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四诊

中医四诊


五 、舌 诊
重点内容 1.掌握舌诊的方法、正常舌象的表现,舌 质、舌苔变化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2.熟悉舌的结构、舌诊原理。 3.了解舌诊的研究进展。



义:了解病的本质,指导辨证施治, 反映脏腑虚实、气血亏虚
正常舌象: 淡红舌、薄白苔 主 要观 察 内容 舌质 (舌体):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苔:附着于舌面的苔状物
胖 瘦
瘦 薄 舌
舌绛胖大,苔黄厚腻—多是脾胃 湿热,痰浊停滞 舌瘦瘪淡红而嫩—气血不足,心脾两虚
舌瘦薄而色红绛而干—多为阴虚火旺
3. 望 舌 形
芒刺:主热盛(状如草莓)
裂纹:多见于阴液亏损(舌面裂沟、
深浅不一) 齿印:多为气虚或脾虚(齿痕舌)
3. 望 舌 形
舌疮:主心火热盛或肝肾阴虚、虚 火上炎(溃疡、红肿) 舌下络脉:青紫色主血瘀(舌尖上 卷见舌底两侧络脉)
5. 有无变化—反映病情进退
第二节
闻 诊
[本节重点]
1.掌握谵语、音哑失音、咳嗽、喘、 哮、呃逆、嗳气、喷嚏等变化及其 临床意义。 2.熟悉呼吸、语言、呕吐等声音的高 低、强弱等变化的临床意义;口气、 汗、痰、二便、带下以及病室气味 等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问 诊 概 念
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
来诊察疾病的方法
二、嗅 气 味
实证、热证:分泌物与排泄物多恶 臭 虚证、寒证:分泌物与排泄物多带 腥味 1.口气 宿食:气味酸馊 臭秽:脾胃有热、消化不良 腐臭:牙疳、内痈
嗅 气 味
2. 汗气 湿热蕴蒸:汗有腥膻味 狐臭:腋下汗臭 3.痰涕气味 肺痈:咳唾浊痰脓血,味腥臭 肺热鼻渊:鼻流浊涕,黄稠有腥臭
嗅 气 味
望神内容
眼神 得 明亮 神 灵活 神少 少 欠灵 神 活 目光 失 晦暗 神 瞳人 呆滞 假 突然 神 睁眼 精神意识 语言 动作 反应灵敏活 动自如 反应迟钝 临床意义 正常,病 轻 正气已伤 脏腑功能 不足 正伤病重 神志清楚 清晰 精神倦怠 气短懒言
精神瘘糜 低微不清 反应迟钝 甚或神志 昏迷 突然转清 突然清亮 言语不休
4.二便气味 肠有积热:大便酸臭 宿食积滞: 矢气奇臭 肠寒:大便溏薄味腥 湿热:小便臭黄赤 虚寒:小便清长色白而无臭
嗅 气 味
5.经带气味 湿热:白带色黄臭秽 虚寒:带下清稀腥臊
6.病室气味
脏腑衰败:病室有腐臭或尸臭味
水中晚期:尿臊味 血证:血腥臭气 消渴重证:烂苹果味Fra bibliotek第三节
问 诊
[本节重点]
苔黑燥裂,舌绛芒刺—为热极津枯
苔薄黑润滑—多为阳虚或寒盛
黑苔
黑 苔
3. 苔 形
舌苔布满全舌者称全苔 分布于局部者为偏苔
部分剥脱者为剥脱苔(花剥苔) —主胃阴不足
偏舌之左右者—多属肝胆病证。
望舌苔要点
1. 苔色黄白—反映病证寒热 2. 苔质薄厚—反映病邪浅深 3. 苔质润燥—反映津液存亡
4. 苔质净腻—反映脾胃运化
迟钝或循衣 摸床或卒倒 目闭口开手 撒遗尿 突然动作
回光返照 病情恶化
(二)望
概 念

指通过观察皮肤色泽变化以了解病 情的方法,包括面色、肤色。
常色:我国人正常肤色为面色微 黄略红润,而有光泽
望色依据
望 色
颜色—青、赤、黄、白、黑 反应疾病不同性质和 不同脏腑的病证 光泽—肤色荣润或枯槁 反应脏腑精气盛衰
闻 诊
听声音 闻(嗅)气味
一、 听 声 音
1. 声 音 实证和热证:声音重浊而粗、高亢洪亮 虚证和寒证:声音轻清、细小低弱 静默懒言 小儿惊风:惊呼阵阵发,尖利高亢 小儿腹痛:阵哭拒食,辗转不安 小儿夜啼:惊恐、虫积、饥饱不调
一、 听 声 音 2. 语 言
谵语:热扰心神 郑声:心齐大伤,精神散乱之虚证 独语:心气不足、痰气郁结、清窍阻蔽 狂语: 痰火扰心 言謇:中风
(三)望 形 体
指望病人的外形和体质
望 形 体
胖瘦
浮肿
阴阳气血盛衰
水肿证 鼓胀证
瘦瘪
恶病质 疳积
(四)望 动 态
指望病人的行、走、坐、卧、立等体态 动静 望 形 体 喜动者多阳证、热证、实证 喜静者多阴证、寒证、虚证 肺气上逆实证 肾不纳气 水凌心肺 热盛动风 血虚风动 破伤风 虚风内动 中风偏枯证 痹证 痿证
苔薄—邪气在表,病轻邪浅
苔厚—邪入腑脏,病较深重 薄 厚 厚—病势渐增 薄—正气渐复
望舌苔
⑵ 润燥:反映津液之存亡 苔润 — 津液未伤
太过湿润(为滑苔) —主脾虚、
湿盛或阳虚水泛
苔 燥
津热阴
液盛液
耗伤亏
伤津虚
望舌苔
⑶腐腻:反映中焦湿浊及胃气的盛衰 腐苔:苔质颗粒粗大,疏松而厚, 形如豆腐渣堆积,刮之易去 掉—属湿热蒸化脾胃湿浊 腻苔:苔质颗粒细小,致密而粘, 如涂油彩刮之不脱者—属
望 舌 分 部
舌尖—心肺(上焦)
舌中—脾胃(中焦)
舌边—肝胆(下焦)
舌根—肾
望 舌 方 法
伸舌自然 两侧舒展 宁可重复 毋使疲劳 光线充足 注意染苔 舌苔舌质 综合分析
(一)望 舌 质
主要包括:神、色、形、态
1. 望舌神 有神:舌质红活明润
无神:舌质干瘪晦暗
(一)望 舌 质
2. 望舌色: 淡白色 —主虚证、寒证 红 色 —主热证 绛 色 —主邪热炽盛,主阴虚火旺 色淡紫无红者为青舌 青紫色 主阴寒、瘀血 深绛而暗者为紫舌 主气血壅滞、瘀血
是血
脏之
腑外
气荣

主病 主寒证 痛证 青色 惊风 血瘀 主热证 实热 满面通红 赤色 虚热 午后颧红 黄色 主湿、虚、黄疸 白色 主虚、寒、失血 黑色 主肾虚、水饮、瘀血

脏腑 归属 肝 心 脾 肺 肾 病理 气血不通 经脉瘀阻 阳热上浮 气血外荣 气血不荣 湿热蕴结 气血不足 气血不荣 久病虚损 阴寒内盛
湿浊内蕴,阳气被遏
腐 苔


望舌苔
⑷剥脱:舌苔全部退去(光洁如
镜)— 镜面舌,表示胃
阴枯竭,胃气将绝
⑸花剥苔,地图舌—多为胃气阴两伤
少 苔 剥脱苔 较 重 无苔 更重
伤阴轻
镜 面 舌
地 图 舌
2. 苔 色
⑴ 白苔:主表证、寒证、湿证 薄白—为病邪在表,病情轻
白厚—主湿浊内盛,或寒湿痰饮
苔白如积粉—为暑湿秽浊之邪内蕴
运用原则
1. 内外详察 2. 四诊合参 3. 病证结合
第一节 望 诊
[本节重点]
1.掌握得神、失神、假神和常色、病色 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2.熟悉常见异常形体、姿态的表现、色 泽变化及五色所主病证 3.了解望形体、望姿态、望头面五官、 望肢体皮肤、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 的基本内容
望 诊
概 念
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精神、 面色、形体、姿态、局部表现、 舌象、分泌物和排泄物等异常 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三、问疼痛
1.疼痛的性质和特点 2.疼痛的部位
四、问饮食口味
1.食欲与食量 2.口渴与饮水 3.口味
五、问睡眠
主要包括失眠与痴睡
六、问二便
1.问小便 主要与肺、脾、肾、膀胱有关 2.问大便 主要与脾胃、大肠相关
七、问小儿及妇女
1. 问小儿 内容:出生前后 预防接种 传染病史 2. 问妇女 ⑴月经:先期 后期 闭经 无定期 过多过少 ⑵带下:色 量 质 气味
淡白色—主虚证、寒证
红 色—主热证
青紫色
色淡紫无红者为青舌,主阴寒、瘀血 舌深绛而暗者为紫舌,主气血壅滞、瘀血
淡白色—主虚证、寒证

色—主热证
绛 色—主邪热炽盛、阴虚火旺
3. 望 舌 形
老嫩:辨寒热虚实
老舌:主实证、热证
嫩舌:主虚证或寒证
胖 大 舌
舌胖嫩有齿痕,色淡属脾肾阳虚, 胖嫩舌 水湿停留 舌胖嫩紫暗—多为中毒 舌体肿胀满口,色深红—多见心 肿胀舌 脾有热
1.掌握问诊的内容,问现在症状的内容 2.熟悉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常见现 在症状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3.了解问诊的意义


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 目的询问,了解疾病的起始、发展 及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和其它与疾 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
主要内容
与现代医学大致相同 1. 一般情况 2. 主诉 3. 现病史 4. 既往史
白 厚
主 主
湿 寒
浊 湿
内 痰
盛 饮
薄 白

黄 苔
主里证、热证 薄黄—风热在表 黄滑舌淡胖—阳虚水湿不化 黄腻—脾胃湿热或痰湿食滞 老黄焦裂—里热盛极,耗伤气阴
薄 黄
黄 腻
老黄焦裂
⑶ 灰 苔
苔灰而润滑—为寒湿内阻或痰饮内停 苔灰而干燥—为热炽津伤或阴虚火旺
⑷ 黑 苔
主里证,多见于病情较重者 苔黑干焦而舌红—多为实热内炽
一、 听 声 音 5. 呕 吐
呕吐:有生有物自口而出 干呕:有声无物 吐:有物无声 实证:呕吐来势较猛,响亮有力 虚证或寒证:呕吐来势徐缓, 呕声低微无力
6. 呃 逆



概念:气逆于上,自咽喉出, 齐声呃呃,不能自主 新病:声响有力,多因邪客于胃 久病:呃逆不绝,声低气怯, 多为胃气衰败征兆 虚寒:呃声低沉而长 实热:呃声频发,高亢而短,响而有力
咳嗽 抽搐 偏瘫 痿痹
二、局 部 望 诊
1. 望头面:头颅大小、面肿、腮肿、口眼喎斜 2. 望五官:

耳 鼻 口唇 齿龈
眼神 色泽
眼态 反映五脏情况
反映肾与肝胆情况 反映肺与脾胃情况 反映脾胃的情况 反映肾与胃的情况
咽喉
反映脾胃与肾的情况
二、局 部 望 诊
3.望颈项躯体:瘿瘤 瘰疬 鸡胸 项强 癥积
第六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