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诊-文档资料
1、纹色辨寒热:红主寒,紫主热证,青主惊风或
疼痛,淡白多为虚证。
2、淡滞定虚实:色浅淡者虚证,色浓滞者实证。
3、浮沉分表里:指纹浮显者表证,深沉者多里证。
4、三关测轻重:指纹在风关表示病轻,气关病情
进一步,命关病情深重。
(五)望舌:
①舌与脏腑的关系:
舌通过经络直接或间接的与脏腑相连,所以脏腑的 精气可上营于舌,脏腑的病变也可从舌象变化反映出 来。 ②舌诊的内容 舌质—舌体的肌肉,脉络。
4、望动态
(1)动静: 动—阳、热、实证。身轻灵活,转动自如,面部常向 外向阳,睡时仰身,撒手,衣着袒胸露怀。
静— 阴、寒、虚证。身重不能转侧,面部常向里,
蜷缩成团,喜加衣被,或近火者。 (2)咳喘 肺实证—坐而仰首,痰涎壅盛,呼吸气促。 肺肾虚证—坐而俯首,喘促气短,懒言。
(3)抽搐—为动风之象,四肢强直,角弓反张。
常色—正常人的面色是微黄,略红润而有光泽。 病色—病人面色鲜明、荣润,说明病变轻浅,气血未衰。
如面色晦暗、枯槁,说明病变深重,精气已伤。
(3)望色的临床意义: ①不同的颜色反应不同的病位,不同的病症。
②色泽的变化可以推测病情的轻重及病势的进退。
(4)表现 ①白色: 原因:与气血不荣有关。 主证:虚证、寒证、失血证。 证型:阳虚—面色 白而浮肿 血虚—面色淡白而体瘦 失血证—面色苍白无华 ②赤色:
热极生风—动风之象出现在高热中(高热惊厥) 慢脾惊—出现在小儿脾虚中。(抽动较小) 肝肾阴虚,虚风内动—手指震颤蠕动。 (4)偏瘫:
高血压病人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中风
(5)痿痹:四肢痿软无力,行动困难—痿证
四肢关节肿胀,曲伸不利—痹证
二、局部望诊:
(一)望头面: 头发色黑而润泽—肾气充足 头大或小,伴有智力发育不全—肾精不足 头发稀疏而黄—肾气不足,精血虚 面部水肿—水湿泛滥 口眼歪斜—风中经络 (二)望眼:
阳黄—黄而鲜明-湿热 B.黄疸—身目俱黄 阴黄—黄而晦暗-寒湿
④青色:
原因:气血运行不畅或阴寒内盛所致。 主证:寒证、痛证、瘀血证及惊风证 证型: A .实证 里寒证 外寒证 热极生风—惊风先兆 B. 虚证—a.心气不足,气虚血瘀 b.肝气虚弱,肝血瘀阻 ⑤黑色: 原因:阳虚,阴寒内盛,气血瘀阻。 寒主收引
主证:肾虚、水饮、瘀血证。
证型: A.肾阳虚 寒湿下注—女性带下(目眶黑) B.肾阳亏耗—面唇色黑,发枯齿槁 水湿上泛—面色黧黑
3、望形体:
(1)胖瘦 ①形体肥胖,肤白无华,精神不振—形盛气虚, 阳气不足,痰湿。
②形瘦肌削,面色苍黄,胸廓狭窄,皮肤干焦—阴血
不足。多火体质。瘦削已至大肉脱失—精气衰竭。 ③鸡胸、龟背—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弱,肾精亏损。 (2)浮肿: 面浮肢肿伴腹胀—水肿证 腹胀大如鼓,腹部有青筋—臌胀
结膜充血—风火赤眼
巩膜黄染—湿热黄疸 睑红肿湿烂—脾胃湿热 目眶黑—脾肾虚损 小儿睡卧露睛—脾胃虚弱 眼目胀痛流泪—肝经湿热 (三)望耳:
耳瘦薄干枯—肾精不足
耳中疼痛,耳中流脓—肝经湿热
(四)望小儿指纹
指纹的部位:食指掌面靠近拇指一侧的浅表静脉。分 为风、气、命三关。
正常的指纹;红略兼青,隐约可见,不浮不沉。
第一节
望诊
定义:望诊实际上就是对病人的神、 色、形态、舌象以及分泌物排泄 物色、 质的异常变化进行有目的 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了解 疾病情况的一种诊断方法。
望诊主要是观察病人神、色、形态、舌象。
一、全身望诊
1、望神:
(1)神的含义: 广义的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
表现。狭义的神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
(2)神的物质基础:
(3)望神的意义:察神的存亡,对判断正气的盛
衰,疾病轻重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4)望神的内容:
望神主要是观察病人的精神好坏、意识是 否清楚、动作是否矫健协调、反应是否灵敏等方 面。 ①得神(有神):
表现:两目明亮,意识清楚,精神充沛,反应
灵敏,语言清晰,活动自如,面色红润 有光泽。 状物,为胃气所生。
色—淡红(隐隐红活)
正常舌象:舌质
形态—舌体柔软,活动自如
苔。
舌苔—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 常将正常舌象描述为“淡红舌,薄白苔”
③舌诊的意义:可了解人体正气的盛衰及病位的深浅, 病势的进退,区别病邪的性质,测知病情的预后。
1、望舌质
(1)望舌神: 舌质红活明润—有神—气血充盈,津液充足。
第五章
四 诊
概 述
四诊是指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的 基本方法,也就是指望、闻、问、切四诊。 望诊: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全身和局部的情况。 闻诊:听病人的声音和闻其气味变化。 问诊:询问病人(或家属),了解疾病发生和发 展经过,现在症状及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 况。 切诊:按病人脉搏及触按病人肌肤、脘腹、 四 肢以诊察病情的方法。
②少神: 表现:精神不足或精神倦怠,动作迟缓,气短懒 言,反应迟钝,面色少华。 意义:正气已伤,脏腑功能不足,多见虚证。 ③失神(没有精神):
表现:目光晦暗,瞳人呆滞,精神萎靡或烦躁狂乱,
反应迟钝,呼吸气微,甚至神昏谵语,卒倒
而目闭口开,遗尿等。
意义:说明精气亏损,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
预后不良。
舌质干瘪晦暗—无神—气血虚衰,津气亏乏。
(2)望舌色:
①淡白色:
原因:气血不足,不能上营,或阳气虚衰,
运血无力,不能载血以上营。
原因:火热之邪所致。
主证:热证。
证型: A.实热证
外感热证
发热、面赤 里实热证 阴虚阳亢—午后热,两颧赤
B. 虚热证 阳虚—面色如妆(粉红色) ③黄色: 原因: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或气血乏源,肌肤 失养所致。
主证:虚证、湿证、黄疸。
脾阳虚—面色萎黄浮肿
证型:A.脾虚证 脾气虚—面色淡黄,枯槁无华
④假神 表现:A.精神方面:由精神萎靡突然转成意识清楚,
精神转佳。
B.面色:面色由晦暗突然变成两颧发红。
C.语言:由语音低微变成声音洪亮,语音清
楚。 D.食欲:由不思饮食突然变成食欲很强。 意义:脏腑精气将绝,阴阳离绝的征象。
2、望色
(1)色泽与气血的关系:气对人体起温煦的作用, 血起濡润的作用。血足则皮肤润泽,血不足则皮肤干 燥。 (2)望色的部位——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