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县 2022 年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时间:120 分钟;满分:150 分)一、积累与运用 (20 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 分)古诗词承载着生命情感的力量,传达着历代仁人志士的人文情怀。
我们从“先天下之忧而忧,①”中,领略古仁人的博大胸襟;从“②,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中,学习古人“勤且艰”的乐学精神;从“春蚕到死丝方尽,③”中,体味诗人对爱情的至死不渝;从“④,身世浮沉雨打萍”中,感受作者的身世之痛和家国之悲;从“醉里挑灯看剑,⑤”中,体会词人渴望报国建功的殷殷之情。
学习古诗文,能提升我们的人文素养。
中秋之夜,我们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但愿人长久,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用杜甫《望岳》中的“⑦,⑧”激励自己坚定信心,勇攀高峰;面对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我们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⑨,⑩”,表达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事物的观点。
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题。
(10 分)《长津湖》作为第一部表现“长津湖战役”历史事件的战争题材影片,叙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凭借钢铁意志和顽强战斗精神,击败美军最精锐部队,收复“三八线”以北东部地区的感人故事。
长津湖战役打出了中国国威和军威,一举扭转了战争。
这段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首登银幕,无疑具有特殊.①(A.sū B.shū)而重大的意义。
《长津湖》场面气势恢宏,情节感人至深,人物鲜活生动,效果②(A.震 B.振)撼人心,是战争题材影片创作的又一部标杆之作、里程碑之作。
它丙,砥砺我们的奋斗意志。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甲(A.历久弥新 B.历历在目),需要我们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长津湖》的热映,反映出乙(A.隐藏 B.蕴藏)于全国人民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自豪感和英雄情结,反映出中华儿女对祖国强大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我们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力量根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动力源泉。
为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为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
(只填序号)(2 分)①(A.sū B.shū)②(A. 震 B. 振)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
(只填序号)(2 分)甲:(A.历久弥新 B.历历在目)乙:(A.隐藏 B.蕴藏)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3 分)原句:长津湖战役打出了中国国威和军威,一举扭转了战争。
把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①以开创性的战争题材电影样式②深刻展现抗美援朝精神精髓③引领观众走近父辈、走近英雄④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光彩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二、阅读 (70 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 3-4 题。
(6 分)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押 an 韵,韵脚分别是“冠”“宽”“难”“看”。
B.诗歌首联叙事,“羁旅”有辗转飘零之感,“南冠”指被俘成为囚犯。
C.颈联“已知泉路近”说明诗人已预见死亡结局,发出对生命苦短的感叹。
D.全诗思路清晰流畅,感情跌宕豪壮,格调慷慨豪壮,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3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16 分)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①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③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王曰:“母臵之,吾已决矣。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④,易臵军吏。
秦将白起⑤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⑥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有删改)【注】①奢:赵括的父亲赵奢。
②难:反驳。
③死地:关系生死的地方。
④约束:纪律和规定。
⑤白起:秦国的名将。
⑥出:带领。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4 分)(1)以.天下莫能当(3)佯.败走(2)括母问奢其故.(4)秦悉坑.之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两个画横线的句子。
(5 分)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3 分)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2 分)简答:文中赵括言兵事与《曹刿论战》中的曹刿论战有什么不同?(4 分)(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9-13 题。
(20 分)纸上的时光①雨越发大了,瓦楞上飘起一缕缕青烟。
②我大步跑向一户人家。
看到一个男人正站在四方的水泥池子前,池子里盛着面糊一样的东西,我一眼便看出那是捣碎的纸浆。
男人双手抓着一张吊着的竹帘,斜着往池子里一舀,随即轻轻晃动两下,纸浆均匀地布满了整张帘子,随后把帘子往高处一扬,顺势一翻,接着一抖,一张半成品的手工纸落在了压榨台的纸堆上。
纸堆已有二尺来高,方方正正,淡淡的米黄色,水还在纸上流动,边沿嘀嘀嗒嗒地掉着水珠。
③这样的画面熟悉而亲切,仿佛把我带回了童年。
我二姐夫就是做手工纸的,我经常跟着他去纸棚里玩,他告诉过我这个环节叫抄纸,是所有工序中最富技术含量的一环。
抄薄了,烘焙后一揭就烂了;抄厚了,等到焙干,纸就烧糊了;抄得不均匀,厚的地方纸浆堆成疙瘩,薄的地方一揭就穿孔。
如何做到厚薄适度,平整均匀,没有别的窍门,靠的是一种感觉,就像炒菜一样,只有通过不厌其烦的练习,才能掌握好火候。
④这里是湘赣边界的一个小山村。
做纸的师傅姓黄,五十多岁,当地人。
他告诉我,这里盛产楠竹。
做手工纸的原材料是楠竹,从一根竹子变成一张纸,要经过足足二十九道工序。
需要大半年的时间,考验的是手艺人的匠心,坐下来和时间不慌不忙地相处。
⑤湘赣边界做手工纸的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元代,到清乾隆年间,一度被列为贡纸,民国时期更是远销武汉、上海,出口到日本。
那时候,湘赣边界到处都是做纸的作坊,几乎家家户户以此为生。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机器造纸的轰鸣声里,手工纸作坊接二连三地退出了乡野。
这些年,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手工纸再次受到人们的青睐。
⑥雨还在下着,黄师傅点起一支烟,深吸了一口。
他慢慢地说道,当初他也想过要放弃,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忍受着孤独与寂寞,惨淡经营着作坊,他像一个战士独自坚守着最后一方阵地。
他坚持的理由朴素、简单,就是担心这门古老的手艺失传,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
⑦雨慢慢小了,我转到另一间屋子,看到桌上堆着焙干的纸,质地匀细,白里泛着浅黄,凑近闻一下,隐隐飘来竹子的清香。
黄师傅告诉我,这种纸最大的特点是不上潮,韧性好,不易碎,不渗墨,不褪色,便于长期保存。
机器生产的纸很难达到这个要求。
⑧我想到在当地图书馆看到的明版县志,也是用这种手工纸刊印的,几百年了,字迹一点也不模糊,纸张也跟新的差不多。
时间这位无情的老人,他可以摧毁世上很多东西,让一代又一代的人消失和诞生,但他没能撼动纸上的一横一竖,一撇一捺。
⑨做纸匠人不由得让人心生敬意。
摩挲着光洁的纸张,我想起老祖宗发明了造纸术,用智慧在这片土地上播下了文明的种子。
这种古法制作的手工纸,遵循的正是这种传统的工艺。
它带我们触摸到时间枯瘦的筋骨,感受到那些遥远的年代业已逝去的花开花落,涛走云飞。
我得感谢这场雨,让我有了一次美丽的邂逅。
⑩雨停了,山林青翠欲滴,空气清新如洗。
山那边,传来几声清脆的鸡啼。
对第⑤段插叙作用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补充交代当地做手工纸的历史悠久。
补充交代当地制作的手工纸曾广受欢迎。
说明从 90 年代起,当地手工纸作坊已逐渐消失。
表明传统文化的复兴带来了传统做纸工艺的复苏。
按要求品析句子。
(6分)忍受着孤独与寂寞,惨淡经营着作坊,他像一个战士独自坚守着最后一方阵地。
(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3分)男人双手抓着一张吊着的竹帘,斜着往池子里一舀,随即轻轻晃动两下,纸浆均匀地布满了整张帘子,随后把帘子往高处一扬,顺势一翻,接着一抖,一张半成品的手工纸落在了压榨台的纸堆上。
(从人物描写角度品析句子) (3分)理解第⑧段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
(3分)联系全文,简析第⑨段中做纸匠人不由得让人心生敬意的原因。
(4分)简答:文章结尾段有何妙处?(4分)(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16 题。
(12 分)人造生命①如果我们想要搞清楚生命到底是如何在地球上诞生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无到有地造一个生命出来。
生命的基本单元是细胞,如果有谁能在实验室里制造出一个活的细胞,那绝对会是科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②事实上,类似的尝试从 20 多年前就开始了。
最先开始尝试的是人工模拟新陈代谢,这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我们判断一个细胞死活的常用标准。
只要我们搞清了新陈代谢的每一个步骤,就向人造细胞靠近了一步。
③下一个尝试是信息传递,也就是用人造 NDA 来代替细胞内原有的NDA。
美国“科学狂人”克里格温特博士是第一个成功实现这一壮举的人,他领导的实验小组用一条人工合成的 NDA 长链把一个活细菌原有的基因组全部替换掉了,这个细菌就顺利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全新的细菌物种。
虽然温特坚称这就是人造生命,但多数人并不同意,因为他必须使用另一个活细胞作为 NDA 的受体,并不是从头开始的人造生命。
④细胞的内部被脂质膜分成了很多间隔,每一种蛋白质应该待在什么地方都是固定好的,一旦混起来就不能正常工作了。
我们需要知道细胞内部的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去创造一个 NDA 的受体即细胞器。
但是以目前的科学水平来看,这一点极难做到。
目前,科学家正在尝试把蛋白质和脂质膜混合起来,构建成具有特殊形状的细胞器。
如果这个难关被攻克了,距离真正的人造生命就不远了。
⑤科学家们希望借助人造生命的研究制造出新的细菌种类,充当绿色能源以替代石油和煤等。
还希望通过人造有机体分解让环保工作者头痛的塑料垃圾和橡胶,清理被原油污染的海水。
但也有科学家认为一旦人造生命的实验成功,弄清楚了生命的起源,那么生命就像——个由电脑程序控制的机器,任何人造生命都有可能演化成跟地球上现有生命形式完全不同的生命,成为人类无法控制的生物。
⑥不过,科学家们普遍相信起码目前还不用担心,此项研究现在离成功制造生命还很遥远,还不到担忧其后果的时候。
科学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但总会又有相应的科学手段来对付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的问题。
(有删改)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