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中高三上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隐与闲就士人而言,隐逸与休闲关系紧密。
宋代士人对于隐逸的态度客观上给宋代休闲文化的勃兴创造了条件。
宋代隐士文化出现了转折,首先表现在隐士的数量很少。
《宋书·隐逸传》记载的隐士只有 49 人,可见其少。
其次,隐士之隐,很少再有像陶渊明那样避世疾俗的了,宋代的隐士多与仕宦者往来交游。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变化是,宋代士人普遍具有“归隐”的倾向,而且这种甘于归隐的心理并不能完全用传统隐士那种为了名节、人格之独立等来解释,而更多的是源于一种形而上的人生之思。
也就是在对外在事功名利与内在生命享受两者之间的权衡上,宋人思考得更为深入了。
前者通常被看得很虚幻、无意义,而后者通常被认为是生命的真实。
注重对生命的个性化体验,追求审美的自由生活,成为大多数士人孜孜以求的人生理想。
政治意义上的隐居落实到了略显世俗的诗酒人生、壶中天地的闲隐。
至少这种趋势与特点在宋人的诗文中表现得很明显。
在宋代隐士那里,隐而不仕已不再是宣泄某种与政治对抗的情绪,或者宣扬一种洁净的人格魅力,而是很简单的理由:“家有山林之乐。
”自然审美的欣赏进入了“可游可居”(《林泉高致》)的生活化场景之中。
另外日常生活的亲情、友情,即一种对生活审美的重视,也成为士人隐居不仕的借口。
过一种审美的生活,充满情感的生活,而非忙碌、异化的政治生活,是促使很多士人放弃仕宦而归田园,或者在仕宦而梦寐田园的重要因素。
中唐以来,士人普遍流行及时行乐的闲逸心理,唐宋词中多有表现。
究其原因,以白居易为代表的“中隐”文化心态对此影响显著。
“中隐”既是隐逸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休闲审美心态的体现。
或者可以说,中隐是以审美来调节生活,以休闲来获得有着生命韵律的生存方式,在休闲的生活中实现一种不离政治而远离政治的仕途智慧。
虽然宋代士人大多倾慕白居易的中隐模式,但亦有很大的超越。
白居易的中隐前提,他说得很清楚,“隐在留司官”。
这样的官位是“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
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中隐》)。
而对于“大隐”,即隐于朝市的做法,白居易是否定了的,认为“朝市太喧嚣”。
而小隐入山林的模式又显得过于冷清辛苦。
白居易的休闲审美生活仍是要寄托于外在物质条件之上,要有官做,但不大不小,不闲不忙,还要有较为丰裕的俸禄。
因此,大隐、小隐、遭遇贬谪等,对于白居易而言似很难真正洒脱闲适。
宋代的士人则大为不同。
诸如在朝为官、隐居山野、遭遇贬谪等传统士人所能处的所有境遇,宋代士人仍表现出诗酒风流,山水怡情的人生姿态。
他们自觉地将审美的因素与张弛有致的生命节奏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来,在仕与隐之间做到无往而不闲,无入而不自得。
因此,在宋人看来,更为难得的并非身心两闲,而应是“体未得休,而心无他营”,身不闲而心闲的生活方式。
总之,中国的隐士文化自宋代起就越来越休闲化了。
就是说隐逸并不主要是达到一种政治的目的,而更是为了获得美的生活,是从对劳形怵心到闲情逸致的转化。
当然,也不否认在宋代及以后的时代,有个别时期隐逸文化会带有很浓的政治色彩,但这已经不是隐逸文化的主流形态。
正如苏辙所言:“一出一处,皆非其真。
燕坐萧然,莫之与亲。
”(《壬辰年写真赞》)出处、隐仕都是形迹,最为重要的是“萧然”之心境。
萧然心境,即为淡泊、闲适的心境。
当官的往往劳形累心,隐居者往往内心向往功名。
所以,能拥有“萧然”(审美心胸)的人是最真了。
(节选自潘立勇、陆庆祥《宋代士人的休闲之境》)1.下列关于“宋代隐士文化”的表述,准确无误的一项是(3分)A.宋代的隐士多与仕宦者往来交游,不再像陶渊明那样愤世嫉俗。
B.宋代士人普遍存在归隐倾向,是因为他们通常认为外在的功名是虚幻的、无意义的,而内在生命享受才是生命的真实。
C.宋人用略显世俗的诗酒人生、壶中天地的闲隐来践行政治意义上的隐居。
D.宋代士人所倾慕“中隐”模式是一种以审美来调节生活,以休闲来获得生命韵律的生存方式,在休闲的生活中实现一种远离政治的仕途智慧2.根据文意,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代隐士文化出现转折,表现在宋代士人普遍归隐,且这种心理源于一种形而上的人生之思。
B.宋代隐士的归隐,不是为了宣泄某种与政治对抗的情绪,或者宣扬一种洁净的人格魅力,而仅是为了体会日常生活的亲情、友情。
C.白居易的“隐在留司官”表明他将休闲审美生活寄托于外在物质之上,是一种身不闲而心闲的生活方式。
D.自宋代起,隐逸就不主要是为了达到一种政治目的,而是为了获得更美的生活,是从对劳形怵心到闲情逸致的转化。
3.根据原文,下列分析和评价有误的一项是(3分)A.宋代休闲文化的勃兴在客观上源于宋代士人注重对生命个性化体验和追求审美的自由生活。
B.过一种审美的生活,充满情感的生活,而非忙碌异化的政治生活,是很多士人放弃仕宦而归田园,或者在仕宦而梦寐田园的重要原因。
C.宋人在遭遇在朝为官、隐居山野、遭遇贬谪等境遇时,仍表现出诗酒风流,山水怡情的人生姿态,主要受到白居易“中隐”模式的影响。
D.从文中苏辙的话可以看出,他认为隐居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拥有一种淡泊、闲适的心境。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林运使墓志铭杨万里公讳孝泽,字世传,莆田人也。
少好词章,卓然自立,一时流辈罔不推表。
宣和六年,登进士第。
建炎初,调南剑州顺昌县尉。
会有告某贼欲犯城邑,公不谋同僚,不檄旁援,独计以为可先未发禽也,提兵宵征,黎明至其所,贼方槌牛酾酒,聚神祠中,乃突掩之,无一人免者。
未几,丁太夫人忧,当论功,而郡僚有沮格者,通判吴建曰:“使贼而张,州且不保,况邑乎?是不可不赏!”乃以闻。
服除,授左承事郎,监建阳县麻沙镇税。
秩满,调泉州晋江县丞。
太守器其详整,讼有积岁不决者,一以属公,靡不立断,人情服焉。
知漳州,公年弥高矣,听决益精明。
北边有衅,敛兵于漳以戍焉。
前守匮于赋,故事戍者既行,居者①增餐钱,而州不时给。
其徒族立庭下不去,有猘②色,公不为动,徐曰:若辈欲反,必先杀我。
餐钱极无几尔,独不可强取。
叱令还营,取一二尤者置之法,而令月庚之,众服其暇。
岁大疫,为糜粥药饵,赒路界。
死不能掩埋者,官为棺敛。
部使者上最,进提点广南东路刑狱,公力辞不就。
天子高之,改除直秘阁,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
训词曰:循良之吏吾所重,止足之人吾所敬,重秘之直吾所惜。
朝廷方行综核之政,切齿污吏。
有言于丞相者曰:林公虽老,持节乡部,肃清一路,独不可耶?丞相然之,白上,除公本路转运副使。
命下,八郡耸然曰:此真监司也。
公即以乡里引嫌,有旨趣公入奏,公谓所知曰:广南之命既得辞矣,顾拜今命,辞远乐近,非人臣义。
章再上,朝廷知不可强致,复俾祠禄②,是岁乾道六年也。
明年正月十八日疾终,得年八十有三。
公性淡然无外嗜与人交一见倾底里至遇事凛不可犯。
南康、临漳岁倚山泽之入以佐公币,公尽捐以俾民。
遇过使客,燕享俭而敬,宾亦欣然满意。
公自律清苦,一夕视事,竟有持烛送公至闑③内者,公曰:此官烛也,亟命持去。
【注】①居者:家里人。
②猘zhì,狂犬,猛犬。
③闑,niè古代竖在大门中央的短木。
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郡僚有沮.格者沮:败坏B.为糜粥药饵,赒.路界赒:救济C.丞相然之,白.上白:上报D.广南之命既得辞矣,顾.拜今命顾:反而5.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性淡然/无外嗜与人/交一见倾底/里至遇事/凛不可犯B.公性淡然/无外嗜与人/交一见倾底里/至遇事/凛不可犯C.公性淡然/无外嗜/与人交/一见倾底/里至遇事/凛不可犯D.公性淡然/无外嗜/与人交/一见倾底里/至遇事/凛不可犯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林孝泽年轻时喜欢词章,卓越不凡,一时间同辈人纷纷上奏表举荐他。
宣和六年,林孝泽考中了进士。
B.贼人想要侵犯城邑,林孝泽不跟同僚商讨,不请求援助,独自谋划,在贼人发动袭击前突袭敌人并一举擒获,表现得有勇有谋。
C.通判吴建认为林孝泽平定贼人,保全了城邑,立下大功应该奖赏,于是把这件事上报朝廷。
D.林孝泽处事详整,果断精明,爱护百姓,不贪图小利,廉洁自律,是官员学习的楷模。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太守器其详整,讼有积岁不决者,一以属公,靡不立断,人情服焉。
(2)前守匮于赋,故事戍者既行,居者①增餐钱,而州不时给。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和友人鸳鸯之什①(其一)崔钰翠鬣红毛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
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
映雾尽迷珠殿瓦②,逐梭齐上玉人机③。
采莲无限兰桡女,笑指中流羡尔归。
注:①什:《诗经》雅、颂十篇为一什,故诗意有“篇什”之称。
②一俯一仰成对组合的瓦叫鸳鸯瓦,是人们根据鸳鸯比翼双飞的形状制作、排列的,覆盖与珠殿之上,绚丽美观。
③梭:织布机上的梭子。
人们把织有鸳鸯图案的锦缎叫做“鸳鸯锦”。
8.诗歌的前两联写出了鸳鸯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5分)9.本诗咏鸳鸯,而尾联却写了采莲女。
这样写有何作用?(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两句就引用了“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
(2)杜牧《阿房宫赋》“,”两句写出了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的情形,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个体渺小”的句子是:“,”。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前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最好的作品何一飞(1)县文联作家蒋单嘴上经常挂着一句话:我笔下都是高洁之士。
这倒不是他吹的,他写的大多是医家、书家、藏家系列小说,笔下人物都有高士之意,作品在省内外很受好评。
(2)蒋单本人也是个高士。
别看他是个作家,却长得五大三粗,满面油光,有水镇人喊他屠夫。
他呵呵地认了,完全没有被作践的样子。
他确实傲过屠夫,上世纪70年代初知青回城后,先是在肥得流油的县肉食水产公司系条油油的裙子卖肉。
据说手上功夫甚是了得,卖肉不用秤,全凭手感。
但他摸惯了杀猪刀的手硬是喜欢上了码字儿,并且写得小有名气。
80年代初,县里成立文联,就把他调了过来。
那时肉食水产公司这个单位肥得不得了,文联却是清贫单位,人家笑他米箩跳到糠箩,他就笑笑。
后来肉食水产公司倒了,人家说他有眼光,他也只是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