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及发生机制
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及发生机制
30
防治原则
v 去除应激原 v 对症治疗 v 避免产生新的应激
31
•主要构成
蛋白酶抑制剂 凝血与抗凝血蛋白 运输蛋白 补体 其他(C反应蛋白)
18
• 功能
急性期反应蛋白
1. 应激时机体对外界刺激的保护系统
v感抑染制蛋白急酶性,反应避时免相蛋(A白PP酶↑)对组织的过度损伤 v损清伤除异物迟和缓坏相死或免组疫织时(相C(免RP疫)球蛋白↑) v 抗感染、抗损伤、促进细胞修复
成增加的一组蛋白质,主要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属非 分泌型蛋白质。又称为应激蛋白。
1962年 Ritossa 发现
1974年 Tissieres 命名 分类 : Morimotor将其分为四个家族 HSP90(80-90KD); HSP70(66-78KD)☆; HSP60; 小HSP(15-39KD)
启动
(3)交感-肾上腺髓质: 交感兴奋 去甲肾上腺素
警觉期
肾上腺髓质兴奋 肾上腺素
8
3、意义
应激原
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儿茶酚胺分泌增多 交感神经活动过强
防御作用
消极影响
增 强 心 功 改 善 组 织 供 血
血 液 重 分 布 保 证 心 脑 血 供
扩 张 支 气 管 增 加 摄 氧
提
升高
28
3. 应激与心血管疾病
原发性高血压 冠心病
•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 糖皮质激素持续升高 遗传易感性激活
心律失常: 情绪心理应激
29
4. 应激与免疫功能障碍
自身免疫病: 内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抑制: 抵抗力下降
5. 应激与内分泌功能障碍
应激与生长轴和甲状腺轴 应激与性腺轴
BP升高;心跳、呼吸加快; 心、脑、骨骼肌血流量增加
24
GAS分期(2)
• 抵抗期:
抵抗\适应阶段,以肾上腺皮质激 素分泌为主,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兴奋为主的反应逐渐消退。
代谢率增高、炎症 与免疫反应减弱
25
GAS分期(3)
衰竭期:
肾上腺皮质激素持续升高,机 体内环境明显失衡。
再度出现警觉期症状,重者可 出现应激相关疾病,导致休克、死亡等
应激时,由于感染、炎症或组织损伤等 应激原诱发机体出现快速启动的防御性非 特异反应,使血浆中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升 高.这种反应称为急性期反应,这些蛋白质 为急性期反应蛋白,属分泌型蛋白质。
负急性期反应蛋白(白蛋白\前 白蛋白\运铁蛋白)
17
急性期反应蛋白
•合成部位
主要:肝细胞 其它:单核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等
v 结合与运输功能:结合珠蛋白
2. 不利影响(代谢紊乱、贫血、生长迟缓等)
19
应激时功能代谢变化
• 代谢变化
高代谢率、糖原分解、肌肉蛋白质分解、 脂肪分解、糖异生增加
各系统变化
20
应激损伤与相关疾病
几个名词
v 应激性疾病 应激起主要致病作用的疾病,如应激性溃疡
v 应激相关疾病
应激作为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或诱因的 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
3、意义:积极 消极
10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
➢GC分泌增加的意义
t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促进糖原分解\肌肉蛋白质分解\脂肪分解,
加t对强循糖环异系生统,的以影糖响代谢为中心,保证葡萄糖对重 要增器强官血(心管\脑平)滑的肌供对应儿茶酚胺的敏感性 t抗原炎因、:增抗加过受敏体数量和调节信息传递过程
应激原(stressor): 能引起机体出现
应激反应的刺激因素。
外环境因素:感染、缺氧、创伤、手术
内环境因素 :高热、失血 良性应激 心理社会因素:压力 →
劣性应激
2
l 应激特性
(1) 普遍性与非特异性 (2) 防御性与损伤性并存,并可相互转化
(3) 应激原需要有一定的强度与时间
3
应激的意义:
高 血 糖 改 善 供
他 激 素 分 泌
中 枢 兴 奋 性 促
能进
其
胃 肠 、 肾 缺 血 性 损 伤
能 量 消 耗 增 加
心 血 管 应 激 性 损 伤
9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
1、组成:
中枢:下丘脑(室旁核)、腺垂体 外周:肾上腺皮质
2、效应:
下丘脑-垂体:CRH、ACTH ( 中枢介质) 肾上腺皮质: GC(外周介质)
• 性质 : 原核、真核 基因序列高度同源性
(一族进化上十分保守的蛋白质)
15
热休克蛋白
(1)基本结构:
✓HSP(2)
N端 → 具有ATP酶活性的高度保守序列 C端 → 相对可变的基质识别序列
(2)基本功能:
帮助新生蛋白质的正确折叠\移位\维持和 受损蛋白质的修复移除降解 “分子伴娘”
16
急性期反应蛋白(APP)
6
蓝斑-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1、组成: 中枢:脑干蓝斑及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外周:交感-肾上腺素髓质系统
2、效应: 调控应激的急性反应/唤起/防御
3、意义:积极 消极
7
2、效 应:
(1) 蓝 斑:警觉、兴奋/紧张、焦虑情绪反应
调节交感神经系统和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功能,
(2)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调控
26
2. 应激性溃疡
•定义
严重疾病或创伤(包括大手术)和其他应激情况
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急性病变
主要表现: 胃\十二指肠黏膜的糜烂\浅溃疡 出血
少数溃疡可较深或穿孔
27
应激性溃疡 发生机制
v 胃\十二直肠黏膜缺血(基本条件) v 胃腔内H+向黏膜内的逆向弥散(必要条件) v 其它 : 酸中毒\胆汁返流
增加抑心制肌许收多缩化力学介质\炎性因子的生成、释放和 激活,如前列腺素\白三烯\血栓素
11
应激原
CRH和ACTH分泌增多 GC分泌增多
防御作用
消极影响
升改
抑
高 量血 供糖 应增
加
善 心 血 管 功
组 织 损 伤
制 炎 症 、 减
能能
轻
抑
感 染 增 加
制 免 疫 愈再 合生
目的要求
1. 掌握应激,应激原,应激性溃疡,急性 期反应蛋白,热休克蛋白,全身适应综 合征的概念
2. 掌握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及发生机制 3. 熟悉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制 4. 熟悉应激时机体的变化
1
定义
应激概述(1)
应激( stress): 机体受到各种因素刺
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也叫应激 反应.
影
抑 状制 腺性 轴腺 功轴 能、
甲12
社会心理应激
躯体应激
大脑皮质 边缘系统
下丘脑 CRH
垂体 ACTH
外周感受器 脑桥蓝斑
肾上腺皮质
肾上腺髓质
GC↑
儿茶酚胺↑
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13
细胞体液反应
热休克蛋白(HSP) 急性期反应蛋白(APP)
14
热休克蛋白 ✓HSP(1)
定义 : 在热应激或其他应激时细胞新合成或合
21
应激损伤与相关疾病
v 全身适应综合征 v 应激性溃疡 v 应激与心血管疾病 v 应激与免疫功能障碍 v 应激与内分泌功能障碍
22
1. 全身适应综合征(GAS)
•定义: 非特异的应激反应所导致的各种各样的
机体损害和疾病
分 期
❖ 警觉期 ❖ 抵抗期
❖ 衰竭期
23
GAS分期(1)
警觉期:
防御阶段 , 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 统的兴奋为主 , 伴有肾上腺皮质激素 的增多 , 有利于机体的fight or flight
适度的应激反应可加强机体准备状态, 提高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维持机体 的自稳态。
过度的应激反应,可造成机体的功能 障碍,导致疾病甚至死亡。
4
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及机制
神经内分泌反应 细胞体液反应 功能代谢变化
5
神经内分泌反应
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LC/NE)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 其他内分泌激素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