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球罐施工方案

球罐施工方案

技术标目录1 工程项目概况2 采用的主要标准规范3 现场组织机构3.1 现场施工组织机构图4. 球罐安装施工方案5 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6. 球罐安装管理人员动员计划7 施工机具设备、材料动员计划7.1 现场安装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7.2 球罐安装主要检测工具表8 质量保证措施(略)9 安全措施和文明施工(略)1 工程项目概况。

2 采用的主要标准规范。

施工用主要规范及技术文件《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99) 》GB150 - 1998 《钢制压力容器》GB12337-98 《钢制球形储罐》GB50094-98 《球形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JB4708-92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JB/T4709-92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JB4730-94 《压力容器无损探伤》劳动部颁发《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试规则》SHJ514-90 《石油化工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HGJ233-87 、 SHJ505-87 《炼油、化工施工安全规程》Q/HSJ202.02.23-1999 公司《质量手册》GB985 — 88 《手工电弧焊焊接接头的基本型式与尺寸》GB986 — 88 《埋弧焊焊接接头的基本型式与尺寸》3 现场组织机构。

3.1 现场施工组织机构图。

3.2 职责和权限。

3.2.1 项目经理的职责与权限3.2.1 .1 项目经理的职责项目经理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处于中心地位,对工程项目施工负有全面管理的责任。

项目经理在承担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履行下列职责:a.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企业的各项决议;b. 严格执行财经制度,加强财经管理,正确处理国家、企业、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c. 执行承包合同中由项目经理负责履行的各项条款;d. 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实现安全生产,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3.2.1 .2 项目经理的权限在企业法人代表授权范围内:a. 组织项目管理班子;b. 以企业法人代表的代理人身份处理与工程项目有关的外部关系,受委托签署有关合同;c. 指挥施工项目内的生产经营活动,调配人力、资金、物资等生产要素;d. 选择施工作业队伍和分包单位;e. 在不违反国家和企业要求的条件下,建立和实施项目内部的经济责任制和分配办法。

4.1.4 .2.3 几何尺寸检查及球壳板检验。

见下表:项目允许偏差检测比例检查方法曲率 ( 样板与球面间隙 ) ≤ 3mm 100% 弦长大于 2m 样板坡口角度± 2.5 ° 100% 焊缝检验尺检查弦长允差对角线交叉距离≤ 5mm 100%包角卡具、粉线、钢直尺检查长度方向± 2.5mm 100%包角卡尺和钢盘尺检查宽度方向± 2mm 100%对角线± 3mm 100%坡口钝边± 1.5mm 100% 钢直尺检查壳板厚度-0.25 ~ +2.05mm ≥ 20% 测厚仪检查球壳板周边超探JB4730-94 Ⅲ级20% 超声波探伤仪支柱直线度≤ 7.9mm 100% 粉线和钢直尺直柱与底板垂直度≤ 2mm 100% 直角尺、钢直尺4.1.4 .3 施工程序 ( 单台 ) :4.1.4 .4 现场组装及质量检验4.1.4 .4.1 采用整体组装法进行组装。

4.1.4 .4.2 组装卡具的布置与方铁的点固球片检验合格后,进行定位方铁的组焊,组焊前应画出焊接位置。

组装用定位方铁,卡具均应布置于壳板外侧,允许偏差<± 5mm , 间距 800 ~ 1000mm ,定位方铁封焊三面,锤力方向的背面不焊,用作吊耳的方铁四周满焊,必须保证焊接牢固可靠,防止吊装过程中,因吊耳脱落造成人员伤亡和球壳板损伤。

4.1.4 .4.3 支柱管组对支柱管的组对是球罐组对的关键步骤,应在现场平台上进行,球罐进行组装前焊接完,为保证赤道带组对的几何尺寸,支柱管组对的尺寸应仔细测量,如图示按下列二个方面找正。

a. 用水准仪测出六个点的水平度,以保证 1.2.3 .4 点的水平面与 5 、 6 点的水平面的水平,各点水平偏差不大于 1mm 。

b. 保证支柱的连接尺寸,以确保赤道带安装尺寸。

首先找出赤道带垂直中心线,支柱中心线,并使其吻合;然后找出赤道板的水平赤道线 A.B 分别到支柱底板的距离反复测量,调整核对 L.AC.BC 的尺寸,并使 AC 等于 BC ,经质检员检查合格后点焊,并在平台上焊接完毕,焊后再次测量从赤道线到支柱底板的长度 L ,见图示。

4.1.4 .4.4 球罐吊装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即可进行各带板的吊装,现场的起重设备,选用 25 吨汽车吊。

4.1.4 .4.5 赤道板吊装吊装前应测量基础标高,找平在基础上放好样,标出十字线,点好定位卡,并将下极带板吊放到球罐基础内。

吊装时,先吊第一块带支柱的赤道板,就位后,用 3 根钢丝绳及花兰螺丝拉紧固定,同样方法进行第二块带支柱的赤道带板的吊装,然后吊装不带支柱的赤道带板插入两个带支柱的赤道板之间,随即用卡具找正固定,依照上述方法直至赤道带闭合。

组对成环后,按技术要求进行检查,调整重点注意调整上、下环口的椭园度和周长,以利于极带的组装,且在支柱下端用水准仪测出各支柱的水准线,以便检查,调整赤道线水平度。

4.1.4 .4.6 下极带边板、侧板、中板吊装本球罐主体焊缝采用 J507 焊条,规格为Φ 3.2mm 、Φ 4mm 。

每批焊条均应有出厂合格证及理化性能、扩散氢含量的合格报告,并经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c. 焊条储存与运输*. 焊条应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房屋内,其相对湿度应小于 60% 。

;*. 焊条堆放必须垫高和离墙 300mm 以上;*. 不同型号、规格的焊条必须放在不同位置;*. 搬运和堆放时不得砸、摔,长途运输必须有严格的防潮措施,焊条必须在烘烤时方可拆包装。

d. 焊条的使用与管理*. 焊条必须有专人烘烤和发放,焊条烘干温度及烘烤开始,保温结束的时间等情况都应有详细记录;*. 焊条烘烤时应按照焊条厂说明提供的烘烤规范进行烘烤;*. 领用焊条一律使用焊条保温筒,每次领用不超过 2.5kg 。

且限 4 小时内用完, 4 小时后未用完者,应重新烘烤,但焊条重复烘烤次数不得超过 2 次;*. 一个焊条保温筒只准放入一种规格型号焊条,严禁不同规格型号的焊条混放;*. 对每次没用完回收的焊条,要严格清查归类,另放另烤,不弄乱,二次回收的焊条不得用于受压焊缝。

(2) 接头组对要求a. 坡口表面应平滑,局部凹凸应≤ 1mm ,超标者应补焊,打磨并有详细记录,坡口内及其两侧表面 20mm 内应清除铁锈、水分、油污和灰尘,不允许有焊渣、氧化皮、裂纹、分层等缺陷存在。

b. 接头型式按图纸要求。

c. 焊缝组对允差:*. 对接焊缝间隙为 2mm ,局部允差± 2mm ;*. 对接焊缝错边量不得大于 3mm ;*. 对接焊缝的棱角 ( 包括错边量 ) 焊前应≤ 7mm ,焊后应≤ 10mm ( 用弦长 1m 的样板测量 ) 。

(3) 焊接工艺要求a. 球罐焊接前 , 应按国家现行标准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b. 参加球罐施工的焊工,必须持有劳动部门颁发的相应项目的合格证,且必须熟悉焊接工艺,严格执行焊接工艺所提出的要求,否则停止施焊。

c. 当施工现埸焊接环境出现下列任一情况时,如无有效措施禁止施焊:*. 风速> 8m /s ;* 相对湿度≥ 90% ;*. 雨天及雪天;*. 施焊环境温度在- 5 ℃以下。

d. 焊工必须及时、准确、清楚地做好焊接工艺要求的各项原始记录,并在自己焊接的焊缝中部,距焊缝 50mm 处打上焊工钢印。

e. 焊条烘干规范J507 焊条烘干温度为 350 ~400 ℃,达到温度后保温 1 ~ 2 小时,烘烤时应缓慢升温,保温后随炉冷至150 ℃后移到 100 ~150 ℃低温烘箱中贮存,随用随取,严禁将焊条突然放入高温烘箱或从高温状态直接取用焊条。

f. 定位焊工艺及顺序*. 球壳上的吊耳、工卡具、拉筋板等凡与球壳焊接的工装部件均须采用与球壳板同材质或经过工艺评定的材料。

焊接时必须采用与球罐本体焊接相同的焊接工艺和焊接材料,清除上述焊件时不得损伤球壳板,清除后应打磨平滑,并进行磁粉或渗透探伤。

k. 预、后热在球壳板上动焊前必须预热,焊后必须立即后热,预热温度:150 ℃,后热温度 200 ~250 ℃,保温 1 小时,且焊后立即进行后热处理。

预热区宽度:以焊缝中心线为基准,两侧各 150 mm范围均匀加热。

预热时其预热件一定要以焊缝为中心位置,且不要放偏至一边 ( 后热时要求相同 ) 。

预热方法:液化气加热法。

l. 焊缝返修及补焊*. 当焊缝出现超标缺陷需返修时,其返修措施需得到现场施工技术负责人同意,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数不宜超过二次,超过二次返修要编返修工艺,并经与技术总负责人审批同意后方可执行,返修情况应详细记入交工资料。

*. 第一次返修可采用碳弧气刨及砂轮机清除缺陷,其余同该部位焊缝焊接工艺,但需连续焊完。

*. 第二次返修必须用砂轮机打磨清除缺陷,其余同第一次返修。

*. 为防止返修时产生夹渣等缺陷,返修部位的坡口形式应为船形。

*. 球壳表面缺陷及焊缝咬边的处理:球壳表面缺陷打磨深度大于 2mm 时,需补焊,补焊区域应进行150 ℃预热,焊后要立即进行后热处理,后热处理规范同 5.4.5 .1.(3).k 条款要求。

补焊工艺同第一次返修焊接工艺,补焊部位应用砂轮机磨成适应补焊的坡口形式,补焊深度超过 3mm 时,应对其进行超声波探伤。

缺陷经打磨、补焊后需进行表面探伤检查。

同一部位修补次数超过二次者,应编写修补技术措施并报厂技术负责人审批,同意后方可执行。

4.1.4 .5.2 焊缝检查( 1 ).焊缝外观质量检查处理:a. 焊缝外形尺寸要求:焊缝宽度比坡口每侧应增宽 1 ~ 2mm ,焊缝余高外侧 0 ~ 3mm ,内侧 0 ~ 1.5mm ,焊缝与母材连接处应园滑过渡,搭接、角接焊缝除注明者外,其余焊缝腰高不应小于薄板的厚度。

b. 焊缝不允许存在咬边。

c. 焊缝和热影响区表面不得有裂纹、气孔、凹坑和未焊满等缺陷。

d. 焊缝上的熔渣和两侧的飞溅物必须清除干净。

e. 凡不符合要求者应进行打磨和修补。

( 2 ).焊缝无损探伤按下列标准执行:超声波探伤按 JB4730-94 规定Ⅰ级合格。

射线探伤按 JB4730-94 规定Ⅱ级合格;磁粉和渗透探伤按 JB4730-94 规定Ⅰ级合格。

( 3 ).各种探伤均应有劳动部门考试合格的相应级别的探伤人员进行操作和评定,探伤报告应由二级以上探伤人员审核签字。

( 4 ).超声波与射线探伤均应在焊后 24 小时后进行。

( 5 ).磁粉探伤应在焊后 48 小时后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