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镇江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

镇江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

镇江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初探
摘要:镇江地处长江三角洲,在区域发展的梯度中城市规模、经济总量等处于劣势,在长江三角洲城市面临“特色危机”的时候,镇江必须利用现有的资源和优势条件,发展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才能在长三角中脱颖而出,赢得城市可持续发展。

该文通过低碳生态城市概念和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研究,以及对镇江发展低碳生态城市的现状分析,提出镇江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镇江低碳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 (2013)01(b)-0-02
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1]。

生态城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高级模式[2],它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是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公平和经济高效的复合生态系统。

低碳生态城市这一概念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博士2009年在国际城市规划与发展论坛上首次提出[3],其内容包含了生态城市和低碳城市的内涵。

低碳生态城市是将低碳目标与生态理念相整合,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实现“人—城市—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复合人居系统[4]。

1 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研究
目前,不少国外城市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发展,在建设生态城市上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德国的弗赖堡堪称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典范,他首先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从制度上保证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顺利实行;其次鼓励市民与领导人的充分参与互动,实现生活多方面的低碳化与生态化[5];日本的生态城市建设特别强调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包括推广节能设施,回收废弃物,改善交通系统等;阿根廷、英国、丹麦、瑞典、新加坡等国家也都开展了城市或生态城规划建设实践,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和可用于实际操作的成功经验。

国内自1986年江西宜春率先提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之后,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在我国日益受到关注。

目前我国中新天津生态城、曹妃甸生态城、深圳光明生态城以及湖南长株潭和湖北武汉“两型社会”配套改革试验区正在规划建设中。

曹妃甸生态城,主要从集约利用土地、积极利用可再生资源、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探索生态城市建设的新途径[6]。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已经逐步成为我国各地城市发展的新模式。

2 镇江市概况
镇江在区域发展的梯度中城市规模、经济总量等在长三角处于劣势,而卓越的山水自然资源、独特的生态城市结构展示出城市的个性魅力,是镇江根本区别于其他城市并且明显优于其他城市的绿色资源,在长江三角洲城市面临“特色危机”的时候,镇江的这一优势将会越来越突出[7]。

因此在资源紧缺以及气候变化的背景下,
利用镇江的生态优势条件,发展低碳经济,走低碳生态城市的道路,就能突显镇江的优势,使镇江在长三角的城市中脱颖而出,赢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镇江发展低碳生态城市已具备的条件和存在的问题
镇江在发展低碳生态城市方面已具备了充足的条件:镇江市已于2012年12月16日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 [8]。

这表明镇江在单位gdp能耗、噪声环境质量、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约束性指标方面已经达到了国家生态市的标准。

要发展低碳型生态城市,只需要将低碳理念融入到城市发展当中,提高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第三产业占gdp比率等参考性指标的比率。

虽然镇江在生态城市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成绩,但要发展低碳型生态城市,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够合理。

产业结构方面:据初步统计,至2011年,三次产业比例为4.3∶55.2∶40.5,服务业占gdp比重的41.1%,这离国家生态市标准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45%还有一定的距离。

产业布局方面:污染企业相对集中在城区,特别是在镇江的东部,它们排污量大,又常年处于镇江市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对市区的空气环境带来危害。

(2)公共交通系统不够完善。

公交车方面:镇江市公交车虽然从今年10月开始实行刷卡五折的优惠政策,但是公交夜间服务结
束太早,绝大部分公交在19点以前就已经停止服务了;慢行道方面:有的街道路面窄,没有非机动车道,这样即不安全,也容易造成交通拥堵。

(3)公众对低碳的认识不够,参与度不高。

据我们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很大一部分市民认为低碳建设是政府和企业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

低碳生活在很大一部分市民的生活中是可有可无的,他们对于低碳这一话题很不重视,也有极少数市民的观念与低碳城市建设是背道而驰的。

4 镇江发展低碳生态城市的一些建议
针对以上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1)产业规划方面:调整产业结构,调高调优第一产业;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利用镇江便利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服务行业,提升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

(2)交通方面:一是合理的城市规划;二是减少私家车出行,提倡公共交通,可采用快速公交和普通公交相结合、增加公交班次、延长公交夜间运行时间等措施;三是充分利用镇江的山水资源,在城市道路设计时,有意识地引导道路景观与山体景观相结合,因地制宜,为居民提供通勤、休闲、游憩、健身的连续慢行通道;四是加大交通低碳技术创新与推广,降低汽车能耗和碳排量。

(3)公众参与方面: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在家庭、学校、社区等宣传低碳经济和低碳消费,普及和提高
公众的生态意识,同时相关部门应该拓宽公众参与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渠道,积极听取公众的意见,尊重公众的意愿,从而调动公众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积
极性。

(4)政府方面:以上几方面的顺利实施都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应重视环境和质量问题,重视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修正力度,确保在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过程中有法可依。

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参考文献
[1] 夏堡.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2008(3):33-35.
[2] 鲁敏,李英杰.生态城市理论框架及特征标准[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117-120.
[3] 李迅,刘琰.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城市规划学刊,2011(4):23-29.
[4] 沈清基,安超,刘昌寿.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特征及规划建设的基本原理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10(5):48-
57.
[5] 曹艳梅,丁冬梅,马晶.城市化进程中西部推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初探—以宁夏银川市为例[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10):35-37.
[6] 仇保兴.从绿色建筑到低碳生态城[j].城市发展研究,
2009(7):1-11.
[7] 王根生.试论如何塑造镇江滨江山水型生态城市特色[j].城市规划,2005(2):70-73.
[8] 镇江顺利通过生态市“国考”[ol].中国江苏网,(2012-12-17)http:见http:
///system/2012/12/17/015587512.shtml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