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中考语文真题试题A卷一、积累与运用 (共3题;共20分)1. (8分) (2019八下·余姚月考) 古诗文中的名句和选择。
(1)微君之故,________。
(《诗经·式微》)(2)青青子衿,________。
(《诗经·子衿》)(3)海内存知己,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 ________,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5) 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陶渊明《桃花源记》)(6)同样借月儿自由游弋,从侧面写水的清澈,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写道:“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这样写:“________,________”。
(7)下列选项中没有用年号来纪年的一项是()A .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B . 天启壬戌秋日C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D . 文帝之后六年2. (2分)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简·爱》中,简·爱的经历是:在舅妈家,简·爱直斥骄横凶暴的表哥,她的刚烈令人敬佩;在慈善学校,简·爱深夜去看望病重的海伦,她的善良令人感动;在桑菲尔德庄园,简·爱大胆表白自己的爱恋,她的勇敢令人赞叹。
B . 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分婉约和豪放两大派别,其中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
C . 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桃李”指学生,“烽烟”指战争,“丝竹”指音乐,“婵娟”“嫦娥”指月亮,“汗青”指历史,“须眉”指男子,“手足”指同学,“伉俪”指夫妻等。
D .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用寓言阐述道理是其一大特色。
《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都选自此书。
3. (10分) (2016八上·莆田期中) 根据下文回答问题。
我们的人生旅程就像大海一样,时而惊涛骇浪:浪潮冲击礁石,呈现出一种雄浑;时而安静沉寂: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使我们能够记住的,也许不是那无比深邃气吞日月的气势,而很可能是一朵细小的浪花,记住它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它带给我们平和的舒适感。
(1)在文中的横线填入恰当的句子,使得上下文句子通顺。
(2)文中画线部分有语病,请修改。
二、阅读理解 (共6题;共71分)4. (4分)(2019·江西模拟)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1)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自古逢秋悲寂寥”一句道尽了千古文人的共同心结,也反映了作者的心声。
B . 《秋词二首》一反前人悲秋情绪,是一曲昂扬乐观的秋的赞歌。
C . 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两首合一,相得益彰。
D . 其一,志向远大,如一鹤冲天;其二,心地高洁,如明山净水。
(2)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 . 在一诗中提到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
作者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
B . 两首诗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C .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
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
D . 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5. (8分) (2019八下·廉江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地,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北冥有鱼(________)②怒而飞(________)③志怪者也(________)(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②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这篇离言故事想象丰富,构思新颖,汪洋恣肆,字里行间洋溢着浪漫主义气息。
B .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飞到九万里的大鹏,说明大鹏与人相比是自由而“无所特”的。
C . 这篇寓言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限的,就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大鹏也看不清天的颜色。
D . 庄子道遥的人生观对扩展人们的思想视野,开阔人们的心灵空间,使人们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内涵达到新的境界。
6. (21分) (2019八上·西安月考) 现代文阅读黑暗中的花香石兵①五岁那年他失明了。
起初,他并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不停地问母亲,为什么总是黑夜?为什么不打开灯?②母亲告诉他,他头顶有一块乌云,挡住了太阳和所有的灯光,不过不用害怕,虽然不能见到光明,但乌云挡不住太阳散发的温暖,用心感受世界还是暖烘烘的。
③他似懂非懂,却突然雀跃了起来,妈妈没有骗我,天上真的有乌云呢,有雨落在我手背上了。
母亲的身体微微颤抖着,紧接着,有更多的雨落在他的手背上、脸颊上,雨水咸咸的、涩涩的,那是母亲的眼泪。
④黑暗中,他的听觉变得异常灵敏,甚至能听到一朵花开放的声音。
有一天,他听到角落中传来细微的“噼啪”声,于是摸着墙壁走到角落,他伸手轻轻触摸,发现那儿有一盆植物,一股香气随着他的触摸在空气中弥漫开来,那是一种淡淡的无可名状的味道,像是光明的味道。
⑤母亲告诉他,那是一盆菊花。
从此后,他爱上这盆花,他触摸它的枝叶,会感到凉润沁心;聆听花开,则会在心中打开一扇门。
恍惚中,有一束光注入他黑色的世界。
时光的流逝静寂无声,他渐渐顺从了黑暗,没有了最初的恐惧,反而变得有些依恋起来。
直到有一天,父母告诉他要上学了,那个学校很好,虽然仍然黑暗,却充满了花香。
⑥随着父母跌跌撞撞走出家门,听到大街上车水马龙的声音时,他的身体变得僵硬起来,他感到强烈的阳光照射在自己身上,那温暖有些燥热,令他平静的心剧烈地跳动。
⑦他进入的是一所盲人学校,果然如父母所说,这儿充满了淡淡的花香味道,在穿过一段坑洼不平的林荫道时,他感觉到阳光忽明忽暗,他紧紧握住父母的手,害怕自己会迷失方向。
那一天,他不知走了多少路,最后来到了一个陌生的房间,然后,他听到了一个温柔的声音在叫他的名字,你好,请坐下吧。
⑧他坐了下来,父母不知何时松开了手,他无所适从地四处摸索着,突然摸到了一个四四方方的桌子,这时,他嗅到了一股熟悉的花香,循着花香探去,果然,家中角落里那盆菊被放在了桌子的一角。
在熟悉的花香环绕下,他的心渐渐平静了下来,然后,他听到四周传来了他异常熟悉的声音,那是一种呼吸的声音,只有身处黑暗之中的人才会那样呼吸,细微、悠长、平静……⑨在这里,他遇到了很多与他一样身处黑暗的年轻人,他学会了许多,生活能自理了,可以用盲文阅读书籍,甚至可以在操场跑道上与人赛跑。
他逐渐长大了,有了很多朋友,他觉得黑色不再是单调而封闭的,相反,黑色是深邃而包容的,他热爱上了生活,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与另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光明。
⑩每天的课程很多,但他每天都会雷打不动地伺候桌上的菊花。
老师告诉他,这种菊花叫作墨菊,虽然朴质无华,却端庄稳重,在花的世界里,墨菊惬意舒缓、洒脱娴静、隽永鲜活、醇厚如酒,将其融汇到心境中,会凝聚起一份自然天成,飘逸出一份清绝品格。
他听得悠然神往,心中暗暗下了决心,自己也要做一朵墨菊,在黑暗中散发出淡淡的花香,把平凡的生命沉淀成一杯醇香的酒。
(1)题目中的“花香”除了指菊花的香味之外,还有什么特殊含义?(2)面对生活的遭遇,“他”经历了哪些情感上的变化?最初的恐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有三件事体现了父母对“他”的精心呵护,请简要概括。
(4)为什么“他觉得黑色不再是单调而封闭的,相反,黑色是深邃而包容的”?你从“他”的故事中感悟到什么?(5)本文着重从触觉、听觉和嗅觉对“他”的内心展开描写,请从文中找出一例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7. (20分) (2018七下·顺德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冬夜里歌唱的鱼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
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
山岗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
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
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
②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
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
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
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
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
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
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漫开来的时侯,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
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
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
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
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
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做作业;二姐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
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⑤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
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
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
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但仍挡不住渗出异香。
⑥鱼熟了,母亲只吃鱼汤泡饭。
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
在我们茫然的眼神里走出异香氤氲的房间。
⑦寒冷跟随着温暖的小碗,跟随着母亲推开那间草屋的门。
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的冰冷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
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⑧同样是一个冬天的夜晚,这位孤寡老人孤单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