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讲班第13 讲讲义合同生效7.3.3 合同的生效1. 合同生效的概念合同成立是合同生效的前提。
2. 合同生效的要件(1)当事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3)合同标的合法,即当事人签订的合同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4)合同标的须确定和可能。
3. 合同成立和生效的关系合同成立是指合同订立过程的结束。
合同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
合同成立是合同生效的前提。
合同成立和生效的区别:(1)构成要件不同(2)性质不同。
合同成立主要是事实问题。
合同生效主要是法律评价问题。
4. 无效合同导致合同无效的原因包括:(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众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无效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5. 可撤销的合同可撤销合同的类型:(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2)显失公平的合同。
(3)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
(4)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
(5)乘人之危的合同。
对于可撤销的合同,有变更和撤销两种救济方法。
6. 效力未定的合同效力未定的合同是指合同订立后尚未生效,须权利人追认才能生效的合同。
7.3.4 合同的履行1. 合同履行的原则(1)实际履行原则(2)全面履行原则(3)协作履行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5)情势变更原则2. 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抗辩权是指债权人行使债权时,债务人根据法定事由,对抗债权人行使请求权的权利。
不安抗辩权是指在合同成立以后,后履行一方当事人财产状况恶化,有可能不能履行其债务,可能危及先履行一方当事人债权的实现时,应先为给付的一方在对方未提供担保前,中止履行自己的债务的制度。
3. 代位权代位权是指当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享有的到期债权而有害于债权人债权时,债权人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的权利。
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
4. 撤销权债权人的撤销权,是指当债务人放弃对第三人的债权、实施无偿转让财产的行为或者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而有害于债权人的债权时,债权人可以依法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所实施的行为。
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7.3.5 违约责任1. 违约责任的概念2. 违约责任的承担形式(1)违约金责任;(2)赔偿损失;(3)强制履行;(4)定金责任;(5)采取补救措施。
第八章商事法律基本规定8.1 公司法律制度8.1.1《公司法》概述2004 年,由国务院法制办正式启动《公司法》的修改,2005 年 2 月第一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10月27 日第三次审议时通过,修改后的《公司法》2006 年 1 月 1 日开始实施。
新《公司法》共二百一十九条。
我国《公司法》主要以股东承担责任的范围和形式、股东人数的多少将公司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类。
国有独资公司是一类特殊的有限责任公司。
8.1.2 公司设立制度公司设立是指公司发起人为促进公司成立并取得法人资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所必须完成的一系列法律行为的总称。
设立公司必须履行公司设立的程序。
8.1.3 公司资本制度公司资本,是股东为达到公司目的所实施的财产出资的总额。
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特点是:(1)资本法定。
(2)强调公司必须有相当的财产与其资本总额相维持。
(3)强调公司资本不得任意变更。
8.1.4 公司的组织机构1.股东大会2.董事会3.公司经理4.监事会8.1.5 公司终止制度公司因破产或解散而导致终止,丧失其企业法人资格。
公司终止主要有两种情形:(1)公司破产(2)公司解散①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时;②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解散;③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的;④公司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被撤销以及人们法院予以解散应当解的,散。
上述解散情形出现时,除公司合并、分立免于清算外,公司均必须进行清算,清理债券债务。
8.2 破产法律制度8.2.1《破产法》概述2006 年8 月27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该法共十二章一百三十六条,2007 年6月1日起施行。
8.2.2《破产法》的实体性规定1. 关于破产能力破产能力是民事主体依法被宣告破产的资格。
2. 关于破产原因3. 关于逾期申报债权的法律后果《破产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债权申报期限自人民法院发布受理破产申请公告之日起计算,最短不得少于三十日,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债权人未申报债权的,可以在破产财产最后分配前补充申报,但是,此前已进行的分配,不再对其补充分配。
为审查和确认补充申报债权的费用,由补充申报人承担。
4. 债权人会议的职权8.2.3 破产程序1. 破产程序的概念与特征破产程序是指法院审理破产案件,终结债权债务关系的诉讼程序,也叫破产还债程序。
它主要包括破产申请和受理、破产宣告、破产清算三大程序。
破产程序特点:第一,破产程序是清偿债务的特殊手段;第二,破产程序的适用以法定事实存在为前提;第三,破产程序以债权人依法得到公平受偿为目的;第四,破产程序实行一审终审。
2. 重整和和解程序(1)重整。
债权人申请对债务人进行破产清算的,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宣告债务人破产前,债务人或者出资额占债务人注册资本十分之一以上的出资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重整。
(2)和解。
3. 破产清算程序8.2.4 破产财产的分配(1)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
(2)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
(3)普通破产债权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
破产企业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按照该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票据法律制度8.3 票据法律制度8.3.1《票据法》概述广义的票据,是指商业活动的一切票据,包括各种有价证券和凭证。
狭义的票据,是指出票人依法签发,由自己无条件支付或委托他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有价证券。
按照《票据法》的规定,票据包括汇票、本票、支票所指票据仅指狭义的票据。
(1)票据是完全有价证券(2)票据是要式证券(3)票据是一种无因证券(4)票据是流通证券(5)票据是文义证券(6)票据是设权证券(7)票据是债权证券8.3.2 票据的功能1. 汇兑作用2. 支付与结算作用3. 融资作用4. 替代货币作用5. 信用作用8.3.3 票据行为1. 票据行为的概念广义的票据行为是指以发生、变更或消灭票据的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的法律行为,包括出票、背书、保证、承兑;狭义的票据行为是票据当事人以承担票据债务为目的的法律行为,包括出票、背书、承兑、参加承兑、保证、保付六种。
2. 票据行为的种类(1)出票出票是指出票人依照法定款式做成票据并交付于受款人的行为。
它包括“做成”和“交付” 两种行为。
(2)背书背书是指持票人转让票据权利与他人。
(3)承兑承兑是指汇票的付款人承诺负担票据债务的行为。
承兑为汇票所独有。
(4)保证保证是指除票据债务人以外的人为担保票据债务的履行、以承担同一内容的票据债务为目的的一种附属票据行为。
8.3.4 票据权利1.票据权利的概念票据权利是持票人因合法拥有票据而向票据债务人请求支付票据金额的权利。
票据权利包括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
2.票据权利的取得、行使和保全(1)票据权利的取得从票据权利的取得方式看,分为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
从票据取得的主观状态看,分为善意取得和恶意取得。
票据权利取得的限制。
根据《票据法》的规定,票据权利的取得有两项限制:第一,以欺诈、偷盗或者胁迫等手段取得票据的,或者明知有前列情形,出于恶意取得票据的,或者有重大过失取得票据的,不得享有票据权利。
第二,以无偿或者不以相当对价,取得票据的,不得享有优于其前手的票据权利。
(2)票据权利的行使和保全3. 票据权利的消灭持票人对票据的出票人和承兑人的权利,自票据到期日起 2 年,见票即付的汇票、本票,自出票日起2 年;持票人对支票出票人的权利,自出票日起 6 个月;持票人对前手的追索权,自被拒绝承兑或者被拒绝付款之日起 6 个月;持票人对前手的再追索权,自清偿日或者被提起诉讼之日起3个月。
8.3.5 票据丧失的补救措施1.挂失止付2.公示催告失票人应当在通知挂失止付后 3 日内,也可以在票据丧失后,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 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