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质量文化建设
8、互利的供方关系(Mutually beneficial supplier relationships)
组织应与供方建立互利的关系 应用“与供方互利的关系”原则,组织将采取以下措 施: 在平衡短期收益和长期利益综合的基础上,确立与 供方的关系。 与供方或合作伙伴共享专门技术和资源。 识别和选择关键供方。 清晰与开放的沟通。 对供方所做出的改进和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并予鼓 励。
4.以ISO9000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为例讨论
领导作用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全员参与
互利的供方关系
ISO9000八项原则
过程方法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持续改进
管理的系统方法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Customer focus)
组织依赖其顾客,因而应理解顾客当前和将来 的需求,满足顾客的要求并努力超越顾客的期 望。应用“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原则,组织 将会采取以下活动: 调查,识别并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确保组织的目标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相结合 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沟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测量顾客的满意程度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 活动或措施 系统地管理好与顾客的关系
6、持续改进:改进方法
常见的改进方法
内部 审核
管 理 评 审
数据 分析
纠正及 预防措 施
6、持续改进:案例
6、持续改进:案例(续)
6、持续改进:案例(续)
6、持续改进:案例(续)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Factural approach to decision making)
对数据和信息进行逻辑或直观地分析是有效决策的其 础。 运用“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原则,组织将采取以下 措施: 确保数据和信息足够精确和可靠。 让数据/信息需要者能得到数据/信息。 使用正确的方法分析数据。 基于事实分析,权衡经验与直觉,做出决策并采取 措施。
6、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
持续改进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 运用“持续改进”原则,组织将采取以下措施:
在整个组织范围内使用一致的方法持续改 进组织的 业绩。 为员工提供有关持续改进的方法和手段的 培训。 将产品,过程和体系的持续改进作为组织内每位成员 的目标。 建立目标以指导,测量和追踪持续改进。
的目标。它的关键要素(主要工作): *确定组织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明确文化发展的总体方 向; *明确质量文化建设要达到的目的与结果(或期望目标), 目标需有长短期之分,并因企业而异,应考虑原有文化基 础; *确定并展开质量价值观,或称质量价值体系,包含质量哲 学与理念、质量精神、质量原则、质量道德观等; *制定或确认质量方针,明确在质量方面的全部意图和方向, 通过质量方针使质量文化与质量管理体系链接; *设定可测量的目标/ 指标,这是质量文化建设的难点,即 需要解决文化成效的可测量性)。目标/ 指标设定可以考 虑质量文化对于产品质量与员工素质方面的促进结果。
4、过程方法:案例(续)
5、管理的系统方法(System
approach management)
针对设定目标,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体系加以识别、理解 并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系统”的含义是指将组织中为实现目标所需的全部的相互 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予以综合考虑。 运用“管理的系统方法”原则,组织将采取以下措施:
*二.企业质量文化的层次结构:
变革抗性
精神 理 念 层面
较深层面
制度 层面 行为层面 物质层面
较浅层面
易觉察性
图 质量文化金字塔
*
*
它包括质量经营哲学、质量经营理念、 质量管理思想和意识等,它是质量文化最 深层次的结构,是质量文化的源泉,是质 量文化的核心内容。它决定了质量文化的 制度层面、行为层面、物质层面。
责任的工作标准和行为准则;强化企业基本信念、价 值观、绩效观、道德观的奖惩制度;体现企业绩效观、 人才观、价值观的薪酬制度;体现“质量第一”。质 量价值观覆盖各级人员的质量责任制。
*
第四:员工士气促进过程(领导授权,人本 质量管理,质量人员角色转变,员工激励,质 量团队建设,多形式的质量活动,过程评价)。 开展各种激发员工活力,提升员工精神面貌的 形式多样的文化促进活动。明确各过程要求, 并依据策划—控制—改进的思路管理各过程。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案例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案例(续)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案例(续)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案例(续)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案例(续)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案例(续)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案例(续)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案例(续)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案例(续)
建立一个体系,以最佳效果和最高效率实现组织的目标。 理解体系内各过程的相互依赖关系。 更好地理解为实现共同的目标所必需的作用和 责任,从而减 少职能交叉造成的障碍。 理解组织的能力,在行动前确定资源的局限性。 设定目标,并确定如何动作体系中的特殊活动。 通过测量和评估,持续改进体系。
活动
输出
4、过程方法(续)
运用“过程方法”原则,组织将会采取下列活 动:
为了取得预期的结果,系统地识别所有的活动。 明确管理活动的职责和权限。 分析和测量关键活动的能力。 识别组织职能乊间与职能内部活动的接口。 注重能改进组织的各种因素,诸如资源,方法,材 将质量理念物化到产品质量上,增强顾客满意,促进企
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 首席质量官负责推动企业的质量文化建设,上述任务亦是
其主要职责。
*
1.质量文化建设模式基本框架
参照的主要管理模式——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模式
参照的主要管理模式——卓越绩效模式框架
*模块1“质量文化定位”的目的是确定质量文化方向与追求
网络,沟通的有效性检验)。建立开放、有效的 沟通平台,宣传贯彻,营造氛围。
*第三:行为规范与制度建设过程(行为规范与制度的
件化建设,质量习惯、质量传统和质量作风建设)。
*行为规范与制度是指:贯彻和体现组织价值观的、直
接影响员工行为规范的有关制度和行为准则。
*有关制度可包括:体现企业和员工的职业道德、社会
9. 八项管理原则总结
ISO9000族标准在总结各国质量管理活动 和质量管理专家智慧的基础上,推出了八项 质量管理原则,是TQM思想方法的精髓,是 构建企业质量文化的灵魂。
*
*(一)质量文化建设的任务。 *(二)质量文化建设模式的框架与内容。 *(三)质量文化建设的主要步骤。 *(四)质量文化建设的注意事项。
* 步骤2:
*
*1.ISO族9000标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2.卓越绩效模式——十一个核心价值观 *3.六西格玛管理——六大宗旨
*
*①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②领导作用; *③全员参与; *④过程方法; *⑤管理的系统方法; *⑥持续改进; *⑦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⑧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
* * * * * *
*
*
一年成功靠运气,十年成功靠管 理,长期成功靠文化。
*
提高质量需要两手抓,要一手抓硬 的——技术进步与质量管理;一手 抓软的——质量文化建设。
*一 .企业质量文化的涵义:
企业质量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 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涉及质量范畴的经营 宗旨、管理理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 传统惯例等,既是企业质量管理的职责, 又是企业质量管理的成果。它具有凝聚功 能、约束功能和辐射功能。
*它的关键要素(主要工作): * 通过识别并确定4 个子过程,依据过程
管理方法,对各个促进过程进行策划、控制 和改进。
*
*第一:教育培训过程(需求分析,确定培训内容
与方式,明确职责,培训规划与实施,结果评 估)。提供质量文化促进培训,包括强化质量意 识,提升质量能力方面的教育培训。
*第二:内部沟通过程(明确领导职责,建立沟通
(1)远见卓识的领导; (2)顾客驱动的卓越; (3)组织和个人的学习; (4)尊重员工和合作伙伴; (5)快速反应和灵活性; (6)关注未来; (7)促进创新的管理; (9)社会责任; (8)基于事实的管理; (10)重在结果和创造价值
(11)系统的视野
*
*①以顾客为关注中心; *②基于数据和事实驱动的管理方法; *③聚焦于流程改进; *④有预见的积极管理; *⑤无边界合作; *⑥追求完善,容忍失误。
模块2 “组织管理与激励”的目的是建立质 量文化的推进网络和推进
*它的关键要素(主要工作): *建立领导小组或推进委员会,负责质量文化建设
的规划制定和资源配置;
责;
*指定日常管理部门,落实质量文化建设的相应职
*明确管理手段与方法; *建立激励机制,确保质量文化建设活动有效。
模块3 “文化促进过程”的目的是将确定的文化方向和 期望目标通过具体过程转化为现实
模块4 “测量、评估与改进”的目的是建立质量文 化评估机制,测量质量文化建设的工作业绩,评估质 量文化总体成效,并推动改进。(“没有测量,就没 有被管理”“你测量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 它的关键要素(主要工作):依据文化定位、期望目标及
计划要求监测各过程;
* 定期收集有关信息和数据,掌握质量文化建设绩效的结果; * 将当前的实际成效与理想状态或选定的标杆作比较并评估; * 依据监测与评估结果,提出并实施改进举措。
*
*
它包括质量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标 准、参数以及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交往方式、 行为准则等。它直接规范了组织与个人的 行为模式。
*
*
它是企业部门及员工在制度层面的规 范与约束下所采取的行为模式,它直接作 用于物质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