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感想
街道办事处作为区政府的派出机构,承担区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街道办事处的职能定位更多的是“自上而下”地服务于区政府以及区直部门,社会管理和社区建设的任务很大部分是由单位体制下的各企事业单位承担. 传统的街道管理体制的弊端逐步暴露: 街道职能定位模糊,出现职能越位、错位、缺位的现象。
越位主要表现在街道承担了一些不应由街道承担的、而应该由区政府及区职能部门承担的审批职能,错位主要表现在街道包揽了一些应该由居民自治组织和社区公民社会组织来承担的事务;缺位主要表现
在街道没有履行本应该承担的社会管理和社区建设的事务。
区直属部门与街道、社区的条块管理关系有些混乱,一方面存在街道有责无权的现象,另一方面,很多事务性的具体工作,街道又往往让社区进行落实,针对传统街道管理体制的弊端,为适应新形势下城市基层管理和社区建设的需要对街道和社区管理体制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构建新型的社区治理体系,将城市基层管理从街道管理迈向社区治理。
具体建议如下:
1、要以创新理念,将先进的社区管理和建设理念应用到社区改革过程中,突破传统理念,在组织设置上进行大胆的创新。
2、为了更方便联系社区群众,建议将现有的街道职能进行调整:街道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分流下派到各社区面向服务对象现场办公服务,构建“大社区”,充实社区服务工作人员,有利于完善社区管理功能,
3、重新确立社区职能定位。
定位在街道办事处与规模调整前的居委会之间。
社区建设的主体是社区成员,社区成员参与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是社区建设的生命力所在。
只有定位在这个层面上,才能便于社区成员的民主权利发挥,把社区成员建设社区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加强社区居委会对物业管理公司的指导、管理和监督的权力。
社区居委会与物业管理公司在小区的管理和服务上,存在扯皮现象。
社区居委会难以发挥其对物业管理公司的指导、管理和监督的权力。
能否有关部门在办理物业管理企业营业执照年检或资质等级的核定时,应由相关的社区居委会签署意见,由政府责成相关的职能部门强制执行。
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发挥社区居委会对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以及物业管理工作负有的指导、管理、监督的职责,真正把小区管理好、为小区服务好。
总之,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需要突出对街道社区的治理理念,又要凸显改革后新的管理模式在街道社区管理中的实际效用,这既需要良好的行政环境作为支撑,又需要作为改革推进者的系统思维,以系统内部与外部共同的良性互动,确保改革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