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提要】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当前和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方向, 也是指导充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理论基础它的提出具有科学和历史的必然性。

深入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有助于人们自觉地走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道路, 全面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 并指导人们更深一步地进行我国的经济改革。

最终在充分合理开发利用我国有限自然资源的基础上, 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然资源合理配置经济改革一引言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与自然资源的结合即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具体方式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道路。

人类发展经济的历史实质上是一部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 也是一部探索并选择适合自然与社会结合的特点, 能够支持人类社会顺利和有效发展道路的历史。

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正是人类社会对发展经济道路的正确抉择。

二正文2.1.1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能力的发展, 就是要寻求一条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满足人类生存需要与提高生活质量的发展途径。

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相统一的载体。

可持续发展是21 世纪世界各国正确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 是人类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唯一途径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将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放在首位。

如若不能满足当代人对生活资料的需要, 就难免有人偷盗, 社会秩序混乱; 不能满足当代生产年龄人口在就业上对生产资料、产业结构的需要, 存在大量失业人口, 社会就难以安定, 正常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所以, 可持续发展前提是发展, 首先是满足当代人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的连续性, 这种连续性主要的不是取决于一项或几项经济指标, 而是取决于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代际公平, 充分体现出人本主义的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特别注重代际公平, 如果当代人的发展建立在牺牲后代人利益基础上, 便破坏了代际公平原则, 也就谈不上可持续发展。

2.1.2 可持续发展是人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认识的深化经济发展的实质是人类通过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已经有数百万年以上的历史, 但是事实证明, 人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和处理一直是不正确的。

这正是人类社会经济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因。

回顾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 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大体上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级是朦昧的阶段。

人类社会初期, 在神权论的统治下, 认为一切都是神的创造, 人对自然界是无能为力的。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是人类从属于自然, 在生产实践中只能单纯地适应自然、利用自然, 而不能改造自然。

由于这时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很低, 人口也不多, 因此人与自然界是处在一种低水平的协调状态。

第二个阶段是对立的阶段。

由于伟大的物种学家达尔文提出了物种进化理论,批判了神权论, 树立了自然创造万物的思想 基本上是同一时期,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自然的们的思想, 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这一阶段, 人们逐渐认识了自然, 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改造自然, 用自然界的自然资源为自己谋福利, 从而创造了人类的社会文明。

但是这一阶段人们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摆得还是不正确的, 认为自然资源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人与自然之间的基本关系是对立的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自然资源索取的强度日益加大, 从而就形成了人对自然界的掠夺。

第三个阶段是和谐的阶段。

人们在发展经济破坏自然的痛苦实践中逐步认识到, 人类在一定条件下, 利用自然的两个有限性。

一是客观上的自然资源数量是有限的。

二是人们主观上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由此就把人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推进到了更新的第三阶段。

这一阶段两者之间的基本关系是和谐, 人类既要利用自然资源来发展经济, 又要保护自然资源为不断发展经济提供物质基础, 从而就引导人们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2 自然资源与我国自然资源现状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物质资料的自然基础。

按自然资源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不可再生资源, 主要指各种矿产资源; 可再生资源, 主要指各种生物资源; 可更新资源, 主要指土地资源、水域资源和气候资源等。

人类的经济活动及发展与自然资源息息相关。

在生产活动中, 如果没有自然资源的供给,任何生产都将无法进行, 当然也就生产不出任何物品, 生产活动也就不再存在; 在消费活动中,如果没有了生产领域的供给, 人们生存需要得不到满足, 不但难以转化成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而且难以维持生命。

人类一代一代地繁衍, 就是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来维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然而,因为当代社会人口增长过快过多,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 消耗自然资源必然又快又多, 甚至会耗尽某些自然资源, 损害后代人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平等权利, 从而影响可持续发展。

因而, 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为前提。

那么我国自然资源现状如何? 从我国现已探明储量的自然资源来看, 储量是有限的。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山地、高原多于平地。

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 2 亩, 比前几年公布的数字又有减少。

长期以来, 我国的土地负荷过重, 人均耕地面积少,全国约有三分之一的耕地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每年土壤流失达50 亿吨。

耕地减少而且质量退化。

我国现人均森林面积只有1. 65 亩,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 而且地区分布不均匀。

据估算, 全国每年计划外森林资源的消耗量是国家计划内消耗量的2. 32 倍。

可供应的成熟林已满足不了增长的木材需求量, 现人均占有森林蓄积量为8. 4 立方米, 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 。

我国的河川径流量居世界第6 位, 人均河川径流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居世界第88位。

由此可见,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当贫乏的国家。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 造成开发利用困难。

城市缺水也日趋严重, 全国58%的城市缺水, 达58 亿立方米/ 年, 且地下水严重超采, 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水资源污染也随工农业的发展而日趋严重。

我国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 但一些大宗消耗的矿产资源并不富有, 满足不了需求, 亟需探索新的替代资源和开采选矿技术。

据有关部门预测, 到2000 年时, 除煤炭可充分保证国内需求和部分出口外, 铁、铝、铜、锌等只能基本保证需要。

2020 年的矿产资源形势将更加严峻。

这不仅关系到我国中、长期经济目标的实现, 而且还将关系到后代人的长远利益。

可见我国自然资源短缺,且利用效率低。

2.3.1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理论资源的利用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具有双重效应,既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必然对生态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合理的资源利用既可以最大程度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最终达到或趋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因此,协调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就是确定这个合理利用资源的度。

无论是自然资源经济学还是生态经济学,都强调用经济学的原理来研究资源的稀缺与利用。

确定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度,需要用到经济学的原理。

自然资源是一种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价格不仅是资源在不同部门(个人)之间配置的信号,也是调节资源供给和需求关系的重要工具。

因此,从资源价格出发,研究自然资源在利用过程中的成本与收益,对确定合理的资源利用的度,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图一为自然资源价格与自然资源利用的关系图。

其中,D 为自然资源的需求曲线,MSC为自然资源开发的边际社会成本,MPC为自然资源开发的边际私人(企业)成本,P2和P3分别为考虑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时的均衡价格。

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3不同的关系,即代价性损失、过度性损失和过度性损失。

代价性损失是指在市场功能完整的条件下,经济增长中必需的资源开发数量,也就是经济增长必须付出的合理的代价,这个代价的标准是在资源利用外部性内化的基础上,其配置达到一个相对自由竞争的市场均衡。

在这个关系下,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处于相互促进的阶段,该阶段的资源利用符合社会总体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的原则,因此,代价性损失就是合理利用资源的度。

中国正处于经济起飞阶段,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源损失不可避免,但只要是保证资源利用在代价性损失范围内就是合理的利用。

这也提供了协调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矛盾的途径。

在实际情况中,我国的资源利用由于市场发育滞后和政府的较多干预,过度性损失比较严重。

2.3.2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 全面规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我国的自然资源利用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经济机制和活力, 并开辟了广阔的活动场所, 这是主要的方面。

但同时它也给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我国当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需要研究如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积极作用, 在使自然资源实现合理配置的情况下, 避免过去在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中存在的各种严重浪费,同时要研究市场经济本身在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中作用的某些不足, 从而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经济上的作用得到切实正确的发挥。

实现这一要求, 关键的一点, 就是要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 全面、正确地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在合理配置自然资源中的作用,包括充分发挥其本身具有的积极作用和避免由于其本身的局限可能带来的某些消极作用。

为此, 首先就需要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内涵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并需要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从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仁给以正确的引导。

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指导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在配置自然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 要看到, 它既能推动可再生自然资,如生物资源, 源源不断地被人们长远持续利用,又能推动不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 在有限存量之内, 最大限度地被人们长期持续利用, 两者都属于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范畴, 都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在实践中,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 促进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2.4.1我国的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管理我国的资源和经济管理长期以来以非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 所带来的对生态和经济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当前转向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 在实际工作中要抓住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深一步的经济改革。

要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纳入我国的经济发展规划和计划。

这是将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落实于指导全国人民行动的重要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