板上,原来静止不动,在相互猛推一下后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

假定两板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

已知甲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乙远,这是由于()A.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力小于乙推甲的力B.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时间小于乙推甲的时间C.在刚分开时,甲的初速度大于乙的初速度D.在分开后,甲的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的加速度的大小☆考点精炼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B.马拉车前进,马对车有拉力作用,但车对马没有拉力作用C.根据效果命名的同一名称的力,性质也一定相同D.只有两物体直接接触时才会产生力的作用(二)关于重力与重心的考查☆考点点拨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及质量的分布有关。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考点精炼1.关于物体的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体的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 .物体静止时,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就等于物体的重力C .重心就是物体中最重的一点,可用悬挂法确定重心的位置D .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三)关于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大小计算 ☆考点点拨弹力产生的条件是“接触且有弹性形变”。

其大小计算要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二力平衡(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例3】画出图中物体A 所受的力(P 为重心,接触面均光滑)☆考点精炼3.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两固定的光滑硬杆OA 、OB 成 角,在两杆上各套一个轻环,两环用轻绳相连,现用恒力F 沿OB 方向拉下面的环,当两环稳定时,绳中张力大小为_____________(四)关于弹力方向的判断 ☆考点点拨 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绳对物体的拉力总是沿着绳收缩的方向。

杆对物体的弹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如果轻直杆只有两个端点受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轻杆两端对物体的弹力的方向一定沿杆的方向。

【例4】 如图所示,光滑但质量分布不均匀的小球的球心在O 点,重心在P 点,静止在竖直墙和桌边之间。

试画出小球所受弹力。

【例5】 如图所示,重力不可忽略的均匀杆被细绳拉住而静止,试画出杆所受的弹力。

点评:由于此直杆的重力不可忽略,其两端受的力可能不沿杆的方向。

杆受的水平方向合力应该为零。

由于杆的重力G 竖直向下,因此杆的下端一定还受到向右的摩擦力f 作用。

☆考点精炼 4.(2003年全国理综)如图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 点为其球心,碗的内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

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 1和m 2的小球,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为m 1的小球与O 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60α。

则两小球的质量比12m m 为 ( )A .33B .32C .23D .22(五)胡克定律的应用 ☆考点点拨根据F=kx 求解问题,关键在于确定弹簧的原长和形变后的的长度,进而确定形变量(伸长量和压缩量)。

【例6】(2004·全国卷)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 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 的拉力作用,③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④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

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以l 1、l 2、l 3、l 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 ( )A .l 2>l 1B .l 4>l 3C .l 1>l 3D .l 2=l 4☆考点精炼 5.(2001·理综)如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结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 )A .L +k μm 1g B .L +kμ(m 1+m 2)g C .L +kμm 2gD .L +k μ(2121m m m m +)g6.(2003·上海)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k 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

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 )A .11k g m B .12k gmC .21kg mD .22k g mFF ① ② ③ ④(六)摩擦力的方向及大小计算 ☆考点点拨(1)摩擦力的方向 ①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这是判断滑动摩擦力方向的依据。

摩擦力方向可能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作为动力),可能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作为阻力),还可能和物体速度方向垂直(作为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在特殊情况下,可能成任意角度。

②静摩擦力的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可用假设法判断,也可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判断。

(2)摩擦力的大小必须明确,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可用公式F=μF N ,计算。

其中的F N 表示正压力。

静摩擦力大小不能用F=μF N 计算,要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由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计算。

【例7】(2005·天津理综)如图所示,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顶端安有滑轮,两物块P 、Q 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P 悬于空中,Q 放在斜面上,均处于静止状态。

当用水平向左的恒力推Q 时,P 、Q 仍静止不动,则 ( )A .Q 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小B .Q 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大C .轻绳上拉力一定变小D .轻绳上拉力一定不变【例8】如图所示,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为F b =5N 、F c =10N ,分别作用于物体B 、C 上,A 、B 和C 仍保持静止。

以f 1、f 2、f 3分别表示A 与B 、B 与C 、C 与桌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则 ( )A .f 1=5N ,f 2=0,f 3=5NB .f 1=5N ,f 2=5N ,f 3=0C .f 1=0,f 2=5N ,f 3=5ND .f 1=0,f 2=10N ,f 3=5N☆考点精炼 7.如图所示,质量为m ,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物块ABC ,∠ABC =α,AB 边靠在竖直墙面上,物块与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F 是垂直于斜面BC 的推力,物块沿墙面匀速下滑,则摩擦力的大小为 ( )A .αsin F mg +B .αsin F mg -C .mg μD .αμcos F(七)物体的受力分析 ☆考点点拨1.明确研究对象在进行受力分析时,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保持相对静止的若干个物体。

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问题简洁地得到解决。

研究对象确定以后,只分析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予研究对象的力(即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而不分析研究对象施予外界的力。

2.按顺序找力先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后接触力;接触力中必须先弹力,后摩擦力(只有在有弹力的接触面之间才可能有摩擦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