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俗旅游与民俗文化之保护——黔东南苗族侗族民俗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目录1.民俗与民俗文化的变迁1.1民俗旅游的现状1.2民俗文化健康发展所面临的问题1.3民俗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保护的关系2.黔东南苗族侗族民俗旅游开发与保护2.1商品化对民俗旅游村的影响2.2舞台化对民俗文化的影响2.3娱乐化庸俗化对民俗文化的影响2.4外来文化与民俗旅游村寨文化的互动3.民俗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3.1建立生态保护区,走民俗生态之路3.2加强宣传,发扬光大本民族文化3.3防止庸俗化、过度商业化和同化3.4提高民俗旅游管理者的文化素质3.5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4.结论摘要民俗文化,是依附着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它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
在民俗旅游开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民俗文化也遭受到破坏,保护民俗文化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美丽的黔东南生活着苗族侗族等众多的少数民族,古朴神秘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成为民俗旅游开发的热土。
但随着民俗旅游的开发以及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大等原因,黔东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也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在民俗旅游村,旅游的商业化、舞台化、娱乐化等破坏了民俗文化的健康传承,民俗文化逐渐退化、衰微甚至消亡。
民俗文化一旦消亡就难以恢复,因此要加大对民俗文化的保护。
我们既要保护民俗文化又要开发民俗旅游,使保护和开发和谐发展。
关键词黔东南,民俗文化,民俗旅游,保护,发展On the Protection Of Folklore Tourism And FolkloreCulture ------The Southeast Qian’s Miao and Dong Of folk culture protec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AbstractFolklore Culture is a kind of culture which is produced by adhering to people’s life, habit, emotion and belief,and it strengthens national identification, enhances national spirit and models national character.The exploration of folklore tourism brings huge economic benefits , at the same time, folklore culture has been destroyed. More and more people catch eyes on the the protection of folklore culture.In the beautiful Southeast Qian, there are many minorities such as Miao, Dong and so on. Simple and mystery folklore cultures are colorful. It has been a hot point of exploring folklore tourism. Howerer, with the exporation of folklore tourism and futher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folklore culture in Southeast Qian aslo encounters other culture shock. In the villages of folklore tourism , healthy inheritance of folklore culture is beingdebased by commercialism, stagewise feature and entertainment orientation and folklore culture is degradation, decline and even lost. Once folklore culture is lost , it is not easy to restore, therefore, the the protection of folklore culture should be enhanced. We not only protect folklore culture, but also explore folklore tourism, which make protection and exploration accord development.Key wordsSoutheast Qian ,Folklore Culture, Folklore Tourism , protection exploration1.民俗与民俗文化的变迁民俗,即民间风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方式。
[1]民俗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的精神方式,民俗文化同时起着连接本民族,体现民族凝聚力的形式,一种民俗一旦形成,就对本民族的生活形成重要的影响。
民俗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各种原因会造成民俗文化的变迁,变异性是民俗文化的显著特征,它是指民俗在传承和扩布过程中引起的自发和渐进的变迁。
民俗是靠语言和行动传承的,这种方式决定了民俗在历时的和共时的传承过程中,不断适应周围环境而做出的相应变化。
很少有一种文化能够拒绝变迁,拒接变迁也就也就是意味着文化的停滞、衰微、消失,已经消失的或者正在消亡的文化,其实就是拒绝变迁的结果。
[2]1.1民俗旅游的现状如今民俗旅游在很多地区搞得热火朝天,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旅游更是受到国内外旅游者的极力推崇。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满足了[1] 钟敬文. 民俗学概论[M].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1~2.[2] 傅安辉,余达钟. 九寨民俗[M].贵州:贵州民族出版社,1997.3游客“求新、求异、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民俗旅游的蓬勃发展,使得民俗文化在旅游当中受到了冲击,甚至消亡,从而保护民俗文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探究民俗文化在当今旅游发展,以及强势文化的冲击之下的生存之路,成为广大学者关心的问题。
我们关注民俗文化,也关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我们不但要对民俗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更应该关注其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要认真对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审视,对其价值进行充分的认识和发掘,在保护民俗文化的基础之上,才能开发利用它。
科学的开发和保护,使民俗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永葆生机,实现文化的多元化。
1.2民俗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保护的关系民俗旅游的开发与民俗文化的保护,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开发就必然会对当地的原有面貌造成损害。
一方面,旅游开发本身存在着扭曲地反映与真实地反映文化的差别,更重要的是它必将干扰民俗文化原有次序和发展过程,使落后地区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造成当地村民思想行为的混乱和盲目仿效追随,这将淡化原有文化的特征,进而在长远角度上破坏了民俗文化的特性。
但是,民俗文化的消亡与衰微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反而是旅游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传统的重视和对民族特色的珍惜。
[3]民俗旅游的开发提高了当地的经济,从而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文化其实也是被外界认同的,提高了民族认同感,更加爱护和珍惜本民族特色文化。
在当今强势文化的冲击下,少数民族文化面临消亡的危机,是民俗旅游的发展争取到了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行列当中来。
同时民俗旅游促进了民族地区地位的提升,在现代话语中,传统农村被赋予了偏僻、贫困、落后的象征符号,农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地位在社会的底层。
黔东南地区长期被统治,被边缘化,使其民族地位被置于民族之下。
当地老百姓作为农民和少数民族这样的边缘群体,以往长期处于被忽视、被歧视的地位,是被国家和社会救助的对象。
然而,旅游业的发展大大提升了当地的经济,很多民俗村寨的老百姓都从事旅游事业,认为自己是少数民族而感到自豪。
在黔东南等地开发民俗旅游后,社区的自我评价日益升级,旅游导致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的极大提升。
[4]当地居民意识到“民族身份”的价值,开始有意识地向游[3] 徐赣丽. 民族文化与民俗文化变迁[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213[4] 周星.旅游产业给少数民族社会带来了什么[N].载云南大学报,2004(5)客展示自己的民族特色,自己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差异,并主动表明自己的民族属性。
开发与保护民俗文化正是这样一对矛盾体,我们该认真面对旅游开发所带来的问题,思索如何利用旅游促进黔东南地区民俗文化的健康传承发展,为实现全民的小康社会而努力。
1.3民俗文化健康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以及市场导致原有民族物质边界的重大调整和弱化,当地的宗教、传统习俗、道德观念、生活方式等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着重大的改变,对当地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造成诸多负面影响。
利用文化带动经济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但政府还没有从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高度来看待民族民间文化的价值,[5]如过度开发使民俗旅游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一些旅游开发者或当地政府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实行掠夺式的开发,使许多民俗文化遭到严重破坏,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我们还来不及清理认定就已经消失;民俗文化遗址和民俗特色建筑遭到严重损坏;一些民间艺术和手工艺术品为了迎合经济市场化而批量生产,其质量低劣,并丧失了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另外,由于商业活动,使得民俗文化商业化和庸俗化,民俗文化失去了本来的乡土气息,淳朴的民俗被歪曲,有些甚至为了迎合人们的低级庸俗心理,开发一些落后的文化,违背了民俗旅游开发的初衷。
还有些地区把不是本民族的东西生搬硬套,这样做很不严肃,使民俗文化失去其赖以生存的文化底蕴,是虚伪民俗的表现。
在民俗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外来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的强势冲击,造成少数民族文化的衰微和消亡,如何做到使本民族文化以健康的形式发展,这是很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种价值体系构成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各民族尽管发展各异,但都具有共同文化价值观,如吃苦耐劳、热情好客、讲信用、重义不重利、忠诚朴实等,但随着民俗旅游的发展,这些优秀的价值观正在退化甚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