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说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研说教材包括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
一、说课标包括课程总目标和内容目标。
二、说教材包括教材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和立体式整合。
三、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说课标
1、课程总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地球、地球仪地图获取地理信息
2、地理要素的作用和影响
3、世界地理概貌归纳其地理特征
4、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感知事物形成概念理解规律
2、分析判断地理事物
3、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沟通和交流
2、培养兴趣和审美情趣
3、国际合作全球意识
4、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
2、内容目标:
第一单元: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
2、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能力目标:
1、认识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
2、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第二单元:
知识目标: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拥有科学探究精神,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第三单元:
知识目标: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能力目标: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第四单元:
知识目标: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能力目标: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理解和尊重各国的文化传统。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第五单元:
知识目标:认识世界地区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二说教材
(一)教材编写意图:
1、图象与文字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提高
读图、用图的效率。
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为后面的地理学习打下
了基础。
所以要注重读图方法的培养。
2、更有利于学生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自学感知事物的所在。
也就
是变教学中的“导教”为“导学”。
3、所学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所以知识点都与生活都
密切相关,也就使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从“学习生活中
有用的地理”“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这两个基本理念为出发
点。
4、活动的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作
业要注意开放性,是注重培养不同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5、不论是哪一册的学习都是注重知识的循序渐进,都是由总到分,
由理论到实践的。
对于七上经纬度的学习,是地理学习中难度最
大的环节,但它是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的,所以更要注意学生的
认知规律,采用多种方式突破。
(二)教材编排体例
教材由章构成,每章又由课构成,每课分别由:文字系统、阅读材料、实践活动组成。
其中又有地理漫画、正文文字、地图、图像、图表等版块丰富补充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
(三)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包含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球和地图《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运动》、《地图》三课组成
第二单元陆地和海洋《大洲和大洋》、《海陆的变迁》两课组成。
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多变的天气》、《气温及气温的分布》、《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世界的气候》四个内容组成。
第四单元居民与聚落《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人口与人种》、《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三个内容构成
第五单元发展与合作《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加强国际合作》两部分内容。
(四)立体式整合
第一单元,七年级上册教材以帮助学生能够喜欢学习地理,掌握相关地理知识为教育主题。
本单元统领七上全册教材,他从宏观上介绍有关地理知识和人类发展的关系。
后几个单元分别介绍了天气、人口,国家发展的相关内容。
从
各个角度补充第一单元的内容。
第一单元为后四个单元作了很好的铺垫.第二、三、四个单元分别从地理概念出发。
全面解说地理知识对于人类以及人类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五单元通过前四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学习地理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本单元中在树立学生公平意识,培养学生正义感。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打下坚实基础。
所以本单元既是前几个单元内容的延伸,也是对前几个单元内容的合力提升
地理知识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互相渗透,层层递进
由此看出地理每一个地理要素的学习都是由总到分,由整体到局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掌握各地理要素间的关系。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1、选择多种多样的地理教学方式方法
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课堂模式:课前预习、学案导学、合作探究、走进生活、巩固提升。
2、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媒体的运用。
突出地理学的“地域
性”和“综合性”特点包括: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3、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包括:预习学案、精讲点拨、记忆技巧、解题思路。
(二)评价建议
1、教师教学评价、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
包括:创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促自身专业成长与发展、促学生个性心理发展。
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过程
学生科学方法掌握状况和探索性活动的水平
学生对地理概念、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理解水平
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学生学习评价,包括:学习参与度、心理成长度、课内感悟、课外实践。
(三)课程开发和利用
1、教材资源:阅读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地理活动等四个版块对于巩固学生的课堂知识和扩大知识面,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好处。
2、课外资源:图书馆报刊杂志、地理课外活动小组、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自制教具、实物模型、实物材料设备。
如让学生自主学做地球仪。
小组合作在课外时间重做课本上能做的各种实验。
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的感悟: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更成为快乐的源泉;
让每一次地理学习都成为
一次心灵的旅行;
让每一次交流都是智慧与心灵的碰撞。
白音他位苏木中学
李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