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专题【命题趋向】高考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集中体现在立体几何试题上,着重考查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判断及空间角等几何量的计算.既有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的试题,也有以解答题形式出现的试题.选择题、填空题大多考查概念辨析、位置关系探究、空间几何量的简单计算求解,考查画图、识图、用图的能力;解答题一般以简单几何体为载体,考查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以及空间几何量的求解问题,综合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试题在突出对空间想象能力考查的同时,关注对平行、垂直关系的探究,关注对条件或结论不完备情形下的开放性问题的探究.【考点透析】立体几何主要考点是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三视图、直观图,表面积体积的计算,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判断与证明,(理科)空间向量在平行、垂直关系证明中的应用,空间向量在计算空间角中的应用等.【例题解析】题型1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以及面积和体积计算例1(2010高考海南宁夏卷)某几何体的一条棱长为7,在该几何体的正视图中,这条棱的投影是长为6的线段,在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与俯视图中,这条棱的投影分别是长为a 和b 的线段,则a b +的最大值为 A . 22B . 32C . 4D . 52例2 (2010高考山东卷)右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图中数据, 可得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A .9π B .10π C .11π D .12π例3(江苏省苏州市2010届高三教学调研测试) 已知一个正三棱锥P ABC -的主视图如图所示,若32AC BC ==, PC ,则此正三棱锥的全面积为_________. 题型2 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判断例4(江苏苏州市2009届高三教学调研测试7)已知n m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βα,为两个不同的平面,有下列四个命题:①若βα⊥⊥n m ,,m n ⊥,则βα⊥; ②若n m n m ⊥,//,//βα,则βα//; ③若n m n m ⊥⊥,//,βα,则βα//; ④若βαβα//,//,n m ⊥,则n m ⊥.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填上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_______________.例5(浙江省2010年高考省教研室第一次抽样测试理科)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m n m n αβ⊥⊥,则//αβB .若//,//,//,m n αβαβ则//m nC .若,//,//m n αβαβ⊥,则m n ⊥D .若//,//,//,m n m n αβ则//αβ题型3 空间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证明、空间几何体的有关计算(文科解答题的主要题型) 例6.(2010江苏泰州期末16)如图所示,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分别为1DD 、DB 的中点.(1)求证:EF //平面11ABC D ;(2)求证:1EF B C ⊥; (3)求三棱锥EFC B V -1的体积.例7.(广东省广州市2010届高三教学调研测试)在四棱锥P ABCD -中,90ABC ACD ∠=∠=,60BAC CAD ∠=∠=,PA ⊥平面ABCD ,E 为PD 的中点,22PA AB ==.(1)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V ;(2)若F 为PC 的中点,求证PC ⊥平面AEF ; (3)求证CE ∥平面PAB .题型4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理科立体几何解答题的主要题型) 例8.(2010年福建省理科数学高考样卷)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分别为11A D 和1CC 的中点. (1)求证:EF ∥平面1ACD ;(2)求异面直线EF 与AB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3)在棱1BB 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二面角 P AC P --的大小为30?若存在,求出BP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9(浙江宁波市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理科第20题)已知几何体A BCED -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俯视图和侧视图都是腰长为4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正视图为直角梯形.(1)求异面直线DE 与AB 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二面角A ED B --的正弦值; (3)求此几何体的体积V 的大小.专题训练与高考预测文科以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前三题为主. 理科以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后三题为主. 一、选择题1.如图为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尺寸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 面积为(不考虑接触点) ( )A . 6πB . 184πC . 18π+D . 32π+2.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可得该几何体的 体积是 ( )A .BC .D . 3.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及左视图均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俯视图是直径为2的圆,则此几何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A .π34B .π38C .π316 D .π332 4.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斜二测直观图是一个底角为45,腰和上底长均为1的等腰梯形,则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是 ( )A .2221+B .221+ C .21+ D .22+5. 一个盛满水的三棱锥容器S ABC -,不久发现三条侧棱上各有一个小洞,,D E F ,且知:::2:1SD DA SE EB CF FS ===,若仍用这个容器盛水,则最多可盛原来水的( )A .2923B .2719C .3130D .27236. 点P 在直径为2的球面上,过P 作两两垂直的三条弦,若其中一条弦长是另一条弦长的2倍,则这三条弦长之和为最大值是( )A .5 B .5 C .5 D .57.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AB 的中点为M ,'DD 的中点为N ,异面直线'B M 与CN 所成的角是( )A .30B .90C .45D .608.已知异面直线a 和b 所成的角为50,P 为空间一定点,则过点P 且与,a b 所成角都是30 的直线有且仅有 ( ) A . 1条 B . 2条 C . 3条 D . 4条 9.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中,//,,45,90AD BC AD AB BCD BAD =∠=∠=,将△ABD沿BD 折起,使平面ABD ⊥平面BCD ,构成三棱锥A BCD -,则在三棱锥A BCD -中,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 A .平面ABD ⊥平面ABC B .平面ADC ⊥平面BDC C .平面ABC ⊥平面BDC D .平面ADC ⊥平面ABC10.设x 、y 、z 是空间不同的直线或平面,对下列四种情形:① x 、y 、z 均为直线;② x 、y 是直线,z 是平面;③ z 是直线,x 、y 是平面;④ x 、y 、z 均为平面. 其中使“x ⊥z 且y ⊥z ⇒x ∥y ”为真命题的是 ( ) A . ③ ④ B . ① ③ C . ② ③ D . ① ②11.直线AB 与直二面角l αβ--的两个面分别交于,A B 两点,且,A B 都不在棱上,设直线AB 与平面,αβ所成的角分别为,θϕ,则θϕ+的取值范围是 ( )A .(0,)2πB .0,2π⎛⎤⎥⎝⎦C .(,)2ππD .{}2π二、填空题13. 在三棱锥P ABC -中,2PA PB PC ===,30APB BPC CPA ∠=∠=∠=,一只蚂蚁从A 点出发沿三棱锥的侧面绕一周,再回到A 点,则蚂蚁经过的最短路程是 . 14.四面体的一条棱长为x ,其它各棱长为1,若把四面体的体积V 表示成x 的函数()f x ,则()f x 的增区间为 ,减区间为 .15. 如图,是正方体平面展开图,在这个正方体中:① BM 与ED 平行; ② CN 与BE 是异面直线;③CN 与BM 成60角; ④DM 与BN 垂直. 以上四个说法中,正确说法的序号依次是 . 16. 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是11A B 的中点,则直线AE 与平面11ABC D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 .三、解答题17.已知,如图是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1)该空间几何体是如何构成的; (2)画出该几何体的直观图; (3)求该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18.如图,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RBC ,其中90RBC ∠=,2==BC RB .点,A D 分别是RB ,RC 的中点,现将RAD ∆沿着边AD 折起到PAD ∆位置,使PA AB ⊥,连结PB 、PC . (1)求证:BC PB ⊥;(2)求二面角P CD A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19.如下图,在正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112AA AB =,点,E M 分别为11,A B CC 的中点,过点1,,A B M 三点的平面1A BMN 交11C D 于点N .(1)求证:EM 平面1111A B C D ;(2)求二面角11B A N B --的正切值;(3)设截面1A BMN 把该正四棱柱截成的两个几何体的体积分别为12,V V (12V V <),求12:V V 的值.20. 如图,在四棱锥ABCD P -中,底面为直角梯形,//,90AD BC BAD ︒∠=,PA 垂直于底面ABCD ,N M BC AB AD PA ,,22====分别为PB PC ,的中点.(1)求证:DM PB ⊥;(2)求BD 与平面ADMN 所成的角;(3)求截面ADMN 的面积.21.如图,正方形ACDE 所在的平面与平面ABC 垂直,M 是CE 和AD 的交点,BC AC ⊥,且BC AC =.(1)求证:⊥AM 平面EBC ;(2)求直线AB 与平面EBC 所成的角的大小; (3)求二面角C EB A --的大小.22.已知斜三棱柱111ABC A B C -,90BCA ∠=,2AC BC ==,1A 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恰为AC 的中点D ,又知11BA AC ⊥.(1)求证:1AC ⊥平面1A BC ; (2)求1CC 到平面1A AB 的距离;(3)求二面角1A A B C --的一个三角函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