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2 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案3 新人教版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2 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案3 新人教版

2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前自学(一)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并记住加点字的读音。

肿胀(zhǒng zhàng):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郁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

叮嘱(zhǔ):再三嘱咐。

恐惧(jù):惧怕。

骊歌(1í):告别的歌。

花圃(pǔ):种花草的园地。

(二)作者简介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

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在北京长。

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

散文集《窗》《芸窗夜读》;短篇小说《烛心》《城南旧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三)《城南旧事》写作背景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找出眼前事和回忆过去的事,回忆之事如何引起,从而弄清文章脉络。

2、理解文中深沉的父爱,领悟成长的真正含义。

3.了解记叙、伏笔写作手法。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课堂活动第一课时(一)积累知识1.本文选自小说《》,作者林海音, (地名)作家。

2.题目的含义:爸爸的花儿落了(语带双关)一是指爸爸种的夹竹桃花的垂落;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研习课文1.整体感知。

文中哪些是写眼前的事,哪些是写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是怎样引出来的?眼前:(1)衣襟上的夹竹桃(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爸爸爱花的情景眼前:(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毕业典礼回来,看见垂落的花儿意识到回忆:(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毕业典礼前( --- )爸爸没有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我”想起昨天在医院看望爸爸的情景。

( -- )“我”想起爸爸逼我上学的事。

( -- )“我”想起阳台的花今年都没有上肥,而爸爸平时最喜欢花。

毕业典礼后( -- )毕业典礼上“我”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想起过去爸爸让自己单独去汇钱的事。

( --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长大了。

3、文章中有两条线索,双线并行,交相生辉,一条是爸爸爱花(主线);另一条是___________________。

(副线)。

(三)课内阅读新建的大礼堂里,坐满了人;我们毕业生坐在前八排,我又是坐在最前一排的中间位子上。

我的衣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

她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爸爸病倒了,他住在医院里不能来。

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声音是低哑的。

我告诉爸爸,行毕业典礼的时候,我将代表全体同学领毕业证书,并且致谢词。

我问爸爸,能不能起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六年前他参加了我们学校的那次欢送毕业同学同乐会时,曾经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

今天,“六年后”到了,我真的被选做这件事。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进了家门来,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

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

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觉得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

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

我对老高说:“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

”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

走过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文中“爸爸的花儿落了”一句的含义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快回家去!快回家去!”两句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从来没有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课时(一)积累知识听写生词,同桌互改。

(二)研习课文1.句段品读。

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习探究从全文看,爸爸是个怎样的人?爸爸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链接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的叙述方式,叫插叙。

它是记叙文常用的一种叙述方法。

伏笔“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

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三)课外阅读忆儿时林海音①我的生活兴趣很广泛,也很平凡。

我喜欢热闹,怕寂寞,从小就爱往人群里钻。

记得小时候在北平的一个夏天的晚上,搬个小板凳挤在大人群里听鬼故事,越听越怕,越怕越要听。

猛一回头,看见黑黝黝的夹竹桃花盆里,小猫正在捉壁虎,不禁吓得呀呀乱叫。

但是把板凳往前挪挪,仍然怂恿着大人讲下去。

②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北平有一种穿街绕巷的“唱话匣子的”,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也是在夏季,每天晚饭后,抹抹嘴,急忙跑到大门外去张望。

先是卖晚香玉的来了。

用晚香玉串成美丽的大花篮,一根长竹竿上挂着五六只,妇女们喜欢买来挂在卧室里,晚上满室生香。

再过一会儿,“换电灯泡儿的”又过来了。

他背着一个匣子,里面是新新旧旧的电灯泡。

拿家里断了丝的旧灯泡,贴几个钱,跟他换新的。

我一直不明白,他拿了旧灯泡去做什么用。

然后,我最盼望的“唱话匣子的”来了!他背着“话匣子”(后来改叫留声机,现在要叫电唱机了),提着大喇叭。

我看见了,就飞跑进家,一定要求母亲叫他进来。

母亲搅不过我,总会依了我。

只要母亲一答应,我又拔脚飞跑出去,还没跑出大门就喊:“唱话匣子的!别走!别走!”③其实那个“唱话匣子的”,看见我跑进家去,当然就会在门口等着,不得到结果,他是不会走掉的。

讲价钱的时候,门口围上一群邻居小朋友,他们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

讲好价钱进来,围着的人,就会挨挨蹭蹭地跟进来,北平的土话叫做“听蹭儿”,就是不花钱听戏的意思。

④“唱话匣子的”,把那大喇叭装在话匣子上,然后摆上百代公司的唱片,把弦摇紧,唱片转动了,先是那句开场白:“百代公司特请梅兰芳老板唱《宇宙锋》。

”金刚钻的针头在该退休的唱片上,磨擦出吱吱扭扭的声音,刺刺啦啦地唱起来了,有时像猫叫,有时像破锣。

如果碰到新到的唱片,还要加价呢!因为是熟主顾,最后总会饶上一张《洋人大笑》的唱片,还没开转呢,大家就笑了,等到真正洋人大笑时,大伙儿笑得更凶了,乱哄哄的,唱片里,唱片外,笑成一片了。

⑤母亲时代的儿童教育和我们现在不同,比如,母亲那时候交给张妈一块钱,叫她带我们小孩儿到“城南游艺园”去,就可以消磨一整天和一整晚。

没有人说这是不合理的,因为那时候的母亲,不太注重“不要带儿童到公共场所”的说法。

⑥游艺园里面什么娱乐都有,你可以听文明戏《锯碗丁》《春阿氏》,你可以听京戏《梅玉配》《狸猫换太子》,也可以去看穿着燕尾服的魔术师“变戏法儿”,看扎着长辫子的大姑娘唱大鼓,看露天电影场正演着的《空谷兰》《火烧红莲寺》。

大戏场里是男女分座的,有时观众忽然叫“好”,原来“扔手巾把儿的”,正把一束热腾腾的湿毛巾扔到楼上去,扔得美,接得准,难怪要叫“好”了。

⑦大戏总是最后散场,已经夜半,雇洋车回家,刚上车就倒在大人的膝头上睡着了。

可是那时候大人真怪,总是推摇着你,不许你睡觉,而且说:“别睡!快到家了!”后来,我问母亲:“为什么不许困得要命的小孩儿睡觉?”母亲说:“一来怕着凉,二来怕睡得魂儿回不了家啊!”⑧我所记忆的童年生活,都是热闹而幸福的,是真正的快乐,无忧无虑,不折不扣的快乐。

1、按顺序概括文中所写的“我”的儿时乐事。

(每件事不超过五个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第②③两段中的人物描写非常生动,试举一例进行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