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简称石柱县,位于重庆市东部、长江南岸、三峡库区腹心,是集少数民族自治县、三峡库区淹没县、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于一体的特殊县份。
幅员面积3012平方公里,辖32个乡镇,总人口54万人。
资源
石柱县境矿产已探明的有3类,矿种23种(金属矿产8种,非金属矿产12种,燃料矿产3种),矿床共72处。
石柱向斜北东至南西区域以天然气为主;七曜山、方斗山背斜以煤、铁、石灰石、石英砂岩为主;老厂坪背斜以铝、锌、铜及稀散元素镉、银、锗为主。
煤、天然气、铅、锌为优势矿种,石灰石、石英砂岩、硫铁矿、白云石等为潜在优势矿种。
金属矿产主要有铅、锌、铁、铜、砂金、镉、锗、银8种,矿床分布26处。
铅、锌矿石储量为167.6万吨,远景储量317万吨,矿床6处,分布在龙潭乡境。
铁矿有矿床13处,分布在石柱向斜东西两翼的临溪、河嘴、王家、渔池、王场、六塘、冷水等乡镇,铁矿类型有威远式、长寿式、綦江式3种,远景总储量3300万吨。
铜矿床6处,分布在石柱向斜两翼和老厂坪背斜北西、西南的栗新乡(今沙子镇)牛池子、腾家屋基和龙潭乡木坪中台子、万宝、小尾洞等地。
砂金有西沱镇竹景村公龙组上湾砂金矿点1处,堆积物厚8米~41米,主要赋集在河漫滩地砂砾石层中。
非金属矿产有矿床33处,矿种有石灰岩、石英砂岩、白云岩、硫铁矿、磷、含钾岩石、萤石、重晶石、盐卤水、陶瓷黏土、高岭土、泥(页)岩12种。
石灰岩主要分布在方斗山背斜和七曜山背斜两翼的渔池、万朝、六塘、西沱、大歇等乡镇,矿床7处,总厚度533米,可供利用矿石200亿吨。
经济
2011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五个重庆”、“民生十条”和“共富十二条”为民生导向,加快渝东枢纽门户和绿色生态经济强县建设,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801520万元,比上年增长18.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4312万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345468万元,增长27.3%;第三产业增加值291740万元,增长16.0%。
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255632万元,增长29.0%。
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19396元,超过三千美元达到3003美元。
三次产业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率依次为6.2%、58.9%和34.9%,其中工业经济对GDP增长贡献率达44.9%。
三次产业结构为20.5:43.1:36.4。
全县辖区内财政总收入146355万元,增长42.1%;地方财政收入突破十亿元,达到117487万元,增长43.1%;一般预算收入55591万元,增长42.5%。
在税收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实现4704万元、22425万元和4059万元,增长22.0%、76.1和49.9%。
全年财政支出290734万元,同比增长25.9%,地方一般预算支出231094万元,增长28.5%。
其中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5651万元、20803万元和21446万元,分别增长29.8%、61.9%和43.1%。
全县完成国税、地税税收(费)收入103823.1万元,同比增长40.2%,增收29760.4万元。
其中,国税税收(费)收入26175万元,增长22.2%;地税税收(费)收入77648.1万元,增长47.5%。
年末全县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89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9%,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全社会常住人口就业人员24.03万人,其中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分别为10.14万人、7.81万人和6.08万人,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57.8%,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
招商工作成效明显,全年正式签约项目88个(外资项目1个),其中到位资金69个项目;合同引资109亿元,含续建项目在内的实际到位资金74.8亿元。
二、农业全县农村经济总量327365万元,现价增长25.1%(可比价增长13.2%)。
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2788万元,增长23.5%(可比增长5.2%),其中农业产值132195万元,林业产值7967万元,牧业产值107510万元,渔业产值3334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1782万元。
全年粮食
种植面积55028公顷,粮食产量259649吨,下降0.1%,其中夏收粮食产量71266吨,增长2.3%,秋收粮食产量188383吨,下降1.0%。
表1 201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指标单位产量比上年增长%
粮食产量吨259649 -0.1
蔬菜产量吨268592 1.5
肉类总产量吨36765 3.3
生猪出栏头342818 1.6
牛出栏头46579 3.0
羊出栏只9621 6.1
家禽出栏万只162.19 10.3
生猪存栏头278531 2.9
牛存栏头97548 -2.1
羊存栏只19128 2.5
油料吨9896 2.2
烤烟吨4160 -2.1
水果(全口径)吨12199 3.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750017万元,现价增长35.0%,全部工业增加值255632万元,可比价增长29.0%,工业经济比重为31.9%,提升3.7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比价增速33.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79797万元,同比增长63.4%,其中轻工业产值180437万元,增长43.8%,重工业产值399360万元,增长74.1%;在总产值中:国有企业产值9091万元,增长8.5%,股份制企业产值490764万元,增长70.6%,其它经济类型产值74856万元,增长27.4%。
实现工业销售产值524088万元,增长66.4%,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13764万元,增长63.6%。
表2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工业品名称单位产量同口径增长(%)
企业用电量万度29616 45.8
原煤万吨81.30 7.7
锌金属含量吨34386 101.4
发电量万度22412 22.2
锌吨21045 26.4
鲜冷藏冻肉吨10224 -1.7
配混合饲料吨2473 23.4
啤酒千升22154 2.8
服装万件136 同期无
纱吨678 168.0
人造板立方米39581 24.0
合成氨吨31093 27.7
氮肥(折含N100%)吨2526 -56.9
中成药吨79 -3.7
塑料制品吨25837 63.1
水泥万吨79.32 124.8
2011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2家,同口径新增5家。
全年亏损企业5家,亏损额8094万元。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15.0%,同比提升30.9个点。
1-12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17913万元,增长47.2%,利润总额40455万元,增长136.0%,利税总额89258万元,增长80.1%。
全年在地建筑业总产值380149万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89836万元,可比价同比增长22.9%。
年末建筑企业13家,其中资质等级二级的4家,三级的9家。
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8302万元,下降39.2%,利润总额5692万元。
社会
1998年起,石柱开始改造县城危旧房,先后完成了玉带河南岸片区,体育馆、正街、百货公司、农机厂、商业招待所、下街、粮食局等50余个片区的拆建,拆除旧房48万平方米,搬迁居民和
单位1899户,新建房屋62万平方米,拆迁安置1600余户,旧城改造率达95%。
加快新城区开发步伐,重点建设鲤塘坝教育行政文化区、城东商旅区、城南商务聚集区、甑子坪工贸服务区。
完成“四城同创”,实施老城环境综合整治,建成商业中心,建好城市地标。
加快下路、三河两镇融城步伐。
到2016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6万人,基本形成以生态宜居、山水园林、土家风情为特色的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