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绘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绘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幼儿期线描画教学初探
绘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使幼儿身心能得到全面发展,是培养幼儿创造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

幼儿期的孩子很喜欢用笔在纸上自由地随意地画画,这是符合孩子们的生长规律和需要。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绘画课上,老师先示范画法、构图、轮廓线之类,然后孩子们照着学画,老师要求孩子把轮廓线里涂满颜色,并说“别把颜色涂到轮廓线外面”,安静认真的孩子就小心翼翼地涂着颜色,生怕涂到线外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

有的能力弱的孩子就会得到这样的评价:你怎么画的这么乱?告诉你不要涂到外面,你怎么涂到外面?还有的老师甚至画好轮廓让孩子在里面涂色,要求涂匀不能出框,于是,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们涂色匀了,可是,孩子们的自由呢?创造呢?想象呢?快乐呢?估计已经被抹杀地所剩无几了,孩子们的绘画技巧长进了,可灵性没有了。

在美术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去思考、反省,在幼儿期的美术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美术活动的准备是繁琐的,而线描画的出现,让老师和孩子找到了既易于操作又可以充分发挥的美术活动。

\线描画的特点是运用多种线条进行创作,没有固定的框架。

孩子们在了解线的种类并掌握使用方法后就可以随意创作,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摸到的依据自己的感受表现在画纸上,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们很快就爱上了线描画。

\线条是绘画造型的基本元素,也是作者用来表达感情的要素,把一条线首尾相接就构成了形,线条是绘画造型的重要手段之一,有丰富的表现力,因此,线条也成为孩子们画中的主角。

由于线条运动的方向、使用的材料、排列的方式、描绘的速度以及用力的轻重不同,使线条产生许多的变化,在变化中让孩子感受到线条的美感,受到线条的艺术魅力。

\在绘画中,线条不仅可以用来勾勒出客观事物的形体,表现客观事物的运动,而且,也是作者用来表现对客观事物的感受。

\我在组织线描活动中,引导幼儿敢于创新,乐于探究,经过一段时间实践与反思后,探索出如下线描画的新思路。

\一、在活动中体现看、说、想、画相互结合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看:即观察、欣赏、体验所画物体及名画中的美。

\说:即将观察到的画面、物体及内容用口语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想:即将自己所看到的大胆地进行想象思考创编。

\画:即将所看所说所想充分大胆的运用各种线条进行画面创作。

\二、活动形式多变使幼儿感受线描画的乐趣\1、线条添画:教师仅用单线条的出现,让幼儿自主的思维想象进行添画,对幼儿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如直线、曲线添画等)。

\2、图形组合添画:教师准备各种图形组合,幼儿任选一种自己喜欢的进行添画,将图
形变成自己熟悉的喜欢的另一种物体。

\3、补画:对幼儿熟悉的动物,请幼儿进行补画缺少的部分(如蜗牛的壳、孔雀的尾巴等)。

\4、讲故事:根据故事的内容画出故事中最感兴趣的段落,让幼儿有充分发挥的空间。

\5、实物写生:用各种幼儿熟悉的物品(如玩具、动物、瓜果、蔬菜、衣物等)进行观察写生,幼儿将所看到的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在画纸上。

\在设计各种活动形式的同时,教师首先要创设游戏化的绘画情景,因为游戏是一种能够使幼儿最乐于接受,最表现的形式,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游戏,为幼儿的艺术创造提供条件,激发幼儿创作灵感,例如:用一根线让孩子拿着随意在空中在桌上跳舞,感受线的自然变化。

\三活动中老师的指导策略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1、教师在活动中应尊重幼儿的个人意志,肯定幼儿的新奇创意,鼓励幼儿大胆、浪漫、无拘无束地表现童心、童趣,肯定幼儿的随意、联想、拟人、匪夷所思的内容。

\2、教师在活动中能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时间和空间,使幼儿不受教师的控制,而又能在教师的鼓励性激励和引导性启发下进行自主创新,教师及时肯定幼儿的创新,不做纠正性的指导。

3、教师在活动中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接纳不同水平的幼儿,教师根据所收集的幼儿作品了解幼儿所属的绘画阶段,对其做相应的指导,促进该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提高与进步,切忌做幼儿之间的横向比较,以免造成这部分幼儿的绘画能力发展,教师要保护好幼儿的创造心、自信心。

4、教师在活动中要能够发现并懂得欣赏幼儿作品中创新的思路和新奇特的想法,耐心认真欣赏幼儿作品,从孩子们生动的讲述中体会孩子内心深处的创造力之大,做一个忠实的听众。

孩子们乐于用画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在创作中发挥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

由此可见,绘画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合理组织教育活动,科学辅导幼儿绘画就尤显重要,教师合理的指导幼儿绘画,激发幼儿想象,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让他们在有趣的艺术活动中快乐成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