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讲 修辞与语境

第三讲 修辞与语境

英国人跳海是一项运动;
法国人这是一件很时髦的事;
德国人这是命令;
意大利人这是禁止干的;
美国人已经为他保过险了。
二、语境的功能
(一)匹配功能
特定的语言环境要求一定的语言形式与它相匹配。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中国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二)定位功能
语境能够消除话语的多义性和模糊性。
鸡不吃了
(一)语境的含义
马林诺夫斯基(1923年)说:“话语和环境互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普通作文书上常说的有所谓‘六何’说。以为最有关涉的不过六个问题,就是‘何故’‘何事’‘何人’‘何地’‘何时’‘何如’等六个‘何’。
普通常说:第一个‘何故’,是说写说的目的;第二个‘何事’,是说写说的事项;第三个‘何人’,是说认清是谁对准说的,就是写说者和读听者的关系。第四个‘何地’,是说认清写说者当时在什么地方;第五个‘何时’,是说认清写说的当时是什么时候;第六个‘何如’,是说怎样的写说。其实具体的事项何止这六个!但也不必劳谁增补为‘七何’,‘八何’。至少从修辞的见地上看来,是可以不必的。”
——《修辞学发凡》
概括为题旨和情境。情境指说写的具体环境。修辞必须适合题旨情境。
(二)语境的构成
弗斯:将语境划分为由语言因素构成的上下文和由语言与社会环境之关系构成的情景上下文。
韩礼德:语境是由场景、方式、交际者三个因素构成的。
海姆斯提出了构成语境的八大因素:背景、参与者、目的及结果、话语的形式和内容、音调、交际工具、风格及相互作用的规范等。
——《红楼梦》第三十回
(五)生成功能
语境可以生成语言材料本身所没有的某些意义。
语言意义与会话含义
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祥林嫂,你放着吧”
(六)预测功能
语境会影响听者的预料,使听者从所预料的事情中选择他认为有可能的一件事。
上联:二三四五
下联:六七八九
“只要伟大领袖一声令下,我们不管是上刀山,下火海,就是裤裆着火也在所不辞。”
某君赴宴迟到,匆忙入座后,一见烤乳猪就在面前,于是高兴地说:“还算好,我坐在乳猪的旁边”。话已出口,才发现身旁一位胖女士脸色不好看,他急忙陪着笑脸说:“对不起,我是说那只烤好了的。”
心理语境,指交际双方的心理空间。心理语境制约着话语表达形式的选择和交际效果的实现主要指社会心理、民族心理、和个性心理。
有一次,国画大师张大千和梅兰芳共同出席一个宴会,宴会开始,张大千首先向梅兰芳敬酒:“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梅兰芳不解其意,忙问:“此话从何说起?”大千回答:“你是君子——动口,我是小人——动手。”
二是主体的语用能力
语用能力是指人们在言语交际中适宜、得体地使用和理解语言的能力。包括两方面:一是主体的背景知识,一是搜寻语境的最佳关联的能力
再如“鸡不吃了”这种岐义句,属于同形同构异义:“鸡”即可以作“吃”的施事者,又可作“吃”的受事者。但是当这个句子进入具体的语境时,岐义就自然排除了。如在酒宴吃饭的语境中说“鸡不吃了”,“鸡”当然是作为受事者,语义是“鸡不吃了,酒也不喝了”。如果这个句子出现在养鸡场或农家茅舍喂鸡时,“鸡”则是施事者,其语义是“鸡已经喂饱了,不再吃食了”。
语境具有多层次性:
(1)小语境,包括话题、前提和上下文;
(2)中语境,包括说写者和听读者之间的关系,时间,空间,事件;
(3)大语境,包括社会文化背景和民族传统。
——王希杰《修辞学新论》
(三)语境的分类
1、语言内的语境:交际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它既包括书面语中的上下文,也包括口语中的前言后语。
原驰腊象原驰蜡象
2、语言外的语境:交际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具体指交际活动的时间、空间等物理因素和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及心理因素。又分为物理语境、文化语境、心理语境。
物理语境由交际活动中的时间、空间、主体、对象、场景、话题五个因素构成。
老太太:买啦,买啦!新鲜鸡蛋,咱自己下的!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首先必须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
语境可排除岐义
语境制约语义的另一功能,就是它能排除任何语言中的岐义现象。
当前语法学界正展开岐义结构的讨论,企图揭示语言的岐义的秘密所在。这固然反映了语法学界对汉语结构中一些精细微妙之处的关注,但由于这些讨论仍然脱离汉语的时空条件,孤立地就一些含有岐义的句子结构进行静态的分析,听起来头头是道,用起来却感到无的放矢。因为这些所谓岐义结构,不管是同形异构异义,还是同形同构异义,只要这岐义句一进入具体的语境(上下文)进行口语或书面交际时,岐义就都排除了。例如“咬死猎人的狗”这个大家常说的岐义句,如果对这个句子进行脱离语境的静态分析,诚然,这个句子既可以看作述宾结构,即“(狼或虎)咬死了猎人的狗”,说明谁家的狗被咬死了;也可把这句子看作偏正结构,即这条狗就是“咬死了猎人的那条狗”说明这条狗是什么狗。但当这个句子在特定的语境的制约下,就会只有一种结构,一种语义:或者是述宾结构:“咬死了谁家的狗,或者是偏正结构:“咬死了猎人的那条狗”,二者必居其一,在不同的语境中这两种不同的岐义结构形式,只能各表达一种意义。
“这都是好粪,不掺假。”
(难道)“粪还(有)掺假(的吗)?”
“(当然有)掺(假的呀)!”
“(都)掺什么(呢)?土(么)?”
“哪能掺土(哇)!”
“(那么究竟酱渣子(吗)?”
“酱渣子,(因为)味道、颜色跟大粪一个样,也是酸的。”
“(难道)粪是酸的(吗)?”
“(因为)发了酵。(啦)”
从本质上看,语言就是一个不自足的系统。从表达功能来看,语言并不会把所要表达的东西都体现在字面意义上,从理解的角度看,许多话语的真正含义单从语言结构本身是无法理解的,在特定的交际环境中,交际双方进行的常常是一种“只需意会、不必言传”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交际活动,即“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语用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并不象人们所想的那样无边无际,它是和交际内容密切联系的。背景知识不是词汇知识,而是那些词汇意义之外,在句子中呈现出来的社会文化方面的隐含意义。例如:
老师们、同学们,这种卑鄙的伎俩,阻挡不了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人类的进步,世界的和谐,是历史的潮流,是任何力量阻挡不了的。
文化语境指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包括历史、地域、民族、时代、阶层、职业、性别等因素。语言禁忌
白人社区基督教社区单身贵族的天堂热爱运动者的选择环境幽静景色绝佳
春节避讳不吉利的字:
财源广进财源滚滚心想事成招财进宝财神到牛气冲天
背景知识既包括语言知识,也包括非语言的百科性知识。既有先天习得,也有后天积累。背景知识越丰富,语用能力就越强,生成语境的本领越大,使语境的功能得以发挥的可能性也越大。
幼儿园老师教孩子唱歌,“郎呀,咱们俩是一条心”孩子就问老师:“狼是大坏蛋,不能一条心。”
语用能力的另一方面是搜寻语境的最佳关联的能力。
横批:南北
◎语境的功能是交叉渗透的
“祥子!”她往前凑了凑,“我有啦!”“有了什么?”他一时蒙住了。“这个!”她指了指肚子,“你打主意吧!”楞头磕脑的他“啊”了一声,忽然全明白了。
——老舍《骆驼祥子》
三、语境功能的实现条件
一是语境本身的显隐程度、关联程度。语境的表现形态:外显和内隐。(显性和潜性)
通常情况下,外显性语境的功能总是最先得到实现。而社会文化语境、心理语境属于内隐性的,有时难以顺利实现。
(1)同样一句话,不同身份的人所表达的语义不同。例如:
一位教师说:“明天上午八点我去上课。”
一个学生说:“明天上午八点我去上课。”
上面的两个例句中,教师和学生虽然都说同样的话,由于教师和学生的职务身份不同而决定了同样一句话的语义不同,教师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去讲课”,而学生说句话的意思是“去听课”。
(2)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就有不同的语义。例如:
“都八点了!”
如果这句话是在早晨,并且在家里正睡觉的孩子的床头说的,那么,这句话的语义是在催促孩子快起床上学。如果是上午八点在学校里或在教室里说的,那么这句话的语义是指上课的时间到了。如果是在假日的或晚上的公园里说这句话,那么这句话的意义则指朋友间约定的会面时间。
(3)语境的潜在语义
要正确理解一个句子的全部意义,单单了解句子内部各词的组合意义是不够的。因为对句子结构本身的理解只是表层意义,是第一步;要想理解句子的全部意义还必须进一步理解句子本身外的潜在语义,也就是深层意义。因为一个句子给予人的全部意义,往往是由句子本身及其潜在信息共同提供的。而句子的潜在信息的两个主要来源则是句子的上下文和背景知识。因此有些句子离开上下文就很难理解。如《阿Q正传》中阿Q大喊“天门两块!”如果不联系上下文就不知所云,若结合作品中的前后情节才会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原来是阿Q在天门的牌位上押了两块钱。在言语交际中,人们总是根据交际双方所共知的前提或背景情况而省略一些成分,以达到语言简明、经济的目的。所以在交际活动中的语言中,有些句子往往是残缺的,省略的形式,但是说写者可以用它圆满地表达思想,听读者也靠它毫无困难地获得信息,其原因就是语境提供了潜在信息。例如在北京的公共汽车上,乘客买车票时常“两个西单”,很显然这“两个西单”是一种残缺的省略的语言形式,但哪个汽车售票员都能理解说话人所表达的意思是:“我要买两张到西单的汽车票”。
第三讲修辞和语境
授课时间
2014-03-12
授课形式
讲授
授课地点
4406
授课时数
2
教学内容
1、语境的含义、构成和分类;
2、语境的功能;
3、语境的修辞作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语境”的基础知识;
2、掌握语境的几种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