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解析

_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解析

2
第二语言教学法
一、“教学法”在汉语使用中的多种含义 ⑴ 指整个学科理论和实践,成为学科的名称,如“外语教学法”

⑵ 指某一教学法流派,如“听说法”、“交际法”。 ⑶ 指教学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如“归纳法”、“句型替换法
”。 ⑷ 指教学的技巧,如“板书法”、“演示法”。
3
语言教学法流派(刘珣)
指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 成的包括其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 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技巧 、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的作用和评估方法等方 面的教学法体系。
由于目前大多数教师普遍认同交际法,许多教师 认为交际教学应该排斥语法教学。但实际上交际能力本 身包括语言能力,即掌握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的能力。 实践也证明,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汉语的语法,虽然有 时也能完成某些交际任务,但他们所使用的洋泾浜式的 汉语无法有效地完成复杂交际任务。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
其教学法严格按照幼儿学语的方法,要求:不翻译而 演示;不解释而做动作;不演说而问问题;不模仿学生的 错误而纠正;不说单词而说句子;教师少说,让学生多说; 不使用教科书而使用教学计划;不要离题,而要按计划进 行;不要进度太快,而要保持学生的适当进度;不要说得 太慢、太快或过于大声,而要说得自然;不要急躁,而要 放松。
10
价值和不足
语法翻译法是第二语言教学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教学 法体系,它强调对语法规则的掌握,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 能较好地培养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体现了理性派教学法 的主要特点,且运用方便。今天对外汉语教学高年级某些 课程如综合课、翻译课的教学,仍可以借鉴其优点。
不足之处主要是忽视口语教学和语音教学,缺乏听说 能力的训练;过分依赖母语和翻译手段;过分重视语法知 识的教学,死记硬背语法规则,不注重语义;教学内容枯 燥无味或者过深过难(指经典文学作品)。而最根本的问 题是不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8
理论基础
语言学基础是机械语言学或历史比较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是18世纪德国的联想心理学。
教学原则
⑴ 以语法为教学基础。
⑵ 以“规范”语言为教学材料。
⑶ 以母语为教学语言,以翻译为教学手段。
⑷ 注重书面语教学,忽视口语教学。
结果:读写能力强于听说能力。
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学程序
一般程序: ⑴ 先教字母的发音和书写。⑵ 然后系统地教语法。 ⑶ 最后阅读原文。 语法课安排顺序: ⑴ 先讲词法,后讲语法。⑵ 用演绎法讲授语法规则,即 先讲语法规则,后举例句,并翻译成学习者的母语。⑶ 用母语和外语互译的方法巩固所学的语法规则。 课文教学程序: ⑴ 用学习者的母语介绍课文内容。⑵ 逐字逐句翻译。⑶ 朗读课文。⑷ 用互译的方法巩固课文。
直接法又称“改革法”或“自然法”,19世纪末20世纪 初产生于西欧,主要是法国和德国。这是与语法翻译法相对 立的教学法,是主张以口语教学为基础,按幼儿习得母语的 自然过程,用目的语直接与客观事物相联系而不依赖母语、 不用翻译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19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外语 教学的“改革运动”(The Reform Movement)。直接法实 际上是指改革运动前后出现的一些体现其基本特点、同时又 各具特色的第二语言教学法的总称。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世界上第
二语言教学各种教学法流派的影响,并不断从中汲取营养。
对国外外语教学法流派加以综合分析,按其语言教学 特征可以分为四大派:(1)强调自觉掌握的认知派, 如语法翻译法、自觉对比法和认知法等;(2)强调习 惯养成的经验派,如直接法、情景法、听说法、视听法 等;(3)强调情感因素的人本派,如团体语言学习法、 默教法、暗示法等;(4)强调交际运用的功能派,如 交际法等。如果按教学目标来区分,又可归纳成以听说 实践为主和以分析理解为主的两大系统。前者如直接法、 听说法、视听法、全身反应法等等;后者如语法翻译法、 自觉对比法、认知法等等。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语言教学法(吕必松)
语言教学法是关于语言学习和教授的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是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这个过程 中的各个环节,包括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语 言教材的编写、课堂教学和课外语言实践活动 以及对语言学习能力和实际语言水平的测试等 广泛的问题。……语言教学法实际上是语言规 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授规律的总和。
14
主要教学原则和特点
⑴ 直接联系的原则。 ⑵ 以口语为基础的原则。 ⑶ 句本位原则。 ⑷ 以模仿为主的原则。 ⑸ 以当代通用语言为语料的原则。
15
贝力兹教学法
德国教育学家贝力兹(M.Berlitz)于1878年开始创办贝力 子外语学校,遍及欧美各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曾达到340所。 至今世界上仍有不少贝力子学校在进行外语教学。
7
一、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或“古典法”,是以系统的 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 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教学法,也是第二语言教学史上最古 老的教学法。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 夫(H.Ollendorff)等对语法翻译法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 与阐述,使之成为一种科学的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
4
二、第二语言教学法各流派
第二语言教学法是一门研究教授和学习第二语言规律的
科学,研究对象包括第二语言的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过
程和教学规律。
第二语言教学有悠久的历史,但现代第二语言教学的时
间并不长,只有100多年的时间。
教学法流派,是指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
逐渐形成的某一学科的教学法体系。
11
注意要点
(1)语法讲解要简明扼要,不要把语法教学变成语 法研究。
(2)要在大量语法现象的基础上,让学习者自己总 结出语法规律,而非简单的告知和操练。
(3)要控制语法讲解和学习者操练的时间分配,始 终以学习者为中心。
(4)在一些特定词汇和语法讲解时,可以使用母语。
12
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尽管我们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但教师 仍然应该注重语法的教学。掌握语言形式应该是语言教 学(包括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