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菌结构

细菌结构


N-乙酰葡萄糖胺 N-乙酰胞壁酸
聚糖骨架
L-丙氨酸 D-谷氨酸 二氨基庚二酸
D-丙氨酸
L-丙氨酸 D-谷氨酸 二氨基庚二酸
D-丙氨酸
四肽侧链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
(2)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磷壁酸的作用 • 抗原性很强——G+菌的表面抗原; • 在调节离子通过粘肽层中起作用;
• 与细胞膜上一些酶的活性有关;
• 某些细菌的磷壁酸,对宿主具有粘附 作用,其作用类似菌毛,可能与致病 性有关。
革兰氏阳性菌
2、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
较薄,约10~15nm ,结构成分较为复杂,由外膜和周
质间隙组成,外膜由脂多糖、磷脂、蛋白质和脂蛋白组 成。 周质间隙含有1~2层肽聚糖,及多种蛋白质和核酸 酶
Gram Positive G+
Gram Negative G-
细菌菌体涂片
固定
结晶紫染色
碘液媒染
95%乙醇脱色
沙黄或番红复染
Gram stain of Gram + Staphylococcus cells
Gram stain of Gram - E. coli cells
1、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结构
一、基 本 构 造
(一)细胞壁(Cell wall) • 位于细菌细胞最外层,贴近胞浆膜之外,
是一层坚韧而具有一定弹性的膜状结构。
– 结构比较复杂 – 较厚(10~80nm) – 质量均匀 – 网状结构 – 可承受细胞内强大的渗透压而不破坏
革兰氏染色法
• 由于各种细胞壁所含成分不一样,1884年 丹麦科学家(Christion Gram)发明了一种 染色方法,我们称之为革兰氏染色法。
动物病原微生物学
第二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二节 细菌细胞的结构
第二节 细菌细胞的结构
• 细菌细胞虽小,但其构造颇为复杂。 • 细菌的结构对其生存、致病性和免疫性等
均有一定的作用。
细菌的结构按分布部位大致可分为
细胞浆 核蛋白体
内部结构
核体(核质)
质粒
间体 内含物
芽孢
表层结构
细胞壁 细胞膜
荚膜
外部附件
(2)磷壁酸(Teichoic acid)
G+菌特有,是由核糖醇(Ribitol)或甘油 (Glyocerol)残基经磷酸二酯键相互连接而成的多 聚物,并带有一些氨基酸或糖。约30个或更多磷 壁酸分子组成的长链,穿插于肽聚糖中。
膜磷壁酸 磷 (Membrane 壁 teichoic acid) 酸 壁磷壁酸
壁磷壁酸 脂磷壁酸
阳性菌特有
肽聚糖
(1)肽聚糖(peptidoglycan)
又称“粘肽”(Mucopetide) 、“糖肽 聚”(glycopetide)或胞壁质(murein), 使细菌细胞壁特有物质。
✓细胞壁的机械强度有赖于肽聚糖的存 在。 ✓合成肽聚糖是原核生物特有的能力。
革兰氏阳性菌“肽聚糖” (如金黄色葡萄球
(Wall teichoic acid)
又称脂磷壁酸 (Lipteichoic acid) ,和细胞膜连结,另一 端均游离于细胞壁外。
与细胞壁中肽聚糖的N乙酰胞壁酸连结
磷壁酸(Teichoic acid)
壁磷壁酸(含量多,通过共价键与
肽聚糖分子结合,并延伸到肽聚糖分 子表面)
膜磷壁酸
(与细菌细胞膜 的脂类结合)
N-乙酰葡萄糖胺 N-乙酰胞壁酸
聚糖骨架
L-丙氨酸 D-谷氨酸 L-赖氨酸
D-丙氨酸
L-丙氨酸 D-谷氨酸 L-赖氨酸
D-丙氨酸
四肽侧链
五肽交联桥
凡能破坏肽聚糖结构或抑制其合成的物 质,都能损伤细胞壁而使细菌变形或 杀伤细菌,如:
– 溶菌酶能水解肽聚糖支架的β-1,4糖苷键, 引起细菌裂解。
– 青霉素和头孢霉素能抑制四肽侧链上D-丙 氨酸与五肽桥之间的联结,使细菌不能合 成完整的细胞壁,可导致细菌死亡。
• 据革兰氏染色反应不同,可以把细菌分为 两大类:
-革兰氏阳性菌 G+ -革兰氏阴性菌 G-
革兰氏染色(Gram staining)过程
• 1)初染:草酸结晶紫溶液染色1~3min,水洗 • 2)媒染:革兰氏碘液1min,水洗 • 3)脱色:95%的酒精,脱色时间根据抹片
的厚度灵活掌握,多在15~30s之间,水洗 • 4)复染:沙黄水溶液染1min,水洗 • 5)干燥:吸干或自然干燥 • 6)镜检:G+菌呈兰紫色,G-菌为红色
细胞壁较厚,约15~80mm。其化学成分主要是肽聚 糖,约占细胞壁干重的40~95%,形成15~50层聚合体。 组成肽聚糖的聚糖骨架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相同,但四 肽侧链的组成和交联方式则与革兰氏阴性细菌不同。 磷壁酸(Teichoic acid)、多糖和蛋白质等。分枝杆菌 的细胞壁则含多量脂类,多以分枝杆菌酸和蜡质存在。
菌由)聚糖连支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组成
N-乙酰葡萄糖胺(N-acetyl glucosamine,G)
溶菌酶作用点
N-乙酰胞壁酸 (N-acetyl muramicacid,
M)
青霉素作用点
聚糖连支架是由 N-乙酰葡糖胺( (Nacetylglucosamine,NAG)和N-乙酰胞壁酸 ( N-acetylmuramicacid, NAM)经β-1,4糖 苷键交替连接组成。 四肽侧链由L-丙氨酸、D-谷氨酸、L-赖氨酸 和D-丙氨酸四种氨基酸组成,均连接在NAM上。 五肽桥由5个甘氨酸组成, 交联方式:四肽侧链第三位L-赖氨酸籍五肽 交联桥与相邻四肽侧链第四位的D-丙氨酸交叉 联结,形成坚固致密的三维立体网状结构。
外膜(外壁层):
位于肽聚糖层的外部。
脂多糖
微孔蛋白
微孔蛋微孔蛋
外膜蛋白 磷脂
脂蛋白,仅由1-2层肽聚糖分
子构成。
(1)革兰氏阴性菌“肽聚糖” (大肠杆 菌)包括聚糖链支架、四肽侧链
四肽侧链的第三位 氨基酸由二氨基庚 二酸(DAP)替代, 以肽链直接与相邻 四肽侧链中的D-丙 氨酸相连,无五肽 交联桥,形成二维 结构,故其结构较 疏松
鞭毛 菌毛
习惯上:细菌的结构
基本结构
细菌基本生命活动中所必需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 核物质、核糖体和内含物等
各种细菌都具有的结构
特殊构造
与基本生命活动没有多大关系 如夹膜、鞭毛、菌毛、芽孢等 并不是所有细菌都有这些结构
细胞壁/外膜 (如果存在)
鞭毛 内含颗粒
核糖体
细胞膜
荚膜 菌毛
细胞质
间体
核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