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社区的概念、特点、功能等相关理论

网络社区的概念、特点、功能等相关理论

一、网络社区的涵义
所谓网络社区,是一群拥有特别兴趣、喜好、经验的人,或是学有专精的专业人士,透
过各种形式的电子网络以及电子邮件、新闻群组、聊天室或论坛等方式组成一个社区,让参
与该社区的会员彼此之间能借此进行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由于这种社区不需要固定的聚
会时间及实体的聚会地点,而是建构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因此一般称之为网络社区,或在
线社区。
二、网络社区的特点
网络社区有别于其他种类的社区,但基本具备了社区中的要素,比如大学的“BBS社区”,
学术网站”等。与现实社会中社区的不同主要有两点:1、没有面对面的互动,但仍然有“实
质性”互动。2、活动不是在自然地理的区域中进行的,而是在网络上的某个网站里进行的。
在社会学研究中,社区所揭示的一般的基本特质是:一定的空间(地域)、一定的人群,
以及相应的组织或团体、公众的参与和某些共同的意识与文化。而“社区”作为一种社会实
存的特质,在网络社会中得到了相应的表现:第一,网络社区是一个空间单位。第二,网络
社区存在着一定的人群。第三,网络社区内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互动,表现为
合作、竞争、同化、冲突、适应等各种形式。第四,网络社区具有相应的组织对社区进行管
理,同时,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需要。总之,网络社区是有一定“电
子边疆”,并有一定数量的网络行动者持续互动的社会系统。如果网络社区能充分保持这一
基本特性,那么虚拟的网络社区就是一种社会实存。
根据上述许多对社区与网络社区的定义与看法,可以归纳出网络社区的几项特点:1、
它必须通过互联网网络来作为传播的媒介;2、它的成员通过网络社区能共享信息与沟通;3、
成员能通过网络社区来满足社会生活需要;4、它的成员对它有一定的归属感。
三、网络社区的功能
网络社区以在网上向社会提供服务内容的特色凸现其在互联网世界中的服务形象。网络
社区主要有四种功能:
1、商业交易:网络社区居民“交换”信息的行为,在广义上,也是为了满足“交易”
需求。这种社区的访客多半是要买些什么东西的人,而在买之前,他希望能听听社区会员的
意见。
2、兴趣交流:大多数人都有特别热中的事物,例如户外活动、摇滚乐、旅游、养花莳
草等等。很多早期的网络社区都是建立在共同兴趣上,这些社区聚集了许多分散各地、但对
某一主题有共同兴趣或专长的人。
3、提供幻想空间:将网络社区当作是另一个家,创造一个新的身份,编造一个新的故
事,让访客运用想象力,一同参与规划社区的未来。
4、建立关系,寻求支持:这种社区是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同遭遇的人,互相倾诉安慰
的地方,例如离婚、病痛、鳏寡孤独者等,网络社区为这些同病相怜的人提供交换人生经验
的场所、制造相遇相知的机会,使他们能够跨越时空限制,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四、网络社区的人际互动特点
网络社区是对现实社区的引喻,无论是其功能还是组织形式和现实社区都存在明显差
别,不再具有地域含义而变成了一个数字化技术支撑的“拟想空间”。由于网上交往空间不
再具有地理或城市社区等空间界定性质,网民的人际交往也与现实社区中的人际交往有着明
显的不同。
第一,网民有同等机会表达心声。网络社区中最底层或最边缘的人,与网络中其他位置
上的人一样,拥有同等的机会陈述自己的意见。现实社区的人际交往常常受制于社会身份、
经济能力、权利地位,不同阶层的人很难实现跨越阶层的交往。网络社区的存在,意味着一
种崭新的、可能的人类社会的组织或结构方式,已存在于当代的人类社会中。
第二,网络社区的人际互动既有公共性又有隐匿性。人际互动的公共性使网民可以轻而
易举地把自己呈现在公众面前,就像是站在“舞台”上,表演者扮演众人期待的角色。同时
又可以隐匿自己的真实身份,维持数个不同身份。网民能够主动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以及相
应的人际关系。网民往往不需暴露太多的自我真实面貌,即能在网民社群中进行“社交活动”。
第三,网络社区的人际沟通方式缺乏非语言沟通中的身体语言和辅助语言的一些要素。
比如沟通参与者言语的音色、腔调、音量和非言语化的信息如:瞪眼、扬眉、撇嘴、耸肩等
肢体语言,以及缺乏沟通环境。一般的人际沟通方式是亲身参与的沟通,而网民的“沟通方
式”则是完全依赖电脑网络传达的沟通。电脑网络传达的沟通方式也常被网民们巧妙地用来
与他人保持社会距离以取得更大的隐私空间。
第四,“归属感”的建立可以跨越时空。网络社区里,即使从未谋面,网民之间也可能
因为彼此间的趣味相投、志同道合,逐渐发展出“友谊”、“伙伴”、甚至“情侣”、“配偶”
等等原本只有在真实的社区中,凭借面对面的互动与沟通才能建立起来的默契或亲密关系。
通过这样的“默契”或“亲密关系”,“陌生”的网民之间不但可以交换信息、互通有无,也
能从中获取“社会支持”与“归属感”,从中获取“自我认同”。
第五,网络社区的人际关系较为脆弱。通过网名代号来隐匿部分的身份,网络社区的成
员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身份、立场、交流方法,并伴随着明确的隐秘性。经由网上
社区建立的关系可能会维持,也可能会消失,在线的朋友也可能成为离线的朋友。
五、杭州德加社区的网络社区沟通的时间与探索
德加社区在浙江省杭州市城西,属高档住宅区。该社区于2001年3月成立,由中兴公寓、
关都新村、科技新村、德加公寓东区、西区组成、总面积平方米,住房户2766户,人口约6900
人,电脑拥有率超过85%。从德加社区住户构成上看,小区显然具备一个时下认可的“高尚社
区”的基本条件业主年龄集中于35周岁至40周岁间本科及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占76.83%,
私家车拥有量高达千余辆,原设车位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尽管很难对业主的财富和社会地位
做出精确的评估,但其中无疑以中高收人的城市白领和各界成功人士居多。
德加社区居民大多事业繁忙,社会生活完全独立自足,对社区的依赖程度很低,这样的一
个高级住宅区比普通的居民小区更容易形成“一门关,不相往来”的局面。这里发生过一些
邻里纠葛,但是,很少有邻里双方主动沟通解决的,而是更倾向于求助物业管理和社区居民委
员会解决。看来德加社区与许多类似的社区面临的局面没什么两样。但自2002年4月德加
社区网站开通以来,出乎包括网站建设者在内的所有人的意料,互联网为这样的小区居民提供
了一种全新的邻里交际模式。网站的主页有德加风采、居务公开、家庭购物、全民健身、旅
游与休闲、电脑时空、社区教育、社区论坛、人民防空、网上党校、人口学校与会员之家、
综合治理、福利保障、社区警务、青少年专栏、平安保险栏目,还提供了家政服务电话、社
区便民服务电话、相关网站友情链接。各栏目的信息更新也很及时,近日发生的新闻就在网
络中有报道,居委会事务公开栏目就登载有近期召开的德加社区二届一次议事协商会议纪
要、第二届业主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纪要和德加公寓业主大会议事规则草案等信息。
德加社区网站的论坛创立伊始人气不旺,居民们只是在论坛上讨论诸如小区绿化、养狗、
业主和保安如何相处等问题。但到后来参与的人越来越多。许多居民在“社区论坛”上发表
了很有价值的看法和建议。广大居民就如何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提高物管公司的服务质量,加
强社区共建单位间关系的协调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表现了居民对社区建设的参与意
识,形成了人人关系社区发展的良好氛围。社区网站电子信箱已经成为社区居委会和居民联
系的主要渠道之一,有专人监管,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从深层次讲,这种全新的邻里交际
模式为新型社区的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充分体现了社区生活的公开性,也为社区的民主自治提
供了好的基础。辖区内的奕天数码公司还应邀和德加社区共建社区网站,免费为社区网站提
供技术支持。
德加社区网站已逐渐形成社区文化的集中体现,它动态地从方方面面展现德加人的风采,
特别是网站“社区论坛”中的社区交流、专题讨论、一事一议。社区还制订了”居民公约“、
“居民自律守则”。网站建立以来,讨论的较充分的专题有养狗扰民问题、小区乱停车问题、
个别业主辱骂保安问题、社区绿化升级问题、物管治虫问题等。经过网上充分讨论,宣传了
杭州市限制养犬规定,制定了文明养犬公约,基本解决了养狗扰民问题。通过对个别业主辱骂
保安的个案讨论和分析,批评了陈旧的雇佣观念,宣传了新型的人际关系,树立了人人尊重保
安的良好风气。德加社区的绿化面积虽然已达社区总面积左右,但业主还是在网上提出了社
区绿化升级问题,经过讨论决定在社区设立绿化基金,许多业主主动捐资,少则几百元,多则几
千元,社区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绿化基金管理条例,在业主爱我家园,美化家园行动的感召下,南
都开发商决定加大绿化升级费用支出,并出资8万元进一步完善社区生活休闲设施。
杭州市西湖区文新街道德加社区党支部根据本社区居民家庭电脑多、上网率高的实际,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载体,在德加社区网上开设社区党校。社区里的在册、在职党员都是网上
党校的学员。德加网上党校的学习,主要采用网上讨论的形式,同时结合网下座谈等形式。党
员和居民只要在社区网站的主页上点击“网上党校”一栏,就可以浏览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人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党员学习交流、优秀党员介绍等内容,还可以进人“共产党员论坛”
发表意见和建议在“社区党员在线”分栏目内,公布了社区每个党员的姓名、住址、出生年
月、党内职务、文化程度等,并以在线调查的方式请居民按优秀、比较优秀、合格、基本合
格、不合格评级,通过线上提交,让群众来点评和监督党员的行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
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