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一、多元智能理论简介(二)多元智能的内涵及其发展加德纳等人的多元智能理论和学说,自1983年《智能结构》问世以来,已被译成数10种文字出版发行,在美国本土和世界各地,成为心理学、教育科学类畅销书达数年之久。

据德文有关资料证明,加德纳近几年又先后出版了有关多元智能理论专著有:《智能的新科学、认知革命的纪元》(The多元智能nd's New Science;A History of the Congnitive Revolution1985)、《多元智能——实践中的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 - The Theory in Practice1993)、《通往创造性思维的钥匙》(Schluessel zum Kreativen Denkenl996年德文版,英文版1993年)、《领导者智能、领导分析》(Leading 多元智能nds An Anatomy of Leadership1995)。

其中《多元智能——实践中的理论》一书,比之《智能结构》更加关注多元智能理论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应用和推广,更具实践意义和价值。

作者在后一书中,引用许多研究成果和案例,从而证实多元智能理论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的可能性、重要性及其意义。

加德纳等人的多元智能理论,包括由8种智能组成的多元智能理论,其旨意在于提供一种有别于IQ或比EQ更广泛、更完备的智能观念,以便使人们在教育目标上展现出更广阔的视野,为教育实践开启多元智能的新纪元,从而更加体现学校教育的宗旨:发展学生各种智能,并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其智能特色的职业和旨趣目标,使每个学生对自己有信心,饱满地投入终生学习社会,以负责、建设性的方式为社会服务。

加德纳在其著作《智能的结构》一书中,将提出了每个人至少有7种智能: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

1996年,加德纳在上述7项智能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第八项智能,即自然观察者智能。

1.语言智能。

是指有效的运用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的能力。

这项智能包括把文法、音韵学、语义学、语言实用学结合在一起并运用自如的能力。

律师、演说家、编辑、作家、记者等是几种特别需要语言智能的职业。

对语言智能强的人来说,他们喜欢玩文字游戏;在学校里,他们对语文历史之类的课程比较感到兴趣;在谈话时常引用他处读来的信息;喜欢阅读、讨论及写作。

这一类的儿童在学习时是用语言及文字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下列的教学材料及活动:阅读材料、录音带、写作工具、对话、讨论、辩论及故事等。

2.数理逻辑智能。

是指有效的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

这项智能包括对逻辑的方式和关系,陈述和主张,功能及其他相关的抽象概念的敏感性。

数学家、税务、会计、统计学家、科学家、电脑软体研发人员等是特别需要数理逻辑智能的几种职业。

对数理逻辑智能强的人来说,他们在学校特别喜欢数学或科学类的课程;喜欢提出问题并执行实验以寻求答案;喜欢寻找事物的规律及逻辑顺序;对科学的新发展有兴趣;喜欢在他人的言谈及行为中寻找逻辑缺陷;对可被测量、归类、分析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

这一类的儿童在学习时是靠推理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下列的教学材料及活动:可探索和思考的事物、科学资料、操作、参观博物馆、天文馆、动物园、植物园等科学方面的社教机构。

3.空间智能。

是指准确的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的能力。

这项智能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也包括将视觉和空间的想法具体的在脑中呈现出来,以及在一个空间的矩阵中很快找出方向的能力。

向导、猎人、室内设计师、建筑师、摄影师、画家等是特别需要空间智能的几种职业。

空间智能强的人对色彩的感觉很敏锐,喜欢玩拼图、走迷宫之类的视觉游戏;喜欢想像、设计及随手涂鸦;喜欢看书中的插图;学几何比学代数容易。

这一类的儿童在学习时是用意象及图像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下列的教学材料及活动:艺术、积木、录影带、幻灯片、想像游戏、视觉游戏、图画书、参观美展、画廊等艺术方面的社教机构。

4.身体运动智能。

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的生产或改造事物。

这项智能包括特殊的身体技巧,如平衡、协调、敏捷、力量、弹性和速度以及由触觉所引起的能力。

演员、舞蹈家、运动员、雕塑家、机械师等是特别需要空间智能的几种职业。

这一类的人很难长时间坐着不动;他们喜欢动手建造东西,如缝纫、编织、雕刻,或木工或是跑跑跳跳、触摸环境中的物品;他们喜欢在户外活动;与人谈话时,常用手势或其他的肢体语言;喜欢惊险的娱乐活动并且定期从事体育活动。

这一类的儿童在学习时是透过身体感觉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下列的教学材料及活动:演戏、动手操作、建造成品、体育和肢体游戏、触觉经验等。

5.音乐智能。

是指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

这项智能包括对节奏、音调、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

作曲家、演奏(唱)家、音乐评论家、调琴师等是特别需要音乐智能的几种职业。

他们通常有很好的歌喉,能轻易辨别出音调准不准,对节奏很敏感,常常一面工作,一面听(或哼唱)音乐,会弹奏乐器,一首新歌只要听过几次,就可以很准确的把它唱出来。

这一类的儿童在学习时是透过节奏旋律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下列的教学材料及活动:乐器、音乐录音带、CD、唱游时间、听音乐会、弹奏乐器等。

6.人际关系智能。

是指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

这包括对脸部表情、声音和动作的敏感性,辨别不同人际关系的暗示以及对这些暗示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

人际关系智能强的人通常比较喜欢参与团体性质的运动或游戏,如篮球、桥牌;而较不喜欢个人性质的运动及游戏,如跑步、玩电动玩具。

当他们遭遇问题时,他们比较愿意找别人帮忙;喜欢教别人如何做某件事。

他们在人群中感觉很舒服自在,通常是团体中的领导者,他们适合从事的职业有政治、心理辅导、公关、推销及行政等需要组织、联系、协调、领导、聚会等的工作。

这一类的儿童靠他人的回馈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下列的教学材料及活动:小组作业、朋友、群体游戏、社交聚会、社团活动、社区参与等。

7.自我认识智能。

是指有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

这项智能包括对自己有相当的了解,意识到自己的内在情绪、意向、动机、脾气和欲求以及自律自知和自尊的能力。

自我认知智能强的人通常能够维持写日记或睡前反省的习惯;常试图由各种的回馈管道中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经常静思以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喜欢独处。

他们适合从事的职业有心理辅导、神职等。

这一类的儿童通常以深入自我的方式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他们秘密的处所、独处的时间及自我选择等。

8.自然观察者智能。

自然智能就是对周遭生活环境的认知与喜好表现,对自然的景物,例如植物、动物、天文等都有诚挚的兴趣、强烈的关怀。

这项智能包括了对生物的分辨观察能力,如动物、植物的演化;对自然景物敏锐的注意力,如云、矿物、石头的形成;以及对各种模型的辨认力。

(三)基本理念结合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与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总结了适合我们借鉴与思考的一些基本理念。

1.主要观点。

(1)教育观: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育要达到的三维目标;多元化教育,个性化发展。

(2)人才观: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方式;能够成功地解决复杂问题的人就是高能力的人。

(3)教学观:正视差异,善待差异,才是关爱生命;教学能满足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掌握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开发潜能,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研究教法要注重研究学法,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

(4)学习观:学习在于凭借原有知识的基础和生活经验,在合作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和开发潜能;学习是学生运用智能强项,自主选择、合作交流、主动探究的过程。

(5)评价观:评价是为了改进师生的教与学,改善课程设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多一把尺子评价学生,就多一批好学生;智能档案夹,帮助教师利用教学活动达到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估的目的,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机会,帮助学生判断自己的进步;评价要强化激励和反馈的功能,淡化甄别和选拔的功能;从“谁聪明”到“每个学生哪方面聪明”。

(6)课堂教学中多元智能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问题连续体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策略;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唤醒学生的潜在智能,运用多元智能解决问题,在师生合作中构建新知;即时纠错,即时转化,即时激励,即时强化。

(四)多元智能理论带给我们的启示加德纳的智能多元论使我们了解到:第一,每一个人都具备至少八项智能(还有其他一些智能未发展归纳成理论,如灵性、心理感应、幽默感、直觉、创造力、嗅觉等),具体到个人表现有所不同。

有人八项全能,有人某几项或某一项突出,但其他缺乏,大多数人居中,某几项优异,某几项稍差,某几项更次之。

第二,大多数人可以使每项智能达到很高的标准,可能有人认为自己天生不具备某项智能。

加德纳指出,如果给予适当的鼓励、培养和指导,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能力使八项智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第三,各项智能通常互相影响。

当人们做某件事时,通常需要几项智能相互作用,如一个篮球运动员在训练及比赛时,不光要发挥他的肢体运作智能,还需要语言、交际与自律智能同时作用才能表现适当。

第四,聪明智慧表现在各方面,没有一个标准来衡量某人一定在某个领域里成功才算聪明。

多元智能理论产生以来,加德纳及其合作者们致力于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推广研究。

具体途径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探讨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和树立新型的教育观、智能观,告别IQ,并依据一个人成长轨迹的四个不同阶段(幼年期五岁左右、入学期十岁左右、青春期、安身立命期三十岁左右)分别采用各种不同途径,包括如何培育智能等;二是设计试用于多元智能理论推广、应用的测量工具;三是与有关学校、社区和文化教育机构合作,开展实验研究和推广应用。

加德纳等人还创设了发展关系架构,其用意可概括为三点:首先是教育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为基础,设计符合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案;其次要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特征,提供发展智能、创造力的机会和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最后是因材施教,改善教育模式,发现学生潜能和智能的差异性,创设“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

这里的“以个人为中心”宗旨就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充分展示潜能的机会,最大程度地唤起每个人的自信心。

加德纳将这种新型学校界定为三种角色为一体,即评价专家、学生课程经纪人和学校社区经纪人等三种角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