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较人体形态学实验15–

比较人体形态学实验15–

(1)髓样肿胀期 眼观 镜检
(发病第1周)
1. 肠道病变
(1)髓样肿胀期 眼观 镜检
(发病第1周)
(2)坏死期(发病第2周) 眼观 镜检
(3)溃疡期(发病第3周) 长轴与肠腔平行,不形成肠管狭窄 深达肌层,出血穿孔
眼观 钱币状 镜检
(3)溃疡期(发病第3周) 长轴与肠腔平行,不形成肠管狭窄 深达肌层,出血穿孔
二 伤 寒(typhoid fever)
(一)病因及传染途径 伤寒杆菌属沙门氏菌族 经消化道感染
(二)发病机理
进入消化道后,一般可被胃酸杀灭。
1.伤寒的潜伏期
进入血流,引起菌血症,进而可相继发展为毒血症、败血症。
2.高峰期:
伤寒杆菌再次释放入血,使原已致敏的肠壁强烈的过敏反应,以 至坏死、脱落、形成溃疡。全身单核巨噬细胞增生,中毒症状, 如高热、脾肿大,皮肤玖瑰疹和白细胞减少等。
大体标本观察:
• 1-150,2-150 肠伤寒(髓样肿胀期); • 1-151,2-151 肠伤寒(溃疡期); • 1-152,2-152 细菌性痢疾; • 1-153,2-153 肠阿米巴病; • 1-48,2-48 肝阿米巴“脓肿” ; • 1-154,2-154 血吸虫性肝硬化; • 1-50,2-50 肠血吸虫病;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病变主要累及大肠,特别是乙状结肠和直肠 病变更为严重。
1.急性细菌性痢疾
眼观:
粘膜上皮出现坏死,大量纤维素渗出,后者 与坏死的粘膜组织、中性粒细胞、红细胞 和细菌一起形成假膜及地图状溃疡。
This is an example of pseudomembranous enterocolitis. The mucosal surface of the colon seen here is hyperemic and is partially covered by a yellow-green exudate.
镜下:假膜形成
镜下: 表浅溃疡形成Fra bibliotek 2.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出现中毒性休克或呼吸衰竭,但肠道病变和症状 不明显。多见于2~7岁体质较好的儿童,成人罕见。
3.慢性细菌性痢疾
病程可长达数月或数年。
肠粘膜溃疡形成与组织修复常交替进行,有些粘 膜溃疡愈合,有的尚未完全愈合或又发生新的渍疡。 形成息肉。肠壁不规则增厚、变硬,病变严重者可造 成肠腔狭窄。
变的区别。 5.掌握肺原发综合征、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的
形态特点,结核结节镜下表现的特点。
实验内容
• 镜检切片观察: • No.56 肠伤寒(髓样肿胀期); • No.58 细菌性痢疾; • No.69 肝血吸虫病; • No.55 流行性乙型脑炎; • No.60 化脓性脑膜炎; • No.61 粟粒性肺结核 ; • No.63 干酪性肺炎 。
This is another example of pseudomembranous inflammation, this time in the ileum. A greenish-yellow exudate covers most of the mucosal surface.
Pseudomembranous colitis from C. difficile infection. A, Gross photograph showing plaques of yellow fibrin and inflammatory debris adherent to a reddened colonic mucosa. B, Low-power micrograph showing superficial erosion of the mucosa and an adherent pseudomembrane of fibrin, mucus, and inflammatory debris.
一、 细菌性痢疾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痢疾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有四种,即志贺氏 、福氏、鲍氏和宋氏痢疾杆菌。在我国,福氏和宋氏痢疾 杆菌引起的菌痢较常见。
菌痢病人及带菌者为本病的传染源,通过含菌粪便污 染饮水、食物、用具或手,再经口而传染。苍蝇对本病的 传播起重要媒介作用。
菌痢病人及带菌者为本病的传染源。
1-49,2-49 流行性乙型脑炎 ; 1-46,2-46 化脓性脑膜炎 ; 1-109,2-109 肺原发综合征; 1-110,2-110 全身粟粒性结核病; 1-111,2-111 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1-14,2-14 肺结核球; 1-112,2-112 硅肺伴结核 1-113,2-113 泌尿生殖系统结核病。
比较人体形态学实验15 – 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毛峥嵘 博士,副教授 浙江大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
maozr@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肠伤寒和细菌性痢疾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常 见并发症。
2.掌握肠阿米巴病、阿米巴肝脓肿的病变特点。 3.掌握流行性乙型脑炎和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变特
点以及临床病理联系。 4.掌握血吸虫性肝硬变的病变特点及结节性肝硬
伤寒菌引起的炎症属急性增生性炎,病变以巨 噬细胞增生为特点。
巨噬细胞来自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组织细胞和血液中 的单核细胞,有活跃的吞噬能力,胞浆中常有吞噬的 伤寒杆菌。淋巴细胞、红细胞和坏死细胞碎屑,这种 细胞被称为伤寒细胞。伤寒细胞常聚集成团,形成伤 寒肉芽肿(伤寒小结),具有病理诊断意义。
1. 肠道病变
眼观 钱币状 镜检
2.其他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病变
(1)肠系膜淋巴结:回肠下段附近的淋巴结群常 明显肿大。镜检:淋巴窦扩张,其中充满大量吞噬活 跃的巨噬细胞,可见伤寒肉芽肿和灶性坏死形成。
(2)脾脏:肿大,包膜紧张,暗红色,质软,切 面可刮下多量脾髓,脾小体不明显。镜检:有伤寒肉 芽肿和灶性坏死形成。
3. 恢复期:
体内免疫力逐渐增强,血液内和组织中的细菌也逐渐被杀灭,病 变随之愈合而告疾病痊愈,并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三)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伤寒病变主要在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突出 表现在肠道淋巴组织、肠系膜淋巴结、肝、脾 和骨髓等处的单核巨噬细胞的增生。同时由于 细菌及其内毒素的作用,全身许多器官也可受 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