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直线34y x =-+沿x 轴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直线函数表达式为( )A .31y x =-+B .32y x =-+C .31y x =--D .32y x =-- 2.若分式15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 ) A .5x ≠B .5x =C .5x >D .5x < 3.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作三角形,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1,2,5B .3,4,5C .3,6,9D .23,7,61 4.如图,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OABC 沿x 轴正方向连续翻转2020次,点A 依次落在点1A 、2A 、3A 、4A …2020A 的位置上,则点2020A 的坐标为( )A .2019,0()B .2019,1()C .2020,0()D .2020,1()5.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1.5,2.5,3B .1,3,2C .6,8,10D .3,4,5 6.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0,AG=CH=8,BG=DH=6,连接GH ,则线段GH 的长为( )A .2.8B .2C .2.4D .3.5 7.2x -x 的取值范围( ) A .x≥2 B .x≤2C .x >2D .x <28.下列以a 、b 、c 为边的三角形中,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 =4,b =5,c =6B .a =5,b =6,c =8C .a =12,b =13,c =5D .a =1,b =1,c 39.估算x 5 )A .0<x <1B .1<x <2C .2<x <3D .3<x <410.下列各组数是勾股数的是( )A .6,7,8B .1,3,2C .5,4,3D .0.3,0.4,0.5二、填空题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mx n =+的图像与y kx b =+的图像交于点(1,2)P -,则方程组,y mx n y kx b=+⎧⎨=+⎩的解为________.12.如图,D 在BC 边上,△ABC ≌△ADE ,∠EAC =40°,则∠B 的度数为_____.13.矩形ABCD 中,其中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0,0)、(5,0)、(5,3),则第四个顶点的坐标是______.1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 =90°,AD =4,连接BD ,BD ⊥CD ,∠ADB =∠C .若P 是BC 边上一动点,则DP 长的最小值为 .15.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70゜,则其顶角的度数为_____ .16.计算:52x x ⋅=__________.17.如图,在Rt ABC △中,90B ∠=︒,30A ∠=︒,DE 垂直平分斜边AC ,交AB 于D ,E 是垂足,连接CD ,若1BD =,则AC 的长是__________.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1,1A ,()1,1B -,()1,2C --,()1,2D -.把一条长为2020个单位长度且没有弹性的细线(线的粗细忽略不计)的一端固定在点A 处,并按A B C D A -----…的规律紧绕在四边形ABCD 的边上,则细线另一端所在位置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19.若直线y x m =+与直线24y x =-+的交点在y 轴上,则m =_______.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2x 与y=kx+b 的图象交于点P (m ,2),则不等式kx+b >﹣2x 的解集为_____.三、解答题21.计算: ()03420121-- (21383322++. 22.某天早上爸爸骑车从家送小明去上学.途中小明发现忘带作业本,于是他立即下车,下车后的小明匀速步行继续赶往学校,同时爸爸加快骑车速度,按原路匀速返回家中取作业本(拿作业本的时间忽略不计),紧接着以返回时的速度追赶小明.最后两人同时达到学校. 如图是小明离家的距离()y m 与所用时间()min x 的函数图像.请结合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家与学校距离为______m ,小明步行的速度为______/min m ;(2)求线段AB 所表示的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3)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爸爸离家的距离()y m 与所用时间()min x 的关系的图像.(标注..相关数据....) 23.如图1,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B 分别在x 、y 轴的正半轴上,将线段AB 绕点B 顺时针旋转90°,点A 的对应点为点C .(1)若A (6,0),B (0,4),求点C 的坐标;(2)以B 为直角顶点,以AB 和OB 为直角边分别在第一、二象限作等腰Rt △ABD 和等腰Rt △OBE ,连DE 交y 轴于点M ,当点A 和点B 分别在x 、y 轴的正半轴上运动时,判断并证明AO 与MB 的数量关系.24.王阿姨到超市购买大米,元旦前按原价购买,用了105元,元旦后,这种大米8折出售,她用168元又买了一些,两次一共购买了45kg ,这种大米的原价是多少?25.已知坐标平面内的三个点(1,3)A ,(3,1)B ,(0,0)O ,把ABO ∆向下平移3个单位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得DEF ∆.(1)画出DEF ∆;(2)DEF ∆的面积为 .四、压轴题26.如图,已知A(3,0),B(0,-1),连接AB,过B点作AB的垂线段BC,使BA=BC,连接AC(1)如图1,求C点坐标;(2)如图2,若P点从A点出发沿x轴向左平移,连接BP,作等腰直角BPQ,连接CQ,当点P在线段OA上,求证:PA=CQ;(3)在(2)的条件下若C、P,Q三点共线,直接写出此时∠APB的度数及P点坐标27.问题背景:(1)如图1,已知△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求证:DE=BD+CE.拓展延伸:(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请写出DE、BD、CE三条线段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证明)实际应用:(3)如图,在△ACB中,∠ACB=90°,AC=BC,点C的坐标为(-2,0),点A 的坐标为(-6,3),请直接写出B 点的坐标.28.某校七年级数学兴趣小组对“三角形内角或外角平分线的夹角与第三个内角的数量关系”进行了探究.(1)如图1,在△ABC 中,∠ABC 与∠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P ,∠A =64°,则∠BPC = ;(2)如图2,△ABC 的内角∠ACB 的平分线与△ABC 的外角∠ABD 的平分线交于点E .其中∠A =α,求∠BEC .(用α表示∠BEC );(3)如图3,∠CBM 、∠BCN 为△ABC 的外角,∠CBM 、∠BCN 的平分线交于点Q ,请你写出∠BQC 与∠A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4)如图4,△ABC 外角∠CBM 、∠BCN 的平分线交于点Q ,∠A=64°,∠CBQ ,∠BCQ 的平分线交于点P ,则∠BPC= ゜,延长BC 至点E ,∠ECQ 的平分线与BP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R ,则∠R= ゜.2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点(,)P a b 和点(,)Q a b ',给出如下定义:若1,(2),(2)b a b b a -≥⎧=<⎩'⎨当时当时,则称点Q 为点P 的限变点.例如:点(2,3)的限变点的坐标是(2,2),点(2,5)--的限变点的坐标是(2,5)-,点(1,3)的限变点的坐标是(1,3).(1)①点(3,1)-的限变点的坐标是________;②如图1,在点(2,1)A -、(2,1)B 中有一个点是直线2y =上某一个点的限变点,这个点是________;(填“A ”或“B ”)(2)如图2,已知点(2,2)C --,点(2,2)D -,若点P 在射线OC 和OD 上,其限变点Q 的纵坐标b '的取值范围是b m '≥或b n '≤,其中m n >.令s m n =-,直接写出s 的值. (3)如图3,若点P 在线段EF 上,点(2,5)E --,点(,3)F k k -,其限变点Q 的纵坐标b '的取值范围是25b '-≤≤,直接写出k 的取值范围.30.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意两点A (a ,b ),B (c ,d ),若点T (x ,y )满足x =3+a c ,y =3+b d ,那么称点T 是点A 和B 的融合点.例如:M (﹣1,8),N (4,﹣2),则点T (1,2)是点M 和N 的融合点.如图,已知点D (3,0),点E 是直线y =x +2上任意一点,点T (x ,y )是点D 和E 的融合点.(1)若点E 的纵坐标是6,则点T 的坐标为 ;(2)求点T (x ,y )的纵坐标y 与横坐标x 的函数关系式:(3)若直线ET 交x 轴于点H ,当△DTH 为直角三角形时,求点E 的坐标.【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分析】根据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的平移规律解题.【详解】解:把直线34y x =-+沿x 轴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直线函数表达式为3(2)4y x =-++,整理得:32y x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的平移变换,属于简单题,熟悉直线的平移规律是解题关键.2.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分式的定义即可求解.【详解】依题意得50x -≠,解得5x ≠,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分式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分式的性质.3.C解析:C【解析】【分析】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详解】解:A 、∵12+222,故A 选项能构成直角三角形;B 、∵32+42=52,故B 选项能构成直角三角形;C 、∵32+62≠92,故C 选项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D 、∵72+()22,故D 选项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4.A解析:A【解析】根据题意分别求出1A 、2A 、3A 、4A …横坐标,再总结出规律即可得出.【详解】解:根据规律1A (0,1)、2A (2,1)、3A (3,0)、4A (3,0),5A (4,1)、6A (6,1)、7A (7,0)、8A (7,0) …每4个一个循环,可以判断2020A 在505次循环后与4A 一致,即与2019A 相等,坐标应该是(2019,0)故选 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通过图形观察规律的能力,并根据规律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5.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别判断即可.【详解】解:A 、2221.5 2.5=8.53+≠,故A 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B 、22212+=,故B 能构成直角三角形;C 、22268=10+,故C 能构成直角三角形;D 、22234=5+,故D 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6.B解析:B【解析】【分析】延长BG 交CH 于点E ,根据正方形的性质证明△ABG ≌△CDH ≌△BCE ,可得GE=BE-BG=2,HE=CH-CE=2,∠HEG=90°,从而由勾股定理可得GH 的长.【详解】解:如图,延长BG 交CH 于点E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C=90°,AB=CD=10,∵AG=8,BG=6,∴AG2+BG2=AB2,∴∠AGB=90°,∴∠1+∠2=90°,又∵∠2+∠3=90°,∴∠1=∠3,同理:∠4=∠6,在△ABG和△CDH中,AB=CD=10AG=CH=8BG=DH=6∴△ABG≌△CDH(SSS),∴∠1=∠5,∠2=∠6,∴∠2=∠4,在△ABG和△BCE中,∵∠1=∠3,AB=BC,∠2=∠4,∴△ABG≌△BCE(ASA),∴BE=AG=8,CE=BG=6,∠BEC=∠AGB=90°,∴GE=BE-BG=8-6=2,同理可得HE=2,在Rt△GHE中,2222GH GE HE=+=+=2222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综合运用,通过证三角形全等得出△GHE为直角三角形且能够求出两条直角边的长是解题的关键.7.A解析:A【解析】【分析】二次根式有意义,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即x-2≥0,解不等式求x 的取值范围.【详解】∴x−2≥0,解得x≥2.故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8.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符合a 2+b 2=c 2即可.【详解】解:A 、因为42+52=41≠62,所以以a 、b 、c 为边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B 、因为52+62≠82,所以以a 、b 、c 为边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C 、因为122+52=132,所以以a 、b 、c 为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D 、因为12+12≠)2,所以以a 、b 、c 为边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9.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23,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无理数的估值,熟练掌握,即可解题.10.C解析:C【解析】【分析】欲求证是否为勾股数,这里给出三边的长,只要验证222+=a b c 即可.【详解】解:A 、222768+≠,故此选项错误;BC 、222345+=,故此选项正确;D 、0.3,0.4,0.5,勾股数为正整数,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数的概念,一般是指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三个正整数.验证两条较小边的平方和与最大边的平方之间的关系,从而作出判断.二、填空题11.【解析】【分析】利用方程组的解就是两个相应的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进行判断.【详解】∵函数的图像与的图像交于点,则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解析:12x y =-⎧⎨=⎩【解析】【分析】利用方程组的解就是两个相应的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进行判断.【详解】∵函数y mx n =+的图像与y kx b =+的图像交于点(1,2)P -,则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y mx n y kx b =+⎧⎨=+⎩的解是12x y =-⎧⎨=⎩, 故答案为:12x y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方程组的解就是使方程组中两个方程同时成立的一对未知数的值,而这一对未知数的值也同时满足两个相应的一次函数式,因此方程组的解就是两个相应的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12.70°.【解析】【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AD,∠BAC=∠DAE,求出∠BAD=∠EAC=4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ADB,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ABC解析:70°.【解析】【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AD,∠BAC=∠DAE,求出∠BAD=∠EAC=4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ADB,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ABC≌△ADE,∴AB=AD,∠BAC=∠DAE,∴∠BAC﹣∠DAC=∠DAE﹣∠DAC,∴∠BAD=∠EAC,∵∠EAC=40°,∴∠BAD=40°,∵AB=AD,∴∠B=∠ADB=12(180°﹣∠BAD)=70°,故答案为:70°.【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点,能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AD和求出∠BAD=∠EAC是解此题的关键.13.(0,3)【解析】【分析】画图分析,由矩形的性质求得第四点的坐标,再解答.【详解】如图,根据图形易知第四点的坐标是(0,3).故填:(0,3).【点睛】用到的知识点为:矩形的邻边垂直解析:(0,3)【解析】【分析】画图分析,由矩形的性质求得第四点的坐标,再解答.【详解】如图,根据图形易知第四点的坐标是(0,3).故填:(0,3).【点睛】用到的知识点为:矩形的邻边垂直,对边平行.本题画出图后可很快求解.14.4【解析】如图,过点D作DE⊥BC于点E,当DP=DE时,DP最小,∵BD⊥DC,∠A=90°,∴∠DEB=∠DEC=90°=∠A,∠BDC=90°,∴∠C+∠CDE=90°,∠CDE+解析:4【解析】如图,过点D作DE⊥BC于点E,当DP=DE时,DP最小,∵BD⊥DC,∠A=90°,∴∠DEB=∠DEC=90°=∠A,∠BDC=90°,∴∠C+∠CDE=90°,∠CDE+∠BDE=90°,∴∠BDE=∠C,又∵∠ADB=∠C,∴∠ADB=∠BDE,∴在△ABD和△EBD中A DEBADB BDEBD BD∠=∠⎧⎪∠=∠⎨⎪=⎩,∴DE=AD=4,即DP 的最小值为4.15.70°或40°【解析】【分析】分顶角是70°和底角是70°两种情况求解即可.【详解】当70°角为顶角,顶角度数即为70°;当70°为底角时,顶角=180°-2×70°=40°.答案为:解析:70°或40°【解析】【分析】分顶角是70°和底角是70°两种情况求解即可.【详解】当70°角为顶角,顶角度数即为70°;当70°为底角时,顶角=180°-2×70°=40°.答案为: 70°或40°.【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属于基础题,若题目中没有明确顶角或底角的度数,做题时要注意分情况进行讨论,这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16.【解析】【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的法则即可得解.【详解】,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熟练掌握相关运算公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解析:7x【解析】【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的法则即可得解.【详解】52527x x x x +⋅==,故答案为:7x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熟练掌握相关运算公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7.【解析】解:,,∴.又∵垂直平分,∴,.∵,∴,∴,,.由勾股定理可得.故答案为.解析:【解析】解:90B ∠=︒,30A ∠=︒,∴60ACB ∠=︒.又∵DE 垂直平分AC ,∴CD AD =,30ACD A DCB ∠=∠=︒=∠.∵1BD =,∴2CD AD ==,∴3AB =,30A ∠=︒,12BC AC =.由勾股定理可得AC =故答案为 18.【解析】【分析】根据各个点的坐标,分别求出AB 、BC 、CD 和DA 的长,即可求出细线绕一圈的长度,然后用2020除以细线绕一圈的长度即可判断.【详解】解:∵,,,∴AB=2,BC=3,CD解析:()1,1【解析】【分析】根据各个点的坐标,分别求出AB 、BC 、CD 和DA 的长,即可求出细线绕一圈的长度,然后用2020除以细线绕一圈的长度即可判断.【详解】解:∵()1,1A ,()1,1B -,()1,2C --,()1,2D -∴AB=2,BC=3,CD=2,DA=3∴细线绕一圈所需:AB+BC+CD+DA=10个单位长度2020÷10=202(圈),即细线正好绕了202圈故细线另一端所在位置正好为点A ,它的坐标为()1,1故答案为:()1,1.【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探索点的坐标规律题,掌握把坐标转化为线段的长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9.4【解析】【分析】先求出直线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0,4),然后根据两直线相交的问题,把(0,4)代入即可求出m 的值.【详解】解:当x=0时,=4,则直线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0,4),把(解析:4【解析】【分析】先求出直线24y x =-+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0,4),然后根据两直线相交的问题,把(0,4)代入y x m =+即可求出m 的值.【详解】解:当x=0时,24y x =-+=4,则直线24y x =-+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0,4), 把(0,4)代入y x m =+得m=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的问题: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就是由这两条直线相对应的一次函数表达式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若两条直线是平行的关系,那么他们的自变量系数相同,即k 值相同.20.x >﹣1【解析】【分析】先利用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确定P 点坐标,然后观察函数图象得到,当x >﹣1时,直线y=﹣2x 都在直线y=kx+b 的下方,于是可得到不等式kx+b >﹣2x 的解集.【详解】当解析:x >﹣1【解析】【分析】先利用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确定P 点坐标,然后观察函数图象得到,当x >﹣1时,直线y =﹣2x 都在直线y =kx +b 的下方,于是可得到不等式kx +b >﹣2x 的解集.【详解】当y =2时,﹣2x =2,x =﹣1,由图象得:不等式kx +b >﹣2x 的解集为:x >﹣1,故答案为x >﹣1.【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从函数的角度看,就是寻求使一次函数y =kx +b 的值大于(或小于)﹣2x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从函数图象的角度看,就是确定直线y =kx +b 在﹣2x 上(或下)方部分所有的点的横坐标所构成的集合.三、解答题21.(1)4;(2)22+. 【解析】【分析】(1)先进行开平方,0次幂以及开立方运算,再进行加减运算即可;(2)先化简各个含根号的式子,再合并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1)原式=2+1+1=4;(2)原式2=22+. 【点睛】本题考查实数的相关运算,掌握基本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2.(1)2500,100;(2)100500y x =+;(3)见解析【解析】【分析】(1)看图得到小明家与学校距离为2500米,小明步行路程为(2500-1000)米,步行时间为(20-5)分,从而求出小明的步行速度;(2)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3)由题意分析,爸爸在点(5,1000)处返回家中,再至爸爸到达学校共用时15分,行驶2500+1000=3500米,所以可以求出此时爸爸的速度为3500700153=米/分,然后求出爸爸返回家中时间为70030100037÷=分,所以爸爸于开始出发后的3065577+=分到达家中,从而画出爸爸离家的距离()ym 与所用时间()min x 的关系的图像.【详解】 解:(1)有图可知:小明家与学校距离为2500米,小明步行路程为(2500-1000)米,步行时间为(20-5)分 ∴小明的步行速度为25001000100205-=-米/分 故答案为:2500;100 (2)设AB 的表达式为y kx b =+,将A 、B 分别代入AB 的表达式得到51000202500k b k b +=⎧⎨+=⎩,解得100500k b =⎧⎨=⎩. ∴表达式100500y x =+.(3)由题意,爸爸在点(5,1000)处返回家中,∵最后两人同时达到学校所以爸爸从开始返回家中至到达学校共用时15分,行驶2500+1000=3500米,所以此时爸爸的速度为3500700153=米/分,爸爸返回家中时间为70030100037÷=分,所以爸爸于开始出发后的3065577+=分到达家中即函数图像过点(657,0)(20,2500)如图:【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理清图中每个关键点的实际含义,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是本题的解题关键.23.(1)C(-4,-2);(2)AO= 2MB.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过C点作y轴的垂线段,垂足为H点,证明△ABO≌△BCH,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结合C在第三象限即可求得C点坐标;(2)过D点作DN⊥y轴于点N,证明△DBN≌△BAO,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BN=AO,DN=BO,再证明△DMN≌△EMB,可得MN=MB,于是可得AO=2MB.【详解】(1)解:过C点作y轴的垂线段,垂足为H点.∴∠BHC=∠AOB=90°,∵A(6,0),B(0,4)∴OA=6,OB=4∵∠ABC=90°,∴∠ABO+∠OBC=90°,又∠ABO+∠OAB=90°,∴∠OBC=∠OAB,∵在△ABO和△BCH中BHC AOBOBC OABAB BC∠=∠⎧⎪∠=∠⎨⎪=⎩∴△ABO≌△BCH,∴AO=BH=6,CH=BO=4,∴OH=2,∴C(-4,-2).(2)AO= 2MB.过D点作DN⊥y轴于点N,∴∠BND=∠AOB=90°,∵△ABD、△OB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D=∠OBE=90°,AB=BD,BO=BE,∴∠DBN+∠ABO=∠BAO+∠ABO=90°,∴∠DBN=∠BAO,∴△DBN≌△BAO,∴BN=AO,DN=BO,在△DMN和△EMB中,∵DN=BO=BE,∠DNM=∠EBM,∠DMN=∠EMB,∴△DMN≌△EMB,∴MN=MB=12BN=12AO∴AO=2MB.【点睛】本题考查坐标与图形,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能正确作出辅助线,并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4.7元/千克【解析】【分析】设这种大米原价是每千克x元,根据题意列出分式方程,解出并检验即可.【详解】解:设这种大米原价是每千克x元,根据题意得:105168450.8x x+=,解得x=7 经检验x=7是原分式方程的解,答:这种大米的原价是7元/千克.【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弄清题意,找准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25.(1)见详解;(2)4.【解析】【分析】(1)根据点的平移规律: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可以直接算出A、B、O三个对应点D、E、F的坐标,然后画出图形即可;(2)把△DEF放在一个矩形中,利用矩形的面积减去周围多余三角形的面积即可.【详解】解:(1)∵点A(1,3),B(3,1),O(0,0),∴把△ABO向下平移3个单位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A、B、O三个对应点D(1+2,3-3)、E(3+2,1-3)、F(0+2,0-3),即D(3,0)、E(5,-2)、F(2,-3);如图:(2)△DEF的面积:11133131322=9 1.5 1.52=4 22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变化,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移后点的变化规律.四、压轴题26.(1)(1,-4);(2)证明见解析;(3)()135,1,0APB P ︒∠= 【解析】【分析】(1)作CH ⊥y 轴于H ,证明△ABO ≌△BCH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H=OA=3,CH=OB=1,求出OH ,得到C 点坐标;(2)证明△PBA ≌△QBC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PA=CQ ;(3)根据C 、P ,Q 三点共线,得到∠BQC=135°,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PA=∠BQC=135°,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OP ,得到P 点坐标.【详解】解:(1)作CH ⊥y 轴于H ,则∠BCH+∠CBH=90°,因为AB BC ⊥,所以.∠ABO+∠CBH=90°,所以∠ABO=∠BCH ,在△ABO 和△BCH 中,ABO BCH AOB BHC AB BC ∠=∠⎧⎪∠=∠⎨⎪=⎩ABO BCH ∴∆≅∆:BH=OA=3,CH=OB=1,:OH=OB+BH=4,所以C 点的坐标为(1,-4);(2)因为∠PBQ=∠ABC=90°,,PBQ ABQ ABC ABQ PBA QBC ∴∠-=∠-∠∴∠=∠在△PBA 和△QBC 中,BP BQ PBA QBC BA BC =⎧⎪∠=∠⎨⎪=⎩PBA QBC ∴∆≅∆:.PA=CQ ;(3) ()135,1,0APB P ︒∠= BP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BQP=45°,当C 、P ,Q 三点共线时,∠BQC=135°,由(2)可知,PBA QBC ∴∆≅∆;所以∠BPA=∠BQC=135°,所以∠OPB=45°,所以.OP=OB=1,所以P 点坐标为(1,0)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7.(1)证明见解析;(2)DE =BD +CE ;(3)B(1,4)【解析】【分析】(1)证明△ABD ≌△CA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E=BD ,AD=CE ,结合图形解答即可;(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角的定义证明∠ABD=∠CAE ,证明△ABD ≌△CA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E=BD ,AD=CE ,结合图形解答即可;(3)根据△AEC ≌△CFB ,得到CF=AE=3,BF=CE=OE-OC=4,根据坐标与图形性质解答.【详解】(1)证明:∵BD ⊥直线m ,CE ⊥直线m ,∴∠ADB =∠CEA =90°∵∠BAC =90°∴∠BAD +∠CAE =90°∵∠BAD +∠ABD =90°∴∠CAE =∠ABD∵在△ADB 和△CEA 中ABD CAE ADB CEA AB CA ∠=∠⎧⎪∠=∠⎨⎪=⎩∴△ADB ≌△CEA (AAS )∴AE =BD ,AD =CE∴DE =AE +AD =BD +CE即:DE =BD +CE(2)解:数量关系:DE =BD +CE理由如下:在△ABD 中,∠ABD=180°-∠ADB-∠BAD ,∵∠CAE=180°-∠BAC-∠BAD ,∠BDA=∠AEC ,∴∠ABD=∠CAE ,在△ABD 和△CAE 中,ABD CAE BDA AEC AB CA ∠∠⎧⎪∠∠⎨⎪⎩=== ∴△ABD ≌△CAE (AAS )∴AE=BD ,AD=CE ,∴DE=AD+AE=BD+CE ;(3)解:如图,作AE ⊥x 轴于E ,BF ⊥x 轴于F ,由(1)可知,△AEC ≌△CFB ,∴CF=AE=3,BF=CE=OE-OC=4,∴OF=CF-OC=1,∴点B 的坐标为B (1,4).【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8.(1) 122°;(2)12BEC α∠=;(3)01902BQC A ;(4)119,29 ; 【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角平分线的定义;(2)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用A ∠与1∠表示出2∠,再利用E ∠与1∠表示出2∠,于是得到结论;(3)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表示出EBC ∠与ECB ∠,然后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整理即可得解;(4)根据(1),(3)的结论可以得出∠BPC 的度数;根据(2)的结论可以得到∠R 的度数. 【详解】解:(1)BP 、CP 分别平分ABC ∠和ACB ∠, 12PBC ABC ∴∠=∠,12PCB ACB ∠=∠, 180()BPC PBC PCB ∴∠=︒-∠+∠11180()22ABC ACB =︒-∠+∠, 1180()2ABC ACB =︒-∠+∠, 1(180180)2A =︒-︒-∠, 1180902A =-︒+︒∠,9032122,故答案为:122︒;(2)如图2示,CE 和BE 分别是ACB ∠和ABD ∠的角平分线,112ACB ∴∠=∠,122ABD ∠=∠, 又ABD ∠是ABC ∆的一外角,ABD A ACB ∴∠=∠+∠,112()122A ABC A ∴∠=∠+∠=∠+∠, 2∠是BEC ∆的一外角,112111222BEC A A α∴∠=∠-∠=∠+∠-∠=∠=; (3)1()2QBC A ACB ∠=∠+∠,1()2QCB A ABC ∠=∠+∠, 180BQC QBC QCB ∠=︒-∠-∠,11180()()22A ACB A ABC =︒-∠+∠-∠+∠, 11180()22A A ABC ACB =︒-∠-∠+∠+∠, 结论1902BQC A ∠=︒-∠. (4)由(3)可知,119090645822BQCA , 再根据(1),可得180()BPC PBC PCB 1118022QBC QCB 1180902Q 118090582 119;由(2)可得:11582922R Q ;故答案为:119,29.【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与内角和定理,熟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题的关键.29.(1)①)3,1;②B ;(2)3s =;(3)59k ≤≤. 【解析】【分析】(1)利用限变点的定义直接解答即可;(2)先利用逆推原理求出限变点(2,1)A -、(2,1)B 对应的原来点坐标,然后把原来点坐标代入到2y =,满足解析式的就是答案;(3)先OC OD ,的关系式,再求出点P 的限变点Q 满足的关系式,然后根据图象求出m n ,的值,从而求出s 即可;(4)先求出线段EF 的关系式,再求出点P 的限变点Q 所满足的关系式,根据图像求解即可.【详解】解:(1)①∵32a =, ∴11b b ==-=', ∴坐标为:()3,1, 故答案为:()3,1; ②∵对于限变点来说,横坐标保持不变,∴限变点(2,1)A -对应的原来点的坐标为:()2,1-或()21--,, 限变点(2,1)B 对应的原来点的坐标为:()2,2,∵()2,2满足2y =,∴这个点是B ,故答案为:B ;(2)∵点C 的坐标为(2,2)--,∴OC 的关系式为:()0y x x =≤,∵点D 的坐标为(2,2)-,∴OD 的关系式为:()0y x x =-≥,∴点P 满足的关系式为:()()00x x y x x ≤⎧⎪=⎨->⎪⎩, ∴点P 的限变点Q 的纵坐标满足的关系式为:当2x ≥时:1b x '=--,当02x <<时:b x x '=-=,当0x ≤时,b x x '==-,图像如下:通过图象可以得出:当2x ≥时,3b '≤-,∴3n =-,当2x <时,0b '≥,∴0m =,∴()033s m n =-=--=;(3)设线段EF 的关系式为:()022y ax c a x k k =+≠-≤≤>-,,, 把(2,5)E --,(,3)F k k -代入得:253a c ka c k -+=-⎧⎨+=-⎩,解得:13a c =⎧⎨=-⎩, ∴线段EF 的关系式为()322y x x k k =--≤≤>-,, ∴线段EF 上的点P 的限变点Q 的纵坐标满足的关系式4(2)|3|3(22)x x b x x x -⎧'=⎨-=--<⎩, 图象如下:当x =2时,b ′取最小值,b '=2﹣4=﹣2,当b '=5时,x ﹣4=5或﹣x +3=5,解得:x =9或x =﹣2,当b ′=1时,x ﹣4=1,解得:x =5,∵ 25b '-≤≤,∴由图象可知,k 的取值范围时:59k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综合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新定义“限变点”,解答此题还需要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以及最值的求解,此题有一定的难度.30.(1)(73,2);(2)y =x ﹣13;(3)E 的坐标为(32,72)或(6,8) 【解析】【分析】(1)把点E 的纵坐标代入直线解析式,求出横坐标,得到点E 的坐标,根据融合点的定义求求解即可;(2)设点E 的坐标为(a ,a+2),根据融合点的定义用a 表示出x 、y ,整理得到答案;(3)分∠THD=90°、∠TDH=90°、∠DTH=90°三种情况,根据融合点的定义解答.【详解】解:(1)∵点E 是直线y =x +2上一点,点E 的纵坐标是6,∴x +2=6,解得,x =4,∴点E 的坐标是(4,6),∵点T (x ,y )是点D 和E 的融合点,∴x =343+=73,y =063+=2, ∴点T 的坐标为(73,2),故答案为:(73,2);(2)设点E的坐标为(a,a+2),∵点T(x,y)是点D和E的融合点,∴x=33a+,y=023a++,解得,a=3x﹣3,a=3y﹣2,∴3x﹣3=3y﹣2,整理得,y=x﹣13;(3)设点E的坐标为(a,a+2),则点T的坐标为(33a+,23a+),当∠THD=90°时,点E与点T的横坐标相同,∴33a+=a,解得,a=32,此时点E的坐标为(32,72),当∠TDH=90°时,点T与点D的横坐标相同,∴33a+=3,解得,a=6,此时点E的坐标为(6,8),当∠DTH=90°时,该情况不存在,综上所述,当△DTH为直角三角形时,点E的坐标为(32,72)或(6,8)【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融合点的定义,解题关键是灵活运用分情况讨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