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建设项目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编制:日期:年月日审核:日期:年月日审批:日期:年月日编制单位:XXXX建设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1)1.1 分部分项工程概况 (1)1.2 施工平面布置 (2)1.3 施工要求 (2)1.4 技术保证条件 (3)第二章编制依据 (4)2.1 相关法律、法规 (4)2.2 规范性文件 (4)2.3 行业标准 (4)2.4 规范及图纸(国标图集) (5)2.5 其它 (5)第三章施工计划 (6)3.1 施工进度计划 (6)3.2 材料与设备计划 (6)第四章施工工艺技术 (8)4.1 技术参数 (8)4.2 工艺流程 (8)4.3 施工方法 (10)4.4 混凝土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4)4.5 检查验收 (15)第五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6)5.1 组织保障 (16)5.2 技术措施 (17)5.2.1 建立安全领导小组 (17)5.2.2 保证措施 (17)5.3 应急预案 (18)5.4 监测监控 (20)第六章劳动力计划 (20)第七章成品保护 (21)第八章质量常见问题的防治 (22)第九章缺陷修补 (23)第一章工程概况1.1 分部分项工程概况工程名称:XXX建设项目(第一标段)建设单位:XXX设计单位:XXXXX集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XXXXXX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本工程为综合主楼采用框架结构;裙楼采用钢框架结构。
各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如下表:1.2 施工平面布置本工程拟采用汽车泵来输送混凝土,其位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可以多次移动,保证混凝土的有效时间。
1.3 施工要求1、砼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1)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检查模板及其支撑。
(3)请监理人员对隐蔽部位进行验收,填好隐蔽验收记录。
严格执行砼浇灌令制度。
(4)检查砼浇筑设备的完好性。
(5)填写砼搅拌通知单,通知搅拌台所要浇筑砼的强度等级、配合比、搅拌量及浇筑时间。
(6)浇筑砼时应铺好跳板,跳板应支在预先做好的钢筋架上,不得铺放在钢筋网片上。
跳板具有一定宽度,方便工人操作安全,待砼浇到一定位置后,随浇随撤掉钢筋架。
混凝土浇筑通道示意图(实际采用钢筋焊接的通道,可重复利用)(7)混凝土浇筑前应有专业工长在柱子的四周抄好标高控制点,用红色油漆画好,确保施工过程中板面平整度、厚度的控制。
2、砼施工顺序(1)水平方向砼施工顺序从山墙开始沿数字轴退式浇筑。
(2)竖向砼施工顺序砼施工竖向顺序:(墙)柱→梁→板。
1.4 技术保证条件(1)砼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3m时必须采取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
(2)浇筑砼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筋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40㎝。
(3)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
振捣上一层时应差入下层50mm,已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表面振动器(或称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4)浇混凝土应连续进行。
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
(5)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正完好。
(6)板面混凝土浇筑前,应放置马镫(预制圆柱体同等级混凝土块或钢筋加工形成或者其他形式的马镫),按要求在板底放置碎的大理石做钢筋保护层垫块,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浇筑。
第二章编制依据2.1 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5)《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条例》(7)《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建设部令81号)(8)其他的相关国家规范、规程、规定以及相关法规政策2.2 规范性文件(1)《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2)《建筑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责任十项规定》(3)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3 行业标准(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2)《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13)(3)《建筑施工作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JGJ184-2009)(4)《岩土工程验收和质量评定标准》(YB9010-98)以上标准若有最新标准执行新标准2.4 规范及图纸(国标图集)2.4.1 规范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0)5、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2006)6、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2006)7、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JGJ/T55-2011)8、混凝土减水剂质量标准和试验方法(JGJ56-84)9、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2006)2.4.2 规程(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2.4.3 设计图纸(1)施工总平面图(2)XXX建设项目施工图2.5 其它(1)《XXX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现场实际条件和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三章施工计划3.1 施工进度计划混凝土施工过程,根据主体结构的施工进度,合理进行浇筑。
3.2 材料与设备计划设备:汽车泵由混凝土供应公司提供。
汽车泵(电泵)1台、插入式振捣器(2~3个)、抹子(2~3个)、平板振动器1台、磨光机2台。
材料计划:第四章施工工艺技术4.1 技术参数1、和易性,是混凝土拌合物的一种综合性的技术性质,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三方面。
2、坍落度:160±20mm3、水胶比:0.444、水泥量:根据不同等级的混凝土进行配制5、砂率:46%6、强度:C45、C40、C35、C30、C20、C157、混凝土耐久性:满足设计要求8、混凝土密度:满足设计要求地下室、顶板及基础底版均采用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P6;地下室外墙,顶板及基础底板均在混凝土中掺加sy-g、抗裂挤和微膨胀剂;掺加含量由相关产品参数确定或者8%-12%。
桩基础采用水下细石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4.2 工艺流程4.2.1工艺流程:作业准备→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振捣→拆模、养护1、混凝土搅拌:采用自落式搅拌机,加料顺序宜为,先加l/2用水量,然后加石子、水泥、砂搅拌1min,再加剩余1/2用水量继续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1.5min,掺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
2、混凝土运输:混凝土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延续时间尽量缩短,根据气温宜控制在0.5~lh之内。
当采用混凝土时,应充分搅拌后再卸车,不允许任意加水,混凝土发生离析时,浇筑前应二次搅拌,已初凝的混凝土不应使用。
3、混凝土浇筑、振捣:墙体浇筑混凝土前,在底部接槎处先浇筑5cm厚与墙体混凝土成份相同的水泥砂浆或减石子混凝土。
用铁锹均匀入模,不应用吊斗直接灌入模内。
第一层浇筑高度控制在50cm左右,以后每次浇筑高度不应超过1m;分层浇筑、振捣。
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
墙体连续进行浇筑,间隔时间不超过2h。
墙体混凝土的施工缝宜设在门洞过梁跨中1/3区段。
当采用平模时或留在内纵横墙的交界处,墙应留垂直缝。
接槎处应振捣密实。
浇筑时随时清理落地灰。
洞口浇筑时,使洞口两侧浇筑高度对称均匀,振捣棒距洞边30cm 以上,宜从两侧同时振捣,防止洞口变形。
大洞口下部模板应开口,并补充混凝土及振捣。
外砖内模、外板内模大角及山墙构造柱应分层浇筑,每层不超过50cm,内外墙交界处加强振捣,保证密实。
外砖内模应采取措施,防止外墙鼓胀。
4、振捣: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应小于50cm,门洞口两侧构造柱要振捣密实,不得漏振。
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达到要求,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预埋管、外墙板空腔防水构造等,发现有变形、移位,各有关工种相互配合进行处理。
墙上口找平: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将上口甩出的钢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预定标高线,将表面找干。
预制模板安装宜采用硬架支模,上口找平时,使混凝土墙上表面低于预制模板下皮标高3~5cm。
5、拆模养护:常温时混凝土强度大于1.2MPa,冬期时掺防冻剂,使混凝土强度达到4MPa时拆模,保证拆模时。
墙体不粘模、不掉角、不裂缝,及时修整墙面、边角。
常温及时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d,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湿润。
4.3 施工方法地下室及筏板基础施工阶段,混凝土浇筑采用汽车泵进行混凝土施工,地下室施工完成,根据现场情况拟采用电泵进行混凝土浇筑。
地下室施工分区与后浇带位置为界,分前后两次进行地下室混凝土施工,进入主体后柱、梁板整体一次性施工。
4.3.1 桩基础混凝土施工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由桩基础专业分包单位进行操作施工,施工过程中,由电泵通过输送管进行浇筑,浇筑过程是控制混凝土用量,防止多余混凝土挤压排除,造成浪费。
4.3.2 筏板及基础混凝土施工1、柱的混凝土浇筑(1)柱浇筑前底部应先填以5~10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减石子砂浆,柱混凝土应分层振捣,实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振捣棒不等触动钢筋和预埋件。
除上面振捣外,下面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
(2)柱高在3m之内,可在柱顶直接下灰浇筑,超过3m时应采取措施(用串桶)或在模板侧面开门子洞安装斜溜槽分段浇筑。
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m,每段混凝土浇筑后将门子洞模板封闭严实,并用箍箍牢。
(3)柱子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如需留施工缝时应留在主梁下面。
无梁楼板应留在柱帽下面。
在与梁板整体浇筑时,应在柱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
(4)浇筑完毕后,应随时将伸出的塔接钢筋整理到位。
2、梁、板混凝土浇筑(1)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
(2)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浇筑此处混凝土时宜用小粒径石子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并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