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市红树林保护和发展规划(正式)

深圳市红树林保护和发展规划(正式)

深圳市红树林保护和发展规划深圳市农林渔业局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5年7月6日前言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沿海,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陆域位置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

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联,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

总面积为1952.84平方公里,深圳经济特区面积为395.81平方公里。

深圳全境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大部分为低丘陵地,间以平缓的台地。

西部为滨海平原。

境内最高山峰梧桐山,海拔最高点943.7米。

深圳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

年平均气温为23.7℃,最高气温为36.6℃,最低气温为1.4℃,无霜期为355天。

年日照时数1975.0个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225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2.3%。

每年5至9月为雨季,年平均降雨量为1608.1毫米。

夏秋两季偶有台风。

深圳海岸线长257.96公里,由东、中、西三部分组成,东部从沙头角、大鹏湾到大亚湾约160公里,中部从深圳河口沿深圳湾至蛇口约15公里,再往西沿珠江口约80公里的海岸线形态以海湾为主。

目前为止,港口、机场、城市发展及工业项目、渔业养殖已用去部分海岸线。

深圳南亚热带的气候、绵延的海湾、海岸地貌及土壤等自然条件都比较适合红树林的生长。

目前仍然保存着169.7多公顷的红树林植被,其中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386公顷的红树林湿地在生态保护、发展、教育、科研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城市海岸防护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去年以来,印度洋海啸后突显的滨海生态问题日益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可减少海啸和暴风雨破坏的沿海绿色带(红树林和沿海森林)的生态恢复、保护和发展问题更是重中之重,沿海森林(包括红树林、海岸森林等)在保护沿海社区、帮助人类恢复生态中所起的作用日渐被人们所认识,充分维护和提高红树林抵御海洋灾害的生态功能,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本次规划根据《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关于〈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们按照《省级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修订指导意见》的要求,制定了深圳市红树林保护和发展规划。

第一章红树林资源及保护管理现状一、红树林资源现状(一)基本情况根据调查,我市的红树林林地面积为169.7公顷,其中成熟的天然林地面积为66.7公顷,成熟的人工造林林地面积100公顷,人工幼林为3公顷。

人工造林中以本地种源造林面积为90公顷,以外来种源,如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无瓣海桑(S·apetala)、红海榄(Rhizophera stylosa)等树种造林面积约10公顷,其中主要用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无瓣海桑(S·apetala)作为人工种植的种源种植在宝安沙井镇、西乡镇、福田三个地方,现已经发展成明显高于本地红树林群落的成熟林。

其它外来种源仅作为引种试验,一般仅为几株或几百株成活,并没有形成群落景观。

全市红树林宜林地或准宜林地面积为150公顷。

现有红树林主要集中在东部龙岗区的葵涌镇、南澳镇,中部的福田区、南山区,西部的宝安区的西乡镇、沙井镇及福永镇。

(二)红树林种类和群落结构在深圳自然分布的真红树植物有4科5属5种,半红树植物有3科3种,分别是木榄(Bruguiera gynnorrhiza)、秋茄(Kandelia candel)、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桐花树(Aegiceras coniallatum)、老鼠簕(Acanths ilicifolius)、银叶树(Hetiera litorali)、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卤蕨(Acrostichum aureum)等。

从海南等地引种真红树植物2科4属8种,半红树植物1科1属1种,它们分别是海桑科的海桑(Sonntratia caseolaris)、无瓣海桑(S.apetala),红树科的海莲(B.sexangula)、尖瓣海莲(B. var. rhynchopetala )、小花木榄(B.parviflora)、红树(Rhizophora apiculata)、红海榄(R.stylosa)、水椰(Nypa frutlcans)、玉蕊(Barringtonla racemasa)等。

在深圳,红树林群落类型较为贫乏,天然群落主要是由乡土树种秋茄、桐花树、白骨壤、银叶树为优势的4个群落,分别是(1)白骨壤+秋茄+桐花树群落:分布于福田红树林保护区、龙岗区东冲河口,群落发育成熟,树龄较老,人为干扰少,白骨壤位于群落上层,树高4-5米,胸径可达18厘米以上,覆盖度大于50%,秋茄的数量不多,但生长较好,高可达4米,与白骨壤同居群落上层,桐花树位本群落的第二层,树高多在2-3米,丛生,覆盖度约为30%。

(2)秋茄+桐花树+老鼠簕群落:主要分布于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宝安西乡镇、沙井镇等地的高潮线内,成为密灌丛,群落上层为秋茄,下层为桐花树,并有大量的老鼠簕均匀散布其中,少数植株有鱼藤攀援其上,覆盖度达90%。

(3)桐花树群落:分布于福田红树林保护区、龙岗区东冲河口、宝安西乡镇,零星分布于海滩前缘,桐花树密度较大,生长较好,基本为纯林。

(4)银叶树群落:位于龙岗区葵涌坝光村,面积约为1.5公顷,是目前我国大陆发现的林龄最大的银叶树群,超过500年林龄的银叶树有一株,100岁以上的银叶树有27株,整个银叶树林林相完整,树冠浓密整齐,植株高大,一般12-19米,最高可达20米,树杆挺直,胸径一般都有80厘米以上,最大的有130厘米,板根特别发达,最大的板根高及2米,银叶树林内还有其它红树植物如秋茄、白骨壤、桐花树、海漆、木榄等数千株,另有几十株金叶树、石斑木、海檬果、黄桐、香果树、银柴等高大乔木。

深圳的人工林群落主要在两个类型,一是秋茄+桐花树群落:主要分布于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宝安西乡镇,是1994年以来先后种植,树高3-4米,上层主要是秋茄,下层为桐花树。

二是无瓣海桑+海桑林群落:位于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宝安西乡镇、沙井镇,最大的树龄为15年,多在7-9年龄树,群落分化为两层乔木层,第一层乔木层高度为15米以上,以海桑和无瓣海桑占优势,第二层高度为4-6米,主要是秋茄,伴有少量的桐花树,下层有灌木层和幼苗层。

(三)红树林和宜林滩涂地的分布面积我市红树林及滩涂的分布面积见下表。

表1 深圳市红树林及其宜林地分布面积二、红树林保护管理及建设现状(一)现有红树林类型湿地保护区情况深圳市现有红树林类型湿地自然保护区一个,即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部分,面积为368公顷,2004年已经国务院批准其十年发展总体规划。

1.环境及资源状况广东内伶仃福田自然保护区建于1984年,1988年由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由内伶仃岛猕猴自然保护区和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两部分组成,总面积921.64公顷。

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位于深圳湾东北岸,面积368公顷,由深圳市政府出资征用湿地,交由保护区保护和管理,区内有高等植物170多种,其中,红树林植物13科22种,鸟类192种,其中黑脸琵鹭、黑嘴鸥等23种为珍稀濒危物种。

广阔的福田红树林滩涂湿地与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构成了完整的深圳湾湿地生态系统,是候鸟南迁北徙的“歇脚地”和“加油站”。

2.机构编制及人员状况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正处级事业单位,内设办公室、科研室,下设内伶仃岛管理站、福田管理站、生态公园管理站和苗圃场6个部门,编制人数为20人(另有临时工27人),其中中级以上技术人员为5人,科研人员3人,巡护人员8人(另有临时工10人)。

经费由省、市财政给予解决。

近几年来,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和省、市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们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有关规定,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和建设工作,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管理路子,各种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3.管理情况近年来保护区主要在建立规章和加强巡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制定了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伶仃岛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出入保护区人员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特别是对进入自然保护区人员及上岛人员实施了严格控制和管理。

通过增加管护人员,加强岛上的24小时管护巡查,基本杜绝了上岛猎取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现象,也基本上没有发生过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物种及其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

福田红树林保护区现为正处级事业单位,20个国家拨款编制,每年经费由深圳市和广东省财政负责,经费充足。

(二)红树林资源建设情况我市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进行红树林人工造林和沿海防林体系的建设,1993年开始在天然林的前缘滩涂用从海南引种的海桑和无瓣海桑造林,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引来的优良树种作为前缘先锋树种,后面配置本地乡土树种,取了红树林造的成功经验,现在在深圳的宝安西乡、沙井、福田红树林保护区等地营造海桑类人工林10公顷,营造秋茄、桐花树、木榄等红树林80公顷。

(三)红树林管理现状我市红树林管理由深圳市农林渔业局主管,由于深圳市海洋局与深圳市农林渔业局是同一机构、两块牌子,管理体制比较顺畅。

具体管理由深圳市农林渔业局及其各区政府的农林渔职能部门负责。

管理上按照国家、广东省的有关湿地、红树林、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小区的有关规定执行。

在红树林相关立法上,深圳市政府针对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城市中心区受到周边社区影响较大的实际,于2002年2月9日颁布了《深圳市内伶仃岛——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以加强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办度。

三、国际重要湿地及《湿地公约》履行情况我市目前没有分布在红树林区域的国际重要湿地。

本来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是符合条件申请拉姆萨尔《湿地公约》重要湿地的,但目前仍没申请。

四、红树林科学研究、资源调查与监测包括:在红树林分布区开展的红树林有关科学研究、资源调查、监测、红树林区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水鸟调查等。

我市红树林方面的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进行,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行本底资源调查。

1993-1994年对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第一次全面系统的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全面调查,出版专著《福田红树林生态系统研究》。

因1997年国务院重新调整了福田红树林保护区的红线范围,加之福田保护区周边环境的变化较大,2000-2001年重新对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全面性、比较性、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对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状况、生物动态变化的情况做到了详尽了解,并于2002年又出版了专著《深圳湾红树林生态系统及其持续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