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城区三校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分)(1)秋风萧瑟,。
(曹操《观沧海》)(2),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3)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天净沙》)(5)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6),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7)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8)夫君子之行,,。
(诸葛亮《诫子书》)(9)《<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的句子是:“,。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其中课文《咏雪》出自《方正》篇。
B.《西游记》的作者是明朝的吴承恩,这部小说以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为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C.《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本诗风格凄婉抑郁,是曹操诗歌的典型代表。
D.史铁生,北京人,是我国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四世同堂》等。
3.按照写景顺序选出排列正确的一项放入横线上,使句子连贯。
()(3分)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①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②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③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④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⑤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⑥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A.③①⑤④②⑥B.③④②⑤①⑥C.②①④⑥③⑤D.②⑤①④⑥③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7分)冬,默然而来,没有一点声响,没有一丝彷徨,带着蚀骨的薄凉,带着憔悴的前行的能量。
在冬去春来之时,我们就不把春光辜负。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3分)(2)解释加点成语的意思。
(2分)咄咄逼人:(3)文中划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2分)原句:我们怎可让自己的心不失去那股灼热和那份企盼?修改句:二、阅读(65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
(5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对上面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迁”指“降职”,作者听到王昌龄被降职后与他依依惜别。
B.题目中的“龙标”与诗句“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意思不同:前指左迁之地,后指王昌龄。
C.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既点明时令,又渲染了一种哀伤的气氛。
D.第二句叙事。
“闻道”,表示惊悉;“过五溪”,可见谪迁之地的荒远,流露诗人的牵挂。
6.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
(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15分)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8.用“/”线给下列句子断句,每句断一处。
(2分)(1)乃悟前狼假寐(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9.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0.找出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5分)分)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10分)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的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请,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⑨晋察冀边区的人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纪念白求恩》选段)11.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段文字的中心是号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B.本段文字主要采用了记叙和议论两种表达方式。
C.“拈轻怕重”“喜欢自吹”“漠不关心”等词语是作者对“不少的人”的批评态度。
D.第⑧⑨句从正面角度表现了白求恩同志的精神感人至深。
12.请你结合内容分析,上段文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分)13.请你说说“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的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一句中的两个“极端”有何表达效果?(3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8题。
(20分)温暖的小刀⑴那年春末,我到一所中学去监考。
⑵发卷的时候,我发现,靠近讲台的一个女生怪怪的,左手藏在袖口里,遮遮掩掩,不愿伸出来。
和我一起监考的,是另一所学校的一位女老师。
大约,她也注意到了这个细节。
随后,我俩便开始留意这个女生。
在我们想来,她袖口里的那只不愿示人的手,一定藏着什么秘密。
加坚定了我们的怀疑:她的手里一定攥着小纸条或者其他用来作弊的东西。
⑷然而,我们错了。
半小时后,也许女生做题做得太过专注,一不小心,她露出了自己的左手――天哪,这个女生的左手居然没有手指头。
⑸原来,她竟是一个有残疾的学生!⑹这多少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
愧怍之余,不禁心生悲悯。
那位女老师,更是一脸的痛楚,小声地嘟囔着:“怎么会是这样,多可怜的孩子啊,多可怜的孩子。
”⑺考试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有一道地理题需要改动。
办公室送来了一沓纸片,纸片上,印着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地形图。
我们分发给了学生,然后让他们各自粘贴在试卷的答卷纸上。
由于是临时赶印出来的,太过匆忙,这些纸片裁剪得很粗糙,考生们只有自己动手把四个毛边撕去,大小合适,才能贴在试卷上。
⑻这下可难为了这个女生。
大约,她还是不愿让别人看到她的那只手,就用左胳膊使劲压紧纸片,右手一点一点地撕。
可是,那张小纸片仿佛不听话,只要她一用力,就从她的胳膊下跑出来,再压下去,再跑出来。
她急得都有些冒汗了。
⑼“这位女同学,我可以帮你吗?”女老师走过去,俯下身子,声音低低地征询女生的意见。
女生抬起头,看了看,迟疑了一下,还是把纸片给了她。
⑽女老师并没有立即动手,她把那张纸片放在讲台上后,便在满考场里寻找着什么。
我有些纳闷,这不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嘛,她究竟想要干什么呢?⑾不一会儿,女老师从一个学生那里找到了一把小刀。
然后,她坐在讲台前,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裁着那张纸片,“哧——哧——”,小刀割裂纸片的声音很好⑿随后,她微笑着把这张小纸片轻轻地放在女生的桌子上。
女生欠了欠身子,低低地说了声谢谢。
她拍了拍女生的肩膀,说:“赶紧答题吧。
”便走开了。
⒀然而,我还在纳闷着。
一张小纸片,用手也完全可以撕得很整齐,为什么一定要找把小刀来呢?⒁考试结束后,我道出了心中的不解。
那位女老师笑了,说:“这个女生所残缺的,是一只手。
我不想在她面前,用自己灵巧的手指头去撕那张纸片,那样的话,会撕碎这个女孩的心。
我满考场去寻找一把小刀,就是想借助小刀,避开对她的这种伤害。
”⒂一直以来,小刀在我心中不过是一片冰冷的铁片而已。
而那年春天我懂得了,原来即便是锋利而冰冷的一片小刀,也会裁剪出人性的温暖来。
14.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3分)15.本文的主人公是谁?她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16第3段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17.第11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分)18.第15段在文中起了哪些作用?(5分)(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材料一】春节过后第一周,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这一文化类综艺节目彻底火了。
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大媒体都在发布有关该节目台前幕后的消息,观众关注度极高。
某知名网站对此做了各项统计,调查数据如下表: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年龄分布【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得主是复旦附中16岁高一学生武亦姝,人们对她纷纷表示赞赏,但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在升学考试残酷的现实面前,有没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
【材料三】唐朝诗人贾岛,得诗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但他认为这句诗中的“敲”用得不好,想改为“推”字,就多次把“敲”和“推”进行变换,看哪个字比较好。
后来成为一个咬文嚼字的比较有名的事例。
19.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显示的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特征。
(3分)20.针对【材料二】中某些人的质疑,说说你的观点。
(至少说出两点,4分)21.阅读【材料三】,你认为用哪个字好,说明理由。
(3分)(六)名著阅读(5分)22.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2分)(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所写的散文集,共10篇。
()(2)鲁迅在《五猖会》一文中批判了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封建孝道。
()2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3分)A.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B.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三、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朗读者》系列图书,主编董卿在第一部分“遇见”中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
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
”请你以“遇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叙写故事,抒写真情,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上杭县城区三校2020学年第一学期月考联考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25分)1.(每空格一分,多字漏子错字别字不给分,共12分)(1)洪波涌起(2)何当共剪西窗烛(3)铁马冰河入梦来(4)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5)一夜征人尽望乡(6)晴空一鹤排云上(7)思君不见下渝州(8)静以修身,俭以养德(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2.(3分)B3.(3分)D4.(1)(3分)罕堪 zhù(2)(2分)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