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先世界后中国共13个专题世界近代史:7个专题专题一: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专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专题三: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结合选修二《大抗议书》与内战、《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专题四:19世纪60、7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潮流(选修一俄国的农奴制改革与日本的明治维新)专题五: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国际工人运动专题六:世界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专题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世界近现代史的整合策略1、以“现代化史观”或“文明史观”整合主线——欧美主要国家现代化的历程(世界工业文明的形成发展历程)2、以“全球史观”整合辅线——经济全球化的历程1、近代史:以社会形态演变为依据划分历史阶段的传统方法,一般分为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
世界近代史是指:公元14世纪——1917年,世界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确立对世界统治的历史。
2、近代化:也就是现代化,是近些年史学界常用的解读历史的范式。
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就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过程,具体表现为经济上: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化;(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思想上:愚昧、迷信向民主、科学和理性转化;政治上:专制独裁向民主法治转化世界近代史模块知识体系(纵向)1、思想文化——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愚昧、迷信向民主、科学和理性转化①文艺复兴(14-17世纪)②宗教改革(16世纪)③启蒙运动(17-18世纪)2、政治(1)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从专制独裁向民主法治转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1689《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1787年宪法法国大革命1789—1794年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国统一(王朝战争)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2)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工人运动(追求公正平等的社会,促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o 宪章运动(1838-1848年)o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o 第一国际(1864-1871年)o 巴黎公社(1871年)o 第二国际(1889年3、经济——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化(工业化)①新航路开辟1500年前后②殖民扩张(早期和工业革命后)③第一次工业革命(1765年-19世纪中叶)④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4、科学技术①哥白尼日心说16世纪②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16-17世纪③牛顿经典力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7世纪④瓦特蒸汽机18世纪下半叶⑤达尔文进化论1859年《物种的起源》⑥爱迪生电的应用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⑦爱因斯坦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理论20世纪初5、文学、艺术、影视①古典主义(18-19世纪贝多芬)②浪漫主义(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初)③现实主义(19世纪30年代)④印象派(19世纪下半叶)⑤现代主义(20世纪以来)⑥电影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⑦电视1926年贝尔德世界近代史通史知识体系(横向)(一)总体划分1、整体时间:公元14世纪萌芽、复兴——1917年十月革命。
2、具体阶段:(1)公元14世纪——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兴起(2)17世纪——18世纪手工工场时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3)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4)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公元14世纪——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大事件](1)新航路的开辟(1500年前后)(2)文艺复兴(14-17世纪)(3)宗教改革(1517年)(4)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哥白尼、伽利略)[阶段特征](1)经济: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世界由彼此隔绝到相互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政治:尼德兰革命建立了荷兰共和国。
(略)(3)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传播了人文主义,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4)科技: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兴起。
阶段特征解读:1、经济上: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逐渐引起重大的历史变革。
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欧洲殖民者在美、亚、非洲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打破世界各地区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历史。
2、思想上: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反过来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迅速发展。
人类历史开始向近代迈进。
原来先进的亚洲封建大国,或分裂,或因循守旧、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欧洲。
二、17世纪——18世纪手工工场时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大事件](1)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荷兰、英国;17-18世纪)(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40-1689年)(3)美国独立战争和共和制的确立(1775-1787年)(4)法国大革命(1789年-1794年)(5)牛顿经典力学(1687年)(6)启蒙运动(17-18世纪)[阶段特征](1)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工场手工业时期;殖民扩张和战争,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大帝国;殖民扩张与掠夺也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展。
(2)政治:英美法等国进行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美两国确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
(3)思想: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设计了一整套政治构想“理性王国”,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4)科技: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形成。
阶段特征解读: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要求相应的政治和经济权利,与封建专制统治的矛盾日益加深,这就引发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殖民统治)和等级制度的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来临。
首先,英国爆发了反对专制王权的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同时,也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随着法国专制王权的加强和自然科学的发展(牛顿为代表),启蒙运动在18世纪中期的法国发展到高潮,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
在启蒙运动的推动下,北美英属殖民地爆发了独立战争,建立了新兴的美国,开创了一系列的政治体制,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范例。
在启蒙运动和美国独立战争的推动下,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摧毁了封建专制统治,传播了启蒙思想,推动了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
三、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大事件](1)工业革命(1765年——19世纪中期)(2) 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完善(三次议会改革);美国内战(1861年);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1875);德意志的统一(1871年)(3) 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4) 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年)、第一国际(1864-1871年)、巴黎公社(1871年)(5)生物进化论(1859年);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6)文学艺术: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阶段特征](1)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政治:三股进步潮流:①纷纷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并逐渐完善;②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③马克思主义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3)思想---三大进步思潮:①自由主义思潮盛行;②民族主义思潮;③社会主义思潮。
(4)科技--科技发展迅速;(5)文化——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催生了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
阶段特征解读: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市场的扩大促进了技术的革新,1765年,珍妮纺纱机问世,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还得益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带来的思想解放。
18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向西欧和美洲的一些国家扩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
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1)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六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在许多地区展开,美国、德意志、俄国和日本等国家通过不同方式,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2)同时,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3)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弊端逐渐暴露,为了追求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一些思想家和改革家纷纷提出改造社会的方案。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4)对“理性王国”和工业革命后的社会的失望和不满,催生了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艺思潮。
四、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大事件](1)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电的广泛应用(19世纪七十年代以后)(2)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爱因斯坦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理论(20世纪初)(4)世界文学、艺术:印象派、现代主义、电影和电视(6)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阶段特征]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不平衡,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阶段特征解读: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发展。
19世纪70年代以后,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同时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加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在此期间,列强加紧了对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掠夺和剥削,加快了对世界的瓜分。
19世纪末,非洲被瓜分殆尽,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的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在欧洲逐渐形成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军备竞赛不断升级,各种矛盾激化,终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年)一战后期,帝国主义链条上被打开了一个缺口,爆发了俄国十月革命,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模式。
用新史观来看待评价新航路的开辟:从全球化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前,世界各地基本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经济文化等交流加强,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世界日益发展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从文明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前,世界分为亚、非、欧、美等区域文明,文明的发展程度也大相径庭;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种文明交相会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从社会史观看,新航路开辟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推动了欧洲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发展,也有利于欧洲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思想观念在世界范围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