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眉内容苦竹中学2014年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试题一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命题人袁腾达校对杨建华一、古诗词名句填写(共8分)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3.王观在《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巧用比喻,既描绘山水之貌,又暗含离别之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赵师秀在《约客》一诗中含而不露地表现他寂寞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天祥《过零丁洋》中巧用地名表达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桂林七星公园有一门联:“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请你另外写出一联能体现同样意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愁”是古人经常涉及的话题,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愁”的连续两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业精于勤荒于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共23分)9.请将下面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其下的田字格中。
(2分)满招损,谦受益。
10.根据提示将对应的汉字按顺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分)越俎代páo( ):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龙吟凤huì():形容非常美妙,抑扬顿挫的声音。
藏污纳gòu():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jiá()然而止:声音突然停止。
分道扬biāo():比喻因志趣、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
义愤填yīng( ):正义的愤恨充满了胸膛。
1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2分)A.联袂.(mèi)别墅.(shù)干涸.(gù)恪.尽职守(kè)B.肖.像(xiào)禅.让(chán)档.案(dàng)舔.犊情深(shì)C.狡黠.(xiá)校.对(jiào)星宿.(xiù)犬牙差.互(cī)D.假.期(jià)谄.媚(chán)纤.维(qiān)箪食.壶浆(shí)12.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2分)A.团风县林家大湾是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革命家林育南、林育英、地质学家李四光、文学家秦兆阳等一代志士仁人,被誉为“红色土地名人故里”。
B.除了他能去,谁还能去呢?你吗?你能去吗?C.“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遥想古人送别也是一种雅人深致。
D.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刚学做菜的王芳总是忘记放盐和其他调料,做的菜让人吃起来味同嚼蜡....。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席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初一初二我数学很好,所以对语文没有兴趣。
B.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多次受到省市委的表彰。
C.王宇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校广播站“音乐不断”栏目主持,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真让人佩服。
D.专家指出,我国西部广大中小学在未来的5到10年内,学生入学人数会快速上升至饱和。
15.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在房间”中的“在”是介词。
B.短语“人民幸福”、“他跑步”、“今天星期一”、“国家富强”的结构不同。
C.“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这个句子的谓语是“不能忘记”。
D.“蔡伦出生在一个贫穷的铁匠家里。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蔡伦出生”。
16. 下面对文学名著评论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水浒传》中,宋江手下的五虎将是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懂平。
B、《红楼梦》中,宁荣府的男性角色中“文”字辈的人物有贾政、贾赦、贾敬;“玉”字辈的人物有贾宝玉、贾琏、贾环、贾珍;“草”字辈的人物名字有贾蓉、贾云、贾蔷、贾芹。
C、“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首怀古绝句歌咏了我国历史上一位名人,这位名人是刘备。
D、《西游记》中,唐僧在五行山下手孙悟空,在流沙河收沙僧,路经高老庄收猪八戒为徒。
从此,师徒四人开始了西天取经的漫漫旅程。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近几十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 。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①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②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③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④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⑤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A.②④③⑥①⑤ B.②⑤⑥③④①C.⑥⑤④②③① D.⑥①②④⑤③18.口语交际。
(4分)班主任老师工作方法比较简单,缺少与学生的沟通,且脾气容易急躁,与班上几位较调皮的男生关系很紧张。
星期一,你听说这几位男生准备在星期三的班会课上对班主任老师发难,让他难堪,下不了台。
作为班长的你很着急,你想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⑴你想对班主任老师暗示这件事,但又不想激化矛盾,同时也想提醒老师改进工作方法,处理好与各类学生的关系,这时,你该怎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你想劝说那几位男生放弃这一步明智的做法,同时劝说他们尊重老师,多与老师沟通,改善与老师的关系,并愿意充当其中的联系人,这时,你该怎样说?(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浅层阅读理解(共26分)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7-18题。
(4分)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李白一为迁客②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③。
〖注〗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迁客,指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
③古曲有《梅花落》。
19.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
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
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㈡阅读下面的说明文段,回答21-22题。
(4分)这些自然现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中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21.这几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请根据这几段内容,给“物候学”下一个定义。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㈢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23-24题。
(4分)小议传统读书教育周远斌①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
童年之时饱学于身者,数不胜数。
从近、现代之交的学者身上,还能看到这一点。
②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
陈家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但开设家塾,而且还办学堂。
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和胡适,亦受惠于传统的读书教育,孩童之年在学识上也已有了很好的积累。
鲁迅七岁入私塾读书,《百家姓》、《神童诗》等书即此时期读的。
胡适四岁入私塾,期间读完了四书五经、《孝经》和《资治通鉴》。
③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
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
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
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一生“暇则读书,虽寝食不辍,怠以枕,餐以饴”,钱基博先生读书之勤奋,与其童年之时所受的传统读书教育有直接关系。
④古代读书,重记诵。
孩童时期读书,以记诵为主,待成人后,读书也特别强调记诵。
只有记诵精熟,才能融会贯通,章学诚深知记诵之重要,把记诵比作“学问之舟车”。
⑤古代读书,还重朗读。
朱光潜先生曾说,朗读“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的”。
“五四”以后,朗读渐不为读书者所重。
⑥古代读书,更重学养。
诵诗读书以养心缮性,为古代读书人之共识。
钱基博先生继承了古代的读书精神。
陈寅恪先生也特别重视学养,曾言:“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耻。
”⑦记诵乃积累之功,朗读乃反复之功,学养乃学识修为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