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七章_飞机性能工程_着陆性能
第七章_飞机性能工程_着陆性能
在软件计算时,取人工着陆距离的115%作为自动着陆距离。
实施III类盲降的条件: 飞机具有自动着陆能力,反推和防滞系统正常;
飞行员经过III类盲降训练并取得有关资格证书; 机场具有III类盲降设施。
Page 30
飞机性能工程
机场与着陆
第七章 进场与着陆
7.1 机场爬升和着陆爬升 7.2 着陆距离 7.3 影响着陆性能的因素 7.4 快速过站
接地后的时间 (秒) 过渡段的平均减速度
自动刹车 的等级
接地后的时间 (秒)
Page 29
飞机性能工程
7.2 着陆距离
7.2.6 自动着陆系统(III类盲降)
机场与着陆
当气象条件比较差时,只能采取盲降。为保证安全,飞机 的进跑道头速度比正常着陆要大5节左右,导致空中段距离增 长约1000英尺,导致着陆距离增加。
上坡增大了场长限制的最大着陆机重, 下坡则减小了机重。
Page 34
飞机性能工程
7.3 影响着陆性能的因素
7.3.4 道面状况
积水、污染道面对着陆距离的影响: 污染使摩擦系数降低,着陆距离加长;
机场与着陆
Page 35
飞机性能工程
机场与着陆
7.3 影响着陆性能的因素
7.3.5 飞机状况
➢ 发动机引气 使用空调、防冰,发动机使用推力减小,减小复飞时的爬升
7.3.6 跑道入口速度大小
如进场速度速度大于规定的速度,则接地后速度也相应 增大,因而要求更长的跑道距离使飞机停下,使实际着陆距离 增长。
速度过大会导致飘飞,空中距离是地面的20倍;
Page 38
飞机性能工程
2、影响着陆性能的因素
6、跑道头速度大小
机场与着陆
Page 39
飞机性能工程
机场与着陆
飞机性能工程
7.3 影响着陆性能的因素
7.3.2 机场温度
机场与着陆
当温度超过发动机的平台温度时,推力减小,若复飞,则 爬升梯度减小。结果:
进近爬升和着陆爬升限制的最大着陆机重减小。
Page 33
飞机性能工程
机场与着陆
7.3 影响着陆性能的因素
7.3.3 跑道坡度
上坡增加了使飞机停止的能力,缩短着陆距离;下坡则相反。 结果:
度传感器及显示器的机型可以直接得到每一个刹车现存的热能,并 根据热能的多少,确定需不需要额外的过站停留冷却时间。但对于 没有这种装置的机型,可按下述规定进行估计。
Page 50
飞机性能工程
机场与着陆
Page 51
飞机性能工程
机场与着陆
Page 52
飞机性能工程
机场与着陆
如果实际飞机重量<过站重量:对地面停留冷却时间没有要求。
Page 53
飞机性能工程
机场与着陆
如果实际飞机重量>过站重量:需查冷却时间,再检查保险塞情况。
Page 54
飞机性能工程
机场与着陆
其中 VREF = 1.3VSFAR = 1.23VS1g ; ➢ 驾驶技巧:
打开扰流板; 高速时使用反推;但在着陆距离计算中不考虑反推; 低速时使用刹车;不能造成刹车和轮胎过度磨损; ➢ 接地时避免过大垂直加速度,不能出现弹跳、前翻、地面打滚等。
➢ 非ISA情况,高温着陆距离要增长; ➢ 跑道坡度的影响,下坡着陆距离增长; ➢ 进场下滑角。
FN DV
W
1
V g
dV dH
最大着陆重量;
爬升速度不超过1.5VSFAR;不小于1.3VSFAR。
Page 7
飞机性能工程
1、着陆限制重量
1、进近爬升限制
机场与着陆
Page 8
飞机性能工程
机场与着陆
Page 9
飞机性能工程
机场与着陆
Page 10
飞机性能工程
机场与着陆
7.1 机场爬升和着陆爬升
一般当飞机减速到低于70海里/时就不允许再用反推,除了作用 不大外,低速时使用还可能吸入外物,损伤发动机。
Page 44
飞机性能工程
7.3 影响着陆性能的因素
7.3.8 减速措施
机场与着陆
Page 45
飞机性能工程
机场与着陆
7.3 影响着陆性能的因素
7.3.9 超重着陆
在特殊情况下,如系统出现故障空中返航或转场时,允许以超
Page 47
飞机性能工程
机场与着陆
第七章 进场与着陆
7.1 机场爬升和着陆爬升 7.2 着陆距离 7.3 影响着陆性能的因素 7.4 快速过站
Page 48
飞机性能工程7.4Fra bibliotek快速过站机场与着陆
➢ 背景:对于连续进行短航程飞行,中停时间较短的飞机,有时在中
停后开始起飞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轮胎爆炸,碎片击伤机体,停飞修 理等事故。
Page 18
飞机性能工程
机场与着陆
7.2 着陆距离
7.2.1 着陆过程
从跑道入口处高15米(50英尺)处开始以1.3VS下滑进场,接地后减 速,直到在跑道上完全停下为止的过程叫着陆。
其水平距离叫着陆距离。
1.3
Page 19
飞机性能工程
7.2 着陆距离
7.2.2 着陆要求
机场与着陆
➢ 着陆构型:起落架放下、着陆襟翼; ➢ 着陆速度:MAX(VREF,VMCL);
因为在该段对飞机的操纵要求多且高,限制和影响因素也多。
推力、襟翼、起落架、速度、高度、距离方向(对准跑道)。。。
Page 2
飞机性能工程
机场与着陆
Page 3
飞机性能工程
机场与着陆
Page 4
飞机性能工程
机场与着陆
第七章 进场与着陆
7.1 机场爬升和着陆爬升 7.2 着陆距离 7.3 影响着陆的性能因素 7.4 快速过站
飞机性能工程
机场与着陆
第七章 进场与着陆
Page 1
飞机性能工程
机场与着陆
第七章 进场与着陆
进场:飞机由下降状态转为着陆状态的过程,其间要经历飞机的 构型、高度、航迹、姿态以及速度等的改变。
着陆:从机场入口处离地面50ft高度开始,经过直线下滑、接地、 减速滑跑到完全停下的过程。
进近着陆是非常重要的飞行阶段,该段是事故率最高的飞行阶 段,约占总事故率的一半以上。
机场与着陆
进场:飞机由下降状态转为着陆状态的过程
按FAR25.122规定,为保证飞机在进近状态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复飞 安全,要求复飞时具有一定的爬升梯度。
进场爬升梯度的计算条件: 进场襟翼位置;
tan sin FN D
W
1
V g
dV dH
起落架收上;
R C Vsin
一台关键发动机停车,其余发动机处于起飞推力状态;
R C
Vsin
FN DV
W
1
V g
dV dH
➢全发正常工作,8秒之内加速到最大起飞推力,
➢爬升速度不大于1.3VSFAR。 ➢按取得最大爬升梯度确定着陆爬升速度,约为1.2VSFAR。
Page 11
飞机性能工程
机场与着陆
Page 12
飞机性能工程
机场与着陆
Page 13
飞机性能工程
图册 P114
tan sin FN D
W
1
V g
dV dH
R C
Vsin
FN DV
W
1
V g
dV dH
Page 16
飞机性能工程
机场与着陆
Page 17
飞机性能工程
机场与着陆
第七章 进场与着陆
7.1 机场爬升和着陆爬升 7.2 着陆距离 7.3 影响着陆的性能因素 7.4 快速过站
Page 5
飞机性能工程
7.1 机场爬升和着陆爬升
机场与着陆
复飞:正在进场着陆的飞机终止着陆并转入爬升过程。 根据复飞时飞机构型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爬升:
➢进场爬升 ➢着陆爬升
为了保证飞机的安全,对复 飞爬升有一定的要求。
Page 6
飞机性能工程
7.1 机场爬升和着陆爬升
7.1.1 进场爬升限制(进近爬升限制)
Page 40
飞机性能工程
机场与着陆
7.3 影响着陆性能的因素
7.3.7 跑道入口高度
正常着陆入口高度为距地面50英尺,如高度增高,从而使着陆距 离增长。
对于3°下滑角时,每增高1米,着陆距离要增长20米; 对于下滑角为2. 5°时,每增高1米,着陆距离增长23米。
Page 41
飞机性能工程
机场与着陆
RLD污=MAX( ALD×1.67×1.15,ALD污×1.15)
④ 要求
RLD ≤ LDA
Page 25
飞机性能工程
机场与着陆
Page 26
飞机性能工程
机场与着陆
Page 27
飞机性能工程
7.2 着陆距离
7.2.5 自动刹车系统
机场与着陆
➢ 目的 自动刹车系统,刹车力柔和,可得到恒定的减速度,使飞机能
梯度,使进近和着陆爬升限制的最大着陆机重减小。
➢ 襟翼偏度 襟翼偏度越大,阻力越大,有利于缩短着陆距离,但升阻比
减小,是场长限制的最大着陆机重增大,而进近和着陆爬升梯度 限制的最大着陆机重减小。
➢ 防滞系统
Page 36
飞机性能工程
机场与着陆
Page 37
飞机性能工程
机场与着陆
7.3 影响着陆性能的因素
7.1.2 着陆爬升限制
着陆:从机场入口处离地面50ft高度开始,经过直线 下滑、接地、减速滑跑到完全停下的过程。
按FAR25.122规定,为保证飞机在着陆状态时复飞的安全,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