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北京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在理解运算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的口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初步学会观察现实情景图,口述题意并列式解答。
6、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有顺序地整理学习用品,能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培养能比较清楚的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7、初步领悟实际生活中的物体与几何形体的联系。初步会看钟表上的时间,认识时针和分针的作用,渗透合理利用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观念。
北京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册数学学 科 全册备
本学段教学总体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2.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其次,让一些不喜欢学习的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能主动的获取知识。
再次,改掉学生的不良习惯,拜托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和同学友好相处。
最后,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进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一、知识能力:
1、通过分类与比较,渗透分类与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培养初步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强化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数学思考。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11、通过分类与比较,渗透分类与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培养初步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强化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2、了解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想过程的合理性。
1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本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教材的编者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认数和计算结合,加法和减法穿插编排,突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较好的做法。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2、使学生熟练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各数,会读写0至10各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了解序数的概念。从而渗透数学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
3、在实际情境中能准确的确定物体的前后左右和上下的位置,并会有语言表达出来。
4、初步体会生活中有很多的加减计算问题,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4.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解决问题。
1.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本学期教学工作目标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学情分析(原有知识技能学生学习特点)
我们面临的是刚刚入学的新生,学生年龄比较小,对小学的学习生活还不了解,加上学生的学前教育各不相同,又面临城乡结合部,学生情况比较复杂,所以,一开始面临的困难有不好。
首先,要让这些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幼儿园的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会上课,会听课,会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8、通过观察与操作、抽象与概括,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能够计算。
9、培养探究意识及合作精神。能与他人合作,在活动中能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10、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初步认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