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技术及应用
A.阳性对照
B.阴性对照
C.原位检测mRNA表达
二、PCR技术的主要用途及其衍生技术
(四)mRNA 含量分析
1.反转录PCR(RT-PCR)
逆转录酶 DNA聚合酶
mRNA 杂化双链 cDNA
PCR扩增
二、PCR技术的主要用途及其衍生技术
(四)mRNA 含量分析
1.反转录PCR(RT-PCR)
RT-PCR用于对表达信息进行检测或定 量。另外,还可以y(A)的mRNA。
ddH2O
pH值适当,避免污 染
二、PCR技术的主要用途及其衍生技术
(一)目的基因的克隆 (二)基因的体外突变 (三)DNA 的微量分析 (四)mRNA 含量分析
二、PCR技术的主要用途及其衍生技术
(一)目的基因的克隆
①利用特异性引物,以cDNA或基因 组DNA为模板获得已知的反应相结合, 直接从组织和细胞的mRNA获得目的基 因片段。该方法被称为RT-PCR技术。
适用于检测病理切片中含量较少的靶序列。
二、PCR技术的主要用途及其衍生技术
(三)DNA 的微量分析
原位PCR的作用
既往鉴定细胞内特异序列一般采用原位杂交 (ISH),但在每个细胞中目的片段的拷贝数少于 10的情况下,该方法的敏感度就明显下降。而标 准的PCR则可扩增出细胞内单拷贝的序列,敏感度 很高,但却未能与细胞形态学研究相结合。
内参照RNA必须使用与样品RNA同样的引物 识别序列,但是产物的大小不同,可以在电泳时 区别开。
二、PCR技术的主要用途及其衍生技术
(四)mRNA 含量分析
3.荧光实时定量 PCR(real time PCR) 根据PCR反应动力学特点设计,通过荧光染料
DNA模板
纯度 蛋白、多糖、酚类等抑制PCR反应 完整性 模板降解会导致PCR扩增无产物
浓度 浓度适当(一般100ngDNA模板/100L。 模板浓度过高会导致反应的非特异性增加)
引物
设计 引物3'端为关键碱基;5'端无严格限制。 合成质量
浓度 50uL体系引物加量为10~20 pmol
(五)反应体系对PCR扩增的影响
30轮循环
(2)特异性
扩增量达230个拷贝(109拷贝)
•引物的序列及其与模板结合的特异性 是决定PCR反应结果的关键。 •引物设计的最大原则是最大限度地提 高扩增效率和特异性;同时尽可能减 少非特异性扩增。
(三)PCR技术的特点
(3)操作简便易行
PCR扩增法,只需要数小时,就可 以用电泳法检出1μg基因组DNA 中仅含数个拷贝的模板序列。
2.巢式PCR 巢式PCR(nested PCR)也称做嵌套式PCR, 主要作用是提高了目的基因获得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它是通 过设计两对引物,一对引物对应的序列在模板的外侧,称外 引物(outer-primer。),另一对引物互补序列在同一模板的 外引物的内侧,称内引物(inter-primer)。外引物扩增的产 物较长,含有内引物扩增的靶序列。首先用外引物进行PCR 反应,获得的产物再利用一对内侧引物进行第二次PCR反应。
specific amplification sequence, or 8bp continuous complementary base
(四)PCR标准反应体系
Primer designed with the help of computer
DNA database conservative region comparision Primers or Blast
dNTP 耐热聚合酶:1969年,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温泉; 94KDa;活性:在几种水生栖热菌中活性最高, 200 000U/mg 。1988年引入了PCR技术
ddH2O
(四)PCR标准反应体系
DNA模板:纯化的基因组或质粒DNA;
由RNA转化得到的cDNA; 未经纯化的粗制生物样品(细菌 克隆或噬菌斑 )
二、PCR技术的主要用途及其衍生技术
(一)目的基因的克隆 1.反转录PCR RT-PCR是将RNA反转录和PCR结合起来 建立的一种PCR技术。首先进行反转录产生cDNA,然后以 cDNA分子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半保留复 制的机制,使目的cDNA片段得到扩增。由于PCR反应的高 度敏感性,从少量的RNA样品,甚至不用进行mRNA的纯 化,就可以获得目的基因。
Mg 2+浓度
Mg2+是DNA聚合酶的激活剂; 0.5mmol/L~2.5mmol/L反应体系; Mg2+浓度过低会使Taq酶活性丧失、PCR产量下降; Mg2+过高影响反应特异性; Mg2+可与负离子结合,所以反应体系中dNTP、 EDTA等的浓度会影响反应中游离的Mg2+浓度。
dNTP Mixture
生物化学暨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关亚群
PCR技术的创建
• Khorana(1971)等提出在体外经DNA变性, 与适当引物杂交,再用DNA聚合酶延伸,克隆 DNA的设想。
• 但由于测序和引物合成的困难,以及70年代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明使克隆基因成为可能, 所以,Khorana的设想被人们遗忘了……
1983年,Mullis发明了PCR技术,使Khorana的设 想得到实现。
一、PCR技术的基本原理
(一)基本概念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即聚合酶链反应。是以拟扩增的DNA 分子为模板,以一对分别与模板5'末端 和3'末端互补的寡核苷酸片段为引物, 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半保留复 制的机制,使目的DNA片段得到扩增的 技术。
一、PCR技术的基本原理
(二)基本原理 无细胞分子克隆法: 变性--退火--延伸三个步骤 模板DNA的变性:93℃~95℃左右, 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
Ta=Tm–3~5 ℃ 引物的延伸:Taq DNA聚合酶之5'→
3'DNA聚合酶活性
一、PCR技术的基本原理
(二)基本原理
二、PCR技术的主要用途及其衍生技术
(三)DNA 的微量分析
原位PCR(In situ PCR)
是由Haase等于1990年首创。它是利用完整 的细胞作为一个微小的反应体系来扩增细胞内的 目的片段,在不破坏细胞的前提下,利用一些特定 的检测手段来检测细胞内的扩增产物。
直接用细胞涂片或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在单个细 胞中进行PCR扩增。可进行细胞内定位。
(4)用途广泛
生命学科 医学工程 遗传工程 疾病诊断 法医学 考古学
(四)PCR标准反应体系
DNA模板: 引物 :引物确定了扩增产物的序列和长度 反应缓冲液: 10-50mmol/L Tris-HCl
(pH8.3-8.8, 20℃) Mg2+:for Taq polymerase activity
预变性
94
温
度 72
(℃)
55 22
1
2
3
高温变性 低温退火
与引物复性
子链延伸 DNA加倍
DNA双螺旋
重复1-3步 25-30轮
目的DNA片段 扩增100万倍以上
1
2
3
4
5
时间(min)
(三)PCR技术的特点 (1)高度的灵敏性
PCR产物每轮循环增加一倍
IS-PCR则可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成为细胞学诊 断中一种崭新的检测技术。该法在检测细胞内病 毒感染、细胞内基因重排、以及分析细胞内RNA 表达产物等方面发挥一定作用。在检测细胞的潜 在感染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PCR技术的主要用途及其衍生技术
(三)DNA 的微量分析 操作步骤
1. 细胞或组织固定:细胞经固定和乙醇通透化处理后便适于一般 PCR试剂(包括引物和Taq酶)进入; 2. PCR扩增细胞内目的片段; 3. 原位杂交检测扩增产物。
(四)PCR标准反应体系
Taq DNA聚合酶
离子需要:对Mg2+、单价离子性质和浓度较敏感。 最适浓度为50mmol/L。
忠实性: 没有校正单核苷酸错配功能———致命弱点。 一般出错率为2×10-4核苷酸/每轮循环, 利用PCR克隆、测序时尤应注意。
抑制剂: 尿素、乙醇、DMSO、DMF、甲酰胺、SDS• 及许多其他化学药剂。
酶:逆转录酶和DNA聚合酶 引物:随机引物、oligo(dT)或基因特异 性的引物(GSP)起始。 RT-PCR可以一步法或两步法的形式进行。
二、PCR技术的主要用途及其衍生技术
(四)mRNA 含量分析
2.竞争性RT-PCR
竞争性定量PCR(competitive quantitative PCR)技术是在反转录反应前,在 反应系统中加入外源性标准品RNA作为内参照。 这一标准品RNA与样品RNA同时经历RT-PCR 反应,根据已知浓度的标准品RNA的反转录和 PCR反应效率,计算出处于同一反应中的样品 RNA含量。
dNTP浓度取决于扩增片段的长度; 四种dNTP浓度应相等,避免反复冻融; 浓度过高易产生错误碱基的掺入, 浓度过低则降低反应产量; dNTP可与Mg2+结合,使游离的Mg2+浓度下降, 影响 DNA 聚合酶的活性。
(五)反应体系对PCR扩增的影响
反应Buffer pH、盐离子、稳定剂、
增强剂 提供缓冲环境
内源DNA:不同来源的酶可能由于制备过程中残留的 原细菌DNA或PCR产物的污染而含有不明来源 的DNA。在使用扩增保守序列的通用引物, 会在无模板对照管出现扩增带。
保存: 在-20℃至少6个月
(四)PCR标准反应体系
PCR optimization
变性温度和时间: 92~95℃,富含G和C的序列,可适当提 高,但过高或时间过长都会导致酶活性损失。 退火温度与时间
二、PCR技术的主要用途及其衍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