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课件.ppt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课件.ppt
细胞核内
遗传物质
相互关系
核酸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23、核酸包括 DNA 和 RNA ,是细胞内携带 遗传信息 的物质 ,在生物体的 遗传 、 变异 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极其重 要的作用。 24、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 细胞核 中, 叶绿体 中也有少量DNA。RNA主要分布在 细胞质 中 在 线粒体 、 。利用甲基绿 、吡罗红 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显示DNA 与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在上述过程中,盐酸能改 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 使 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微量元素: Fe Mn B Zn Mo Cu 半微量元素
讨论: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是和蛋白质
糖 淀粉 + 碘 → 蓝色 还原糖 +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注意事项:斐林试剂不稳定,配成甲液(NaOH:0.1g/mL)、 乙液(CuSO4:0.05g/mL)分别保存,使用时必须将甲、乙 两液等量混合均匀后使用,切勿分别加入。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元素组成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组成元素种类基本相同
生物界 非生物界
统一性
组成元素含量差别大
生物界 非生物界
差异性
组成细胞的元素
最基本元素: C 含量(鲜重)最多的元素: O
基本元素: C
主要元素: C 大量元素:C
H
O
N(4种)
H O N H O N P
P S(6种) S K Ca Mg
规律总结: 4.假若有A、B和C三种氨基酸,由这三种氨基酸组 成多肽的情况可分如下两情形分析 (1)A、B、C三种氨基酸,每种氨基酸数无限的情
况下,可形成肽类化合物的种类 3=27种 3 × 3 × 3=3 形成三肽的种类
形成二肽的种类 3×3=32=9种
(2)A、B、C三种氨基酸,且每种氨基酸只有一个
补充知识: 1、病毒(如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是原核生物。 2、原核生物种类少,如蓝藻、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 立克次氏体等。
3、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如常见的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等都 是真核生物;凡动物都是真核生物;单细胞的绿藻(如衣藻)、 单细胞的真菌(如酵母菌)等都是真核生物。原核生物一定是单 细胞的生物,但是单细胞生物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7、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步骤和要点是:首先用低倍镜观察, 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 中央 ;转动转换器, 用 高倍 镜观察,并轻轻转动 细准焦 螺旋,直到看清要观 察的物像为止。
8、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 为 原核 细胞和 真核细胞两大类。
9、蓝藻细胞内含有 藻蓝素 和 叶绿素 ,是能进行 光合 作 用的 自养 生物。就常见的蓝藻列举两例 颤藻 、 发菜 。 水域污染、富营养化,会形成讨厌的 水华 ,影响水质和 水生动物的生活,其中有多种蓝藻,可见蓝藻带给人们的不 全有益。
10、细菌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 腐生 或 寄生 的 异养 生 物。与动植物、真菌的细胞结构相比,细菌、蓝藻的细 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和 细胞质,没有 胞结构具有 由 核膜 包被的 细胞核 ,也没有 染色体 ,但有一个环 状的 DNA 分子,位于无明显边界的区域,这个区域 叫 拟核 。 11、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而揭示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 结构统一性的,是建立于19世纪的细胞学说。其建立者主 要是德国的科学家施莱登 和 施旺 。细胞学说内容可概括 为: (1) (2) (3) 恩格斯把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达尔文进化论 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25、组成细胞的核酸有 2 类 无数 种。核酸的基本组成 单位是 核苷酸 ,共有 2 类 8 种,含 有 2 种 五碳 糖(即 脱氧核糖 与 核糖 ), 5 种含 氮碱基(DNA特有的碱基是 T 。RNA特有的碱基是 U 。 它们共有的碱基是 ACG 。)
28、糖类是细胞中主要的 能源物质 。人患病时常静脉输 入葡萄糖液,其目的是补充人体所需的 能量 。山芋中 麦芽糖酶 的催化, 淀粉在人体消化道内,经 淀粉酶 、 被水解为 葡萄糖 ,才能被细胞吸收。由于人体内缺 少 纤维素酶 ,所以人体不能直接利用植物纤维中的能 量。
4、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 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例如,以细 增殖 、 分化 为基础的生长 发育;以细胞 代谢 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 交换;以细胞内 基因的传递和变化 为基础的遗传和变异, 等等。 5、动物(如乌龟)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 织 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细胞 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与动物相比,植物( ;其中, 系统 如松树)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不具有的层次是 。 6、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具有 细胞 形态 的 单细胞 生物。
非细胞结构: 病毒
生物体 细胞结构:
细菌 蓝藻 原核细胞: 支原体 衣原体 放线菌 动物 植物
xùn
蕈
酵母菌、霉菌 蕈菌(食用菌一类)
真核细胞:
真菌: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类别 细胞大 小 遗传物 质 细胞质 生物类 群 细菌、蓝藻、放线菌、 支原体、衣原体 原核细胞 较小 无成形的细胞核, 无核膜、核仁、染色体 只有核糖体 真核细胞 较大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 有核膜、核仁、染色体 (DNA和蛋白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 细胞还有叶绿体、液泡等 动物、植物、真菌等
蛋白质和核酸的比较:
种 类 基本元素 基本单位 分子结构 多样性 合成场所 主要功能
蛋白质 C、H、O、N
氨基酸 20种 氨基酸→多肽链→ 空间结构→蛋白质 氨基酸种类、数量、 排列顺序,空间结构 核糖体内 结构成分、调节代谢、 催化、运输、免疫等
核 酸
C、H、O、N、P 8种
核苷酸
DNA:双螺旋 RNA:单链 核苷酸排列顺序
29、葡萄糖是 单 糖,在细胞中不能水解,可直接被细 胞吸收。一分子蔗糖可以水解为 一分子果糖与一分子葡萄糖 。 一分子麦芽糖可水解为 两分子葡萄糖 。一分子乳糖可水 解为 一分子葡萄糖与一分子半乳糖 。
30、与糖类相似,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 C 、H、 O , 有些脂质中还含有 N、P 。不同的是脂质分子中 O 的含 量远远少于糖类,而 H 的含量更多。所以等量的脂肪比 糖类含能量 更多。常见的脂质有 脂肪 、磷脂 、固醇 ,通 常都不溶于水,而溶于 脂溶 性有机溶剂中, 如丙酮 、氯仿 、乙醚 等。
1、1965年,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 结晶牛胰岛素 ,标志着生 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界限被打破,是人工改造生命的一个里 程碑。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 和 功能 的基本单位。病毒等无细胞结构的 生物需寄生在活细胞内。由此可见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
3、艾滋病(AIDS)是由艾滋病毒(HIV)感染人体免疫系统的 淋巴细胞引起的。HIV寄生在人体淋巴细胞中,大量增殖;释 放出的HIV再大量破坏新的淋巴细胞,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这些事实充分说明 。
高中生物
①
分子与细胞
复习
结构 层次 细胞
概
念
举
例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心肌细胞 心肌组织 心脏 循环系统
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 组织 合在一起 器官 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系统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 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由各种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 个体 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单细胞生物由一 个细胞构成生物体
龟
结构层次
种群
概
念
举例 该区域内同 种龟的所有 个体 该区域内龟 和其他所有 生物的种群 龟生活的水 生生态系统 地球上只有 一个生物圈
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 个体是一个种群
群落 生态 系统 生物圈
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 一个群落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 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所 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31、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 储能 物质,还是一种很好的绝 缘体,起 保温 作用。还有缓冲和减压作用,可保护内脏 器官。磷脂是构成 生物膜 的重要成分。性激素能参与生 命活动的 调节 ,具体表现为促进人和动物 体 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 胆固醇是构成 细胞膜 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 中 脂质 的运输;皮肤中的胆固醇在阳光中紫外线作用下 ,可转变成 维生素D ,从而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 对 Ca与 P 的吸收。 32、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相对分子质量很大,都是生 物 大 分子,分别由 单糖 、 氨基酸 、 核苷酸 许多基 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这些基本单位称为 单体 。每一 C 原子构成的 碳链 为基 个 单体 都以若干个相连的 本骨架,由许多 单体 连接成 多聚体 。所以科学家 碳 是生命的核心元素;没有 碳 说“ ,就没有生命。”
考点一:氨基酸及其种类
1.种类 (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 (2)分类: 非必需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
20 种
思考:1.氨基酸的分类依据? 能否在人体内合成(或来源) 2.成年人的必需氨基酸有哪些?
笨蛋来宿舍,晾一晾鞋 (苯丙、蛋、赖、苏、色、亮、异亮、缬氨酸)
3.婴儿比成人多哪一种?组氨酸
规律总结:
DNA和RNA的比较:
种 类 组 碱 成 基 成 磷酸 分 五碳糖 组成单位 结 构 分 布 功
能
DNA
T A G C
RNA
U
一分子磷酸基团 脱氧核糖 脱氧核苷酸 双螺旋 细胞核 核糖 核糖核苷酸 常呈单链 细胞质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 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直链肽链中: 脱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2.蛋白质中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的计算 (1)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 (2)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目=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 氨基或羧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