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优生的非遗传因素影响优生的因素1. 健康,优生及优生学的基本概念“健康”: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世界保健宪章中对健康作出了如下定义“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有着丰富的深蕴的内涵。
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整良好状态。
也就是说健康的人要有强壮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能与其所处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优生”一词由英因人类遗传学家高尔顿于1883年首次提出,其原意是“健康的遗传”。
他主张通过选择性的婚配,来减少不良遗传素质的扩散和劣质个体的出生,从而达到逐步改善和提高人群遗传素质的目的。
通俗地说,优生的“生”是指出生,“优”是优秀或优良,优生即是生优,就是运用遗传原理和一系列措施,使生育的后代既健康又聪明。
“优生”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提高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优生学”是应用遗传学原理来改善人类遗传素质的科学,也可以说优生学是研究防止出生缺陷,提高出生素质的科学。
优生学是19世纪60年代由英国学者高尔顿(1882---1911)创建的。
此后,优生学作为一门科学发展起来。
研究如何改善人类遗传素质的一门科学,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研究如何使人类健康地遗传,减少以至消除遗传病和先天畸形患儿出生,被称为消极优生学或预防性优生学;另一方面是研究怎样增加体力和智力上优秀个体的繁衍,叫做积极优生学。
前者是劣质的消除,后者是优质的扩展。
其目的都是为了扩展优秀的遗传因素,提高人类的遗传素质。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有着丰富深蕴的内涵。
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所下的正式定义/衡量是否健康的十项标准:1.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2.良好的休息习惯,睡眠良好;3.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变化;4.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5.体重适当,体态均匀,身体各部位比例协调;6.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7.牙齿洁白,无缺损,无疼痛感,牙龈正常,无蛀牙;8.头发光洁,无头屑;9.肌肤有光泽,有弹性,走路轻松,有活力。
10. 足趾活动性好,足弓弹性好,肌肉平衡能力好,脚且没有疼痛、没有拇外翻。
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而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也就是说健康的人要有强壮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能与其所处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人类遗传性疾病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基本概念‘人类遗传性疾病”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遗传性疾病是指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遗传物质(染色体和基因)发生突变(或畸变)所引起的疾病。
通常具有垂直传递的特征。
遗传性疾病主要分为:一、染色体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所致的疾病,主要分为常染色体病、性染色体病、携带者三大类。
在人群中发病率较低引起该类疾病的遗传物质改变较大二、单基因遗传病指由于一堆等位基因一擦汗那个引起的遗传性疾病。
单基因遗传按照传递方式又分常染色体显、隐性遗传疾病、性连锁遗传性疾病常染色体完全显性遗传的特征三、多基因遗传病,遗传疾病的发生不是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而是由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所决定, 因此这类疾病称为多基因病,同时疾病的形成还受环境因子的影响特点:1.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风险与遗传度密切相关。
在性爱那个当多的多基因病中群体发病率为0.1-1%遗传度为70-80%患者一级亲属患病率近于群体患病率的开平方值2.多基因病有家族聚集倾向患者亲属的患病率高于群体患病率但是患者亲属患病率随亲缘系数递减而剧减向群体患病率靠拢3家属中多基因病患者的成员多患病风险越高四、线粒体病 1.mtDNA复制具半自主性2.线粒体基因组所用的遗传密码和通用不同3.mtDNA为母系遗传4.mtDNA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期间都要经过复制分离5.mtDNA的突变存在杂质性与阈值效应6.mtDNA突变率极高7.mtDNA分离 ,线粒体的分裂和mtDNA复制被认为是随机的过程而与细胞周期和细胞核复制的时相无关。
因此在细胞分裂中一个杂质性细胞是以一种随机的方式将突变的mtDNA 以不同比例传递给子细胞五、体细胞遗传病:是由于体细胞的数个基因突变的累计作用而引起的。
这种情况最常见于癌症。
因为他是体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改变所以一般并不向后代传递遗传因素遗传与变异“亲子相似”现象,包括结构、机能、外貌形态以及疾病等方面的相似性,叫做遗传。
有的子女很像父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几乎完全照父母模式表现出来,即为遗传性。
亲子虽相似,又有不相似之处,如某些性状、血型不同等,这种“亲子相异” 现象称为变异。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不可缺少的一种生命现象,遗传保证了各种不同生物的稳定,使其传宗接代,世代相继。
变异使生物进化,人从一千多年前的古猿到现代人,就是变异的结果。
?人体约由100万亿个细胞构成,分为体细胞和性细胞两大类,性细胞是构成遗传的物质基础。
遗传信息是通过父母精子与卵子中的“载体”——染色体和基因来实现的。
染色体是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双股螺旋长链经过高度缠绕的折叠构成。
其因是DNA长链中的某一段,每对染色体上大约有2000多个基因,每个基因都有固定的位置。
基因决定遗传性状。
?受精卵是连接新代和子代的桥梁。
染色体和基因通过精卵细胞遗传给下一代,复制自己。
如果染色体和基因变异扰乱了正常的重量活动,即表现出病理现象。
?遗传病遗传病是指人类遗传物质染色体或基因发生异常变化,导致胎儿机体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疾病,是由亲代生殖细胞或发育成个体的受精卵中遗传物质改变引起,不包括体细胞内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而引起的疾病。
人体所有组织和器官都可以发生遗传病。
遗传病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一是先天性,多为终身性,但先天性疾病并不全是遗传病;二是家族性,是以家族垂直的方式,一定比例传给同一家庭的成员,既可以世代相传;也可以隔代相传,既能明显表现出来,也可以呈隐性遗传。
家族性疾病多为遗传病,但家族并不直接意味遗传性。
?单基因遗传病: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
1986年已发现4403种,我国3000多种,人群中约10%的人受累。
其遗传方式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隐性遗传,X连锁显性、隐性遗传和Y连锁遗传。
?多基因遗传病:几对基因共同作用所致,往往受遗传和环境双重因素影响。
虽然只有几十种,但每种都常见,受累人数约20%。
?染色体病:染色体的数目或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分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病两种。
1986年医学发现667种染色体病,受累人数1%。
非遗传因素3.影响有生的遗传因素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也为新生命的诞生增加了许多无谓的风险。
中科院院士贺林指出,在全国范围内,每30秒就有一个缺陷儿出生,且发生率正逐年上升,与我国初期相比,缺陷儿发生率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增高了。
据研究发现,出生缺陷25% 至30%是遗传因素,10%为环境污染,剩下的为遗传因素与环境污染共同所致。
很显然,环境污染已经占据重要比例。
总的来说,影响优生的外界因素包括化学环境因素和物理环境因素优生受遗传和环境两大类因素的的影响一般人群中重要缺陷的发生率为2%左右,可以是体表畸形,也可是内脏畸形。
它的发生可能是遗传因素(约占25%),也可能是环境因素如接触化学物品、药物、放射性物质或各种感染(约占10%),也可能是环境与遗传的共同作用(占65%)。
所以,要实现优生,必须在计划怀孕前就注意这两方面的保健: 一方面是做好遗传咨询,尽可能控制遗传因素对胎儿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是要注重环境保护包括母体所处的大环境和胎儿在母体生长的小环境,尽可能避免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
影响胚胎发育的环境因素包括三方面:(1)母体所处的周围外环境,这是距离胚胎最远也是最复杂的外部环境,大部分的致畸因子都来源于这一环境;(2)母体自身的环境,是胚胎生长发育所处的环境,包括母体的营养状况、代谢类型、是否患病等;(3) 胚胎所处的微环境,包括胎膜、胚胎、羊水等。
这是直接作用于胚胎的微环境。
外环境中的致畸因子有的可以通过内环境和微环境直接作用于胚胎,有的是影响和改变内环境和微环境而间接作用于胚胎。
母体内环境的改变也是如此。
染色体畸变定义1: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异常改变现象。
染色体结构异常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整倍体和非整倍体变化。
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遗传(二级学科)定义2: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异常改变。
染色体结构异常通常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整倍体和非整倍体变化。
应用学科:遗传学(一级学科);细胞遗传学(二级学科)正常人的生殖细胞具有23条染色体为一个染色体组,称为单倍体(n),体细胞具有46条染色体,含两个染色体组,称为二倍体(2n)。
染色体偏离正常数目称为染色体数目畸变,又分整倍体和非整体改变。
染色体组成倍地增减即为整倍体。
在人类三倍体(3n=69)和四倍体(4n=92)的整倍体多发现于自然流产儿中。
比二倍体多或少一条或几条染色体的个体称为非整倍体。
在人类可见单体型、三体型和四体型。
单体型:细胞染色体数为45条,即某号染色体少一条。
主要见于X染色体的单体型,核型为45,X。
三体型:细胞染色体数47条,即某号染色体有3条。
除21、13、18和22三体型外,其他多导致流产。
性染色体三体型常见。
四体型:细胞染色体数48条,即某号染色体有4条。
主要有性染色体的四体型。
结构畸变见“染色体结构畸变”。
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环境被化学物质污染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对人类后代的繁衍和发育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4.影响有生的非遗传因素一,化学环境因素:主要是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化学物质,如铝、铅、汞、尼古丁、酒精、等。
这些都是优生的大敌,而且是造成胎儿大脑及神经系统缺陷的祸首。
铝。
环境中的铝可经多种方法与人接触,一般低剂量无毒,高剂量有蓄积作用,动物实验中给大鼠腹腔注射氧化铝40-200mg/kg,子代即有畸形,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的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