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案例1] 震惊世界的“辛普森杀妻案”
1994年前美式橄榄球运动员辛普森(O.J. Simpson)杀妻一案成为当时美国最为轰动的事件。
此案当时的审理一波三折,最后在证据充分的情况下辛普森竟逃脱法律制裁,在用刀杀前妻及男友两项一级谋杀罪的指控中以无罪获释,仅被民事判定为对两人死亡负有责任。
案发之前,辛普森作为一个体育明星,曾是六、七十年代美国一名杰出的橄榄球运动员,退役之后成为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和影视两栖明星。
他与白人妻子妮科多年不合,并且有多次体罚虐待其妻的记录。
1992年3月,妮科提出离婚,并得到法庭批准。
但是,离婚之后,他们却时常在一起抛头露面,甚至继续同居,辛普森的暴力行为也始终没有停止。
1994年6 月12日,辛普森前妻尼科及其男友戈德曼在洛杉矶寓所双双被杀。
案发之后,警方所确定的杀人嫌疑犯首先便是辛普森。
警方对辛普森的住所进行了搜查,发现了与死者血型一样的血迹,以及手套、球鞋等与出事现场留下的痕迹相吻合的物证。
法医的检验也证实,在出事现场发现了与辛普森血型一样的血迹。
1994年6月17日,洛杉矾警方决定逮捕辛普森。
然而,辛普森却开着一辆白色豪华轿车出逃了,洛杉矾警方动用陆上和空中两股警力在洛杉矾市内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警匪追逐大战。
这场缉捕大战终于在夜色降临时分落下帷幕,辛普森在驶至自己的住宅门口时同意向警方投降。
这场扣人心弦的追捕,虽以出人意料的平静方式而结束,但是,由辛普森主演的这场90年代的英雄悲歌却使得亿万美国人的感情波澜难以平静。
出人意料的刑事判决
1995年1月,辛普森案件开审。
被告有一个非常杰出的律师组,他们在决定陪审团人选时便在法律的允许下反复筛选,最后剩下的是9 名黑人、2 名白人和1 名西班牙裔组成的陪审团。
辩护律师指控警方主要负责此案的警官曾使用过侮辱黑人的字眼;警察局另外有人为了种族偏见,故意栽赃嫁祸辛普森,假造证据。
在审理中主控官突然要求辛普森在法庭上戴上手套,结果,辛普森在众目睽睽下竟然无法戴上手套。
显然手套太小了。
最后,控诉律师指出辛普森多年来暴力虐妻(有报警记录),加上血迹和染血手套铁证如山,力劝陪审团绝对不要让辛普森逍遥法外。
而辩护律师则强力攻击控方证据的漏洞,特别针对被告手穿不进血手套,同时攻击证人是种族歧视者以打击证据的可信度,强调控方没有足够的证据,要求陪审团判决被告无罪。
此案波澜迭起,高潮不断。
在辛普森一案中,警方已经掌握了足以证明辛普森杀害前妻及其男友的证据,但他们为使案件更加“铁证如山”,愚蠢地伪造了一双沾有辛普森和他前妻血迹的袜子。
正是这双袜子,最终被被告方证明为实验室里的产物,陪审团哗然。
美国法律中有一条著名的证据规则:“面条里只能有一只臭虫”。
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任何人发现自己的面碗里有一只臭虫时,他绝不会再去寻找第二只,而是径直倒掉整碗面条。
同样,即便洛杉矶警方获取了大量能证明辛普森有罪的证据,但只要其中有一样(袜子)是非法取得的,所有证据就都不能被法庭采信。
于是,尽管控方女检察官克拉克在总结发言中慷慨陈词,打动了大量观众,却并未让陪审团动心。
他们在近40个小时的讨论之后,一致作出被告无罪的判决。
[案例2] 李文和案
由于被怀疑泄露国家机密,1999年,美国能源部和司法部对李文和展开调查。
2000年,
被关押达9个月之久的李文和在承认一项不当下载电脑数据的罪名后开释,美国政府对其提起的其他59项罪名都因缺乏证据而未能成立。
2001年8月,美国司法部对外公布了一份针对李文和案的调查报告。
报告称,沸沸扬扬的李文和间谍案完全是一桩冤假错案。
这宗闹剧的始作俑者系美国能源部,美能源部武断地认为中国在短短数年间在核科技上突飞猛进必有美国“内鬼”助威,而曾专门到过中国,与中国核科学家有过交流的美籍华裔科学家李文和,就这么被草率地判断为就是那个“内鬼”。
司法部的报告一公布,美国媒体纷纷予以刊载,舆论对能源部和FBI如此轻率地将一名德高望重的华裔科学家冠以间谍罪名感到气愤。
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则表示李文和被囚禁“根本站不住脚”。
审理此宗案子的法官则承认检察官误导了他,并向李文和表示歉意。
[案例3] 司机气愤乘客不给孕妇让座赌气熄火
某市35路公交车,某天,上来一位行动不便,怀孕近八个月的妇女,好心的司机王某叫乘客给这位孕妇让个座,满车的乘客竞无一人起身让座。
最后,这位司机终于耐不住怒火,扬言:“今天要是没有人让座,这车我就不开了。
并且真的赌气熄了火。
这遭到车上一些乘客的强烈反对,声称:“希望你能按时开车,如果你再不开车,耽误了我,造成损失的话,我们就去告你,要你承担赔偿责任。
[案例4] 亿万富翁袁宝璟雇凶杀人获死刑
辽阳市人袁宝璟1992年在怀柔注册了北京建昊实业发展公司,半年之后袁获利200多万元。
随后他转向股票、债券。
1994年袁宝璟离开股票市场,一口气吞下60多家企业,1996年,其资产达到30多个亿。
辽阳市法院经查明:1996年秋天,袁宝璟与袁宝琦以及被害人汪兴会面。
袁宝璟表示,自己在成都炒期货时,损失了9000余万元,怀疑是一个叫刘汉的人与交易所修改规则所致。
汪兴提出找人打刘汉,得到袁宝Z的认可。
尔后,袁宝璟出资16万元让袁宝琦交给汪兴。
1997年2月1日晚9时许,受袁宝璟等人指使,李海洋(已判刑)在四川省广汉市向刘汉近距离连开两枪,但未击中目标。
1997年以来因汪兴多次向袁宝璟借钱未果,便开始以打电话、写信威胁要举报。
2001年初,袁宝璟对袁宝琦提到了汪兴的恐吓威胁,袁宝琦提出杀人,袁宝璟表示“行”,并提供30万元资金。
之后,袁宝琦找到袁宝福,让他把汪兴做掉,袁宝森主动提出去做。
2001年11月15日,袁宝森刺中汪兴数刀后逃离现场。
经法医鉴定:汪兴为重伤。
汪兴被扎伤后,不断威胁、恐吓袁宝璟,袁宝璟对袁宝琦说“不行就办了他”。
之后,袁宝琦对袁宝福说“把尾巴活干完”,并交给袁宝福18万元。
2003年10月4日23时许,在汪兴开门进楼时,袁宝森持枪近距离对汪连开二枪,汪当场死亡。
2006年3月17日,北京建昊集团董事长、亿万富翁袁宝璟雇凶杀人一案尘埃落定。
袁宝璟、袁宝琦、袁宝森在宣判后分别被押赴刑场采取注射方法执行死刑。
3月17日上午,辽宁省辽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公判大会,宣布了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袁宝璟、袁宝琦、袁宝森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刑事裁定和执行死刑的命令;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袁宝福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刑事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