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工作要点1、对父母进行履行监护职责的教育。
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其监护人,应当履行对孩子的抚养教育义务,即使孩子不在身边也不能推卸自身的责任。
要帮助父母懂得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和亲情是任何人也替代不了的。
委托亲属或其他人照顾孩子,必须提供孩子的基本生活和受教育的费用,尽可能与孩子多见面,在离乡外出前,返乡探亲时进行集中教育普及监护人法律常识和家庭教育知识。
敦促父母在外出时,以各种方式保持和委托监护人,学校教师的联系和沟通。
2、对委托照顾孩子的成年人的教育。
有针对性的开设“爷爷奶奶家教培训班”,“临时托管亲属家教培训班”等,针对问题进行个别咨询和指导;敦促被委托人保障孩子的生活需求和适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保护孩子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并及时将孩子的情况反馈及父母。
3、促进学校、社会和相关机构监督儿童家庭监护责任的履行,及时弥补儿童的监护和教育缺陷。
如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档案,为留守儿童父母了解孩子和有关方面有的放矢开展提供第一手素材;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热线,与留守儿童父母保持主动性沟通和经常性联系;敦促留守儿童定期向家长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家长经常对儿童进行指导,不断增进儿童与家长的感情联系;动员社会资源与留守儿童家庭结对子,进行生活关怀,心里咨询,学习辅导等。
五、学校如何做好留守儿童教育。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这是对社会尤其是学校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困惑。
但是作为教师有责任教育好这些学生,为他们创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
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我本人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学校把“留守学生”当作一项课题研究。
首先,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特别是把教师培养成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是目前学校必须加强的一项工作。
首先建立家长联系卡,责任明确到班主任。
班主任把本班的留守学生的详细资料包括学生的住址、家长的联系电话、监护人、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内容整理好建立成家长联系卡。
班主任经常与父母联系,介绍学生的平时情况,定期通电话家访,跟踪思想教育。
一方面向这些隔代抚养者反映该生在校情况,另一方面指导他们如何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好孩子。
其次建立心理有偏差学生的档案。
此类学生的档案主要包括班级的《心理偏差学生名单》和《偏差学生转化谈话记录》两份表格。
班主任把学生分配到任课老师,实行导师制,让任课老师一起做此类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对学校而言,任课老师也是德育的重要资源,也是心理老师,他们对学生品德发展有重要影响,正如教育家彼得斯所说:“不管你是不是愿意,每一位教师都是道德教师。
”(二)、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成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它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性工作,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来关心、关注。
所以,破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难题,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都必须共同努力、通力合作、相互配合。
努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确保“留守儿童”留而不乱、留而得乐、留而好学、留而有德。
要做好以下几点:1、从心理着手,矫正他们扭曲的心理。
留守儿童的根本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这得从心理入手。
⑴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要对本班的留守儿童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
为他们建立起心理健康卡,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作详细记录,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并进行有关心理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
⑵留守儿童因父母的远离,使得他们普遍缺少了和父母的沟通,缺少父母的赏识,缺少了来自父母的压力,自律能力相对差,内心孤独。
对于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这种情感空白,教师应更多地从情感入手加以弥补。
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到学生的家庭里中去,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以填补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
同时,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比如给他们过生日,让每一同学都来关心、关怀他们,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悲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⑶爱是教育的基石。
教师要经常利用休息的时间去家访,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对生活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
同时和他们的监护人互相沟通,使其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教育:每天要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要经常和孩子进行情感、语言上的交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建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⑷教师和监护人是代替不了父母的,我们要让孩子感到父母无时不在自己的身边,满足他们安全感。
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经常以书信、电话的方式来加强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导他们学会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乐告诉父母,使情感得以抒发。
我相信有了父母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行为上的约束,有了学校的温暖关怀和帮助,孩子一定会对学习和生活树起信心。
2、教师要引导留守儿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师在和他们交流过程中要正确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让他们懂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珍惜现在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
增强他们是非观、判断力和责任感,使他们对父母的理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事实上,有些孩子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外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照顾弟弟妹妹甚至老人。
在长期的生活中,他们的意志变得坚强起来,思想变得成熟起来,学习也很用功。
而这些品质是其他孩子所没有具备的。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
教师要善于发掘留守孩子身上的优点,对他们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精神加以表扬,鼓励他们将这些生活事例以作文或者主题班会的形式把自己的心里话倾诉出来,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
这些学生当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后就会增强对学习的信心,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后,就能极大地促进学习。
教育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对孩子教育时应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对性格不同、脾气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
教育孩子要多做换位思考、多想想,决不能简单行事,动不动就一顿暴打、臭骂,不让孩子论理。
这种粗野、蛮横的方式,让孩子口服心不服,起不到教育的任何效果,甚至形成逆反心理让孩子心里演变为仇恨、冷漠的情绪与你作对。
这样,长此以往,影响了孩子与监护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再有就是对孩子监护不力,一种监护器式的方式,孩子犯了错误,怕伤孩子感情,轻描淡写说两句完事,长此以往怂恿孩子的坏毛病,最后无法管教,误入歧途。
这两种形式都是教育方法的不全面,教育孩子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堵又疏,才能水到渠成。
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我们应教育孩子正视现实,理解父母背井离乡、亲情分离的无奈,放下心理包袱,不自卑、不气馁,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3、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诚实守信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
电视中有一句广告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俗话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
我们家长和孩子监护人要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这样才具有说服力,让孩子在一种良好品德氛围中健康成长。
诚实守信,应是教育孩子的主要内容,诚实不足归根到底是我们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做得不好。
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让整个社会充满和谐关爱的氛围。
我相信,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充满爱心、孝心、诚心、诚信的和谐社会中,一定能健康茁壮成长。
4、指导孩子慎重交友古人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这是古人警示交友的名言。
孩子明辨是非能力差,加之这种特殊的监管环境,留守儿童容易感染一系列的不良社会陋习。
所以,我们要引导他们慎重交友,以防孩子与有恶习和品德败坏的人交朋友,被引诱变坏。
特别是现在的网络文化的泛滥,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如留守生为上网,,竟从家偷钱出来,甚至抢同学、与社会上的一些不三不四的人结伴而乐,不思学习,不听老师的教育和劝告,结果走出校园不多久就因打架致人重伤沦为少年犯。
同样的事例在留守少年较多的学校不胜枚举。
可见,关心孩子,孩子的交友我们不能忽视,要帮助引导孩子慎重交友,为了孩子,使之健康成长,我们要向孟母学习,把好“孟母择邻”这一关。
5、引导“留守儿童”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留守儿童”因特殊的环境,很大程度上,缺乏父爱、母爱,心理不完善、感情脆弱,再加上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在爱好和兴趣方面各有所为。
因此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健康的爱好和兴趣尤为重要。
同时这也是监护人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沟通和培养感情的有利机会,并弥补“留守儿童”空虚心理,起到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远大志向的效果。
6、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
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学生,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或通过电话、信件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
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作为留守儿童所在地的教育机构,应该尽可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早尽力、多尽力。
(三)、学校要教育孩子的监护人做到⑴月不少于一次到学校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状况,向老师询问管理办法,共同努力,寻求最佳管理方法。
⑵积极引导和督促学生在家完成学习情况,并将在家学习、生活情况反馈给学校,以便更好地管理。
⑶加强离校、离家的管理和教育,尽量避免学校、家庭两头空,以免失控、脱管,形成空档。
⑷发挥通讯和交通作用,对孩子父母双双外出务工者,要尽可能地一方或双方轮流抽出时间看望孩子,并到学校了解孩子在校情况,与老师交流。
对父母一方外出者,要求多与家人、学生、学校教师等电话联系,特别应避免孩子在家欺骗长辈,在校欺骗老师、在电话中欺骗父母,产生空档。
(四)、学校要与当地政府结合,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创造良好社会氛围⑴强化对学校周边教学环境的整治,规定学校周边1公里范围内不得有网吧、游戏等娱乐场所。
⑵由政府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公安、司法、工商、文化、税务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合执法。
强化网吧、游戏、桌球室等娱乐场所管理,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游戏、桌球室等娱乐场,否则,对该场所责任人予以打击。
⑶学校、家长、学生共同签订责任状,不得进入网吧、游戏室等娱乐场。
留守儿童问题,看次家庭问题,实则社会问题,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更是国家将来的建设者,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未来。
但只要党委政府重视,社会氛围良好、家庭、学校各负其责,留守学生就一定能够健康成长。
强国富民就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