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省仙桃市2020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湖北省仙桃市2020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毛嘴高中高三十二月月考试卷语文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蒙.古 / 蒙.骗咋.舌 / 惭怍.集腋成裘. / 遒.劲挺拔B、责难. / 空难.作.揖 / 作.坊首当.其冲 / 长歌当.哭C、信笺. / 缄.口提.防 / 河堤.针砭.时弊 / 鞭.辟入里D、炽.热 / 整饬.花圃. / 果脯.头晕目眩. / 烜.赫一时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分辩名信片在所不惜好景不长B、矫健泊来品山青水秀各行其是C、传诵挖墙角平心而论满腹经纶D、胁迫照相机若即若离举步维艰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丽莉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英雄行为,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容,塑造了当代青年和人民教师勇于担当的光辉形象。

B、交警对违反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校车,可以在消除..违法行为的前提下先予放行,待其完成接送学生任务后再处罚。

C、社会转型期,一些人道德滑坡、私欲膨胀,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之下,舍生取义....的精神显得格外珍贵!D、在事业上顺风顺水的徐忱亚,在婚姻上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妻子蕊珠因承受不住婆婆的苛酷,最终抑郁而亡。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贾平凹的获奖小说《秦腔》以细腻平实的语言,表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乡村价值观念在传统格局中的深刻变化,倾注了作者对故乡的一腔深情。

B、为了进一步规范旅游业市场,促进旅游业市场健康发展,有效遏制违法违规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全市日前开始了规范旅游业市场的执法行动。

C、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主要来源是来自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排放的残留物。

D、瑞典沃纳什堡地方法院19日下午宣布,批准瑞典萨博汽车公司提出的破产,至此,拥有六十年辉煌历史的萨博汽车公司走到了尽头,这让很多车迷黯然神伤。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B、宝玉前身为神瑛侍者,林黛玉的前身是三生石畔绛珠草。

神瑛侍者曾浇灌绛珠草,使之脱去草木之胎修成女体。

神瑛侍者偕一块无才补天的顽石投胎人间而为贾宝玉。

绛珠草投胎为林黛玉后要用一生的眼泪相报答。

C、雨果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创作了96部长篇小说,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郎台》《高老头》,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

D、副主教把爱斯梅拉达从圣母院里骗出来,把她拉到广场上,指着绞刑架让她选择。

爱斯梅拉达挣脱了副主教的手,一下子扑倒在绞刑架下,说绞刑架让她厌恶的程度还远不如他。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佛教文献对中国古代文体形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佛经文本的文体形式及传播方式,影响了中国古代文体的存在形态并促成新文体的产生。

汉传的佛经文献主要由梵文写成,因此中土的佛教徒接受佛经,首先就要面对梵文。

梵文为拼音文字,古印度人创立了一种关于梵文拼写规则的理论叫“声明论”。

这种“声明论”传入中国以后,即被汉地文人摹拟于佛经的转读,并因此发明了“四声”。

陈寅恪指出,正由于佛经传译使印度“声明论”在中土传播,文人们“于是创四声之说,并撰作声谱,借转读佛经之声调,应用于中国之美化文”,而这种注重汉字声律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诗歌创作,便使中国诗歌固有的通过节奏、韵步来求和谐的路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以追求文字平仄交替、低昂互节效果的新诗体——“近体诗”或“格律诗”——史书一般称此为“永明体”。

“永明体”的出现,是中国诗歌体裁发生的一次根本的变化,它彻底改变了中国古代文体原有的发展方向。

此外,在佛教经典文本形式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小说文体也由先秦两汉记“街谈巷语”的“谈丛”,变成为一种以故事情节取胜的叙事文学体裁。

赞颂、传记体裁,前者转变成了韵散兼行的形式,后者则变成了具有一定传奇色彩的“游记”或“旅行记”。

当然,最能反映佛教文献对中国古代文体发生影响的,是从中古时代起中国社会出现了许多具有模拟佛经文体性质的、宣传经义或世俗故事以吸引信众的新文体、俗文体,重要的如变文、俗赞、偈颂、戏曲等。

例如“变文”是“讲唱”的。

讲的部分用散文;唱的部分用韵文。

“变文的来源,绝对不能在本土的文籍里找到。

我们知道,印度的文籍,很早便已使用到韵文散文合组的文体……大约曾经竭力的讲经的时候,模拟这种新的文体,以吸引听众的注意”(郑振铎),因此,完全可以说“变文”是佛教经典文体引起中国佛教文士的模拟而新创造的一种俗文体。

再如俗赞、偈颂。

前者已由原先“褒贬兼施”或“义兼褒贬”(《文心雕龙·颂赞》)的文体,变成了敦煌文书中的《南宗赞》、《太子入山修道赞》和《大藏经》中的《转经道行愿往净土法事赞》、《往生礼赞偈》等歌唱偈赞;后者则由佛经中的“应颂”或“重颂”变化而来,是类似于中国诗歌的印度品种。

而戏曲,更明显是佛经韵散兼行形式的进一步发展的一种形式:“完全是由印度传入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佛教文献对中国古代文体形式方面的这种影响既给中国古代文学贡献出了大量的“俗文体”,也极大地推进了中国古代俗文学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文学,正如鲁迅所说,“歌、诗、词、曲原是民间之物”,只是后来变成了正统文学的一部分,变成僵尸而走向衰亡了。

佛教文献的输入,一方面无疑给这些快枯萎的生命注入了生机;另一方面又在中西(天竺)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中迸发出新生命的胚芽,形成了很多新的品种。

文学随佛教的传播,得以重回民间,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并重新赢得了广大的受众。

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受佛经文献影响而产生的新文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永明体是在注重汉字声律的理论基础之上产生的追求文字平仄交替、低昂互节效果的新诗体。

B、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是由佛教经典文本形式演化而产生的一种以故事情节取胜的叙事文学体裁。

C、变文是中国佛教文士模拟佛教经典而新创造的一种用散文讲、用韵文唱的俗文体。

D、戏曲是由韵散兼行形式的佛经进一步发展而成的,是由印度传入的。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汉地文人将传入中国的古代印度的“声明论”摹拟于佛经的转读,并因此发明了“四声”。

B、中古时代起,中国社会出现了许多宣传经义或世俗故事以吸引信众的新文体、俗文体,这些文体大多具有模拟佛经文体的性质。

C、赞颂、传记受佛教经典文本形式影响,变成有一定传奇色彩的“游记”“旅行记”。

D、偈颂是由佛经中的“应颂”或“重颂”变化而来,其形式类似于中国诗歌,却深深烙下印度的印记。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永明体”的出现改变了中国诗歌固有的通过节奏、韵步来求和谐的路径,使中国诗歌体裁发生根本变化。

B、文章引用陈寅恪、郑振铎、鲁迅的言论来说明中国古代文体形式受佛教文献影响而产生的变化,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C、佛教文献为中国古代文学贡献出了大量的“俗文体”,对中国古代文体形式方面的这种影响极大地推进了中国古代俗文学的发展。

D、佛教文献的输入引发了中西(天竺)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迸发出新生命的胚芽,形成了很多新的品种,使文学重回民间,赢得广大的受众。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彻里,燕只吉台氏。

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邳二州,因家于徐。

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

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

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①以价输官。

彻里曰:“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

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二十四年,桑哥为相,引用党与,钩考天下钱粮,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

廷臣顾忌,皆莫敢言。

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

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

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

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

”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

桑哥既诛,诸枉系者始得释。

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蔑列、忻都、王济,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

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

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

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

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

”他栅②闻之,悉款附。

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

九年,以疾薨,年四十七。

薨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服其廉。

(选自《元史·彻里》,有删改)【注】①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

②他栅:其他营寨。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给:供给,施与B、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劳:烦劳C、民不胜.其苦胜:能够承受,禁得起(1)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朕惟帝王为政,贤哲修身,莫不本于德而成于学。

如大匠以规矩而成方圆乐师以六律而正五音凡古人嘉言善行载于古籍者皆修已治人之方可施于今者也。

(选自《(资政要览)自序》)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咏贫女李山甫平生不识绣衣裳,闲把荆钗亦自伤。

镜里只应谙素貌,人间多自信红妆。

当年未嫁还忧老,终日求媒即道狂。

两意定如无说处,暗垂珠泪湿蚕筐。

[注]李山甫,晚唐人,累举不第。

文笔雄健,名著一方。

(1)试分析这首诗的颔联表现了怎样的感情?9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