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规范诊疗方案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规范诊疗方案


80%
20%
每天产生750mg
进入尿酸池
尿酸池(1200mg)
60%参与代谢 (每天排泄约500~1000mg)
2/3
1/3
肾脏排泄600mg/日
肠内分解200mg/日
发病机制
• 先决条件和标志:高尿酸血症 • 高尿酸血症成因:
遗传因素: 1. 酶异常致尿酸合成增加 2. 肾小管分泌尿酸减少 3. 小管吸收增多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规范诊疗 方案
• 痛风是人类最古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 ,早在 公元前五世纪医学文献中就有关于痛风的记 载。多见于社会上层人士,如达官贵族、才 子佳人,因此又称之为 “ 富贵病”。
痛风:最早的描述和化石
1500 B. C.
最早描述了痛风石
• 公元1679年,荷兰著名 生物学家列文•霍克 (Leeuwenhoek)用显微 镜观察痛风患者关节腔 积液时,发现了大量针 样的结晶体,后来科学 家证实为尿酸钠结晶。
关节周围血管少 承受的压力大
局部温度低
何以酒后易发?
啤酒含有丰富的嘌呤 乙醇代谢产生乳酸
何以男性多见?
雄激素使磷脂膜对尿酸结晶有易感性; 雌激素正好相反,促进肾脏排泄尿酸
表现2
形成因素:
痛风石
✓ 血尿酸(>600umol/L)
✓ 病程(>10年)
✓ 未治疗(50年代前多见)
好发部位:耳轮、关节软骨及其周围
特征:淡黄或白色圆形结节、小米~鸡蛋、
质地与大小有关
18
表现3
痛风性肾病—临床20%~40%,尸检100%
1、慢性尿酸盐肾病
尿酸盐沉积于髓质 闭塞管腔 小管细胞变性坏死 周围有各种炎症细胞浸润
间质性肾炎 间质纤维化 肾萎缩 尿毒症
表现 早期肾小管损害 晚期肾小球损害
19
表现3
2、急性痛风肾病 急性肾衰 肾小管水平的梗阻 血尿酸水平更高,
➢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或脑血 管病,糖尿病(尤其是2型),与高 尿酸血症有相近的易感基因
病因
• 原发性:90%
– 特发性 – 酶代谢异常
• 继发性:10%
• 遗传性(Lesch-Nyhan综合征) • 疾病(血液、肾脏病) • 药物(利尿剂、小剂量水杨酸、化疗药)
尿酸在人体的转运
内源性尿酸
外源性尿酸
概述
• 代谢性疾病,风湿性疾病
20 1
• 嘌呤代谢异常导致血尿酸增高
• 原发性痛风,占90%
• 继发性痛风, 占10%
• 男女之比为 10~20:1
• 40~50岁是发病高峰
• 30岁以前男性及绝经期前妇女少有发生
哪些人容易患痛风
➢肥胖、应酬族男性
➢嗜食酒肉
➢血尿酸水平与教育程度、经济收入、 社会地位呈明显正相关
多>640μmol/L
表现3
3、尿石症:尿路结石
正常人发生率:0.01% 原发痛风:20%~25% 继发痛风:35%~40% 纯尿酸结石:可摄X片 可有血尿、绞痛
表现4
少见类型
• “血尿酸正常性”痛风
– 患者不是痛风,而是假性痛风 – 是高尿酸血症,但检查时正常
• 女性痛风(5%)
– 年龄晚,约60岁(男49岁) – 利尿剂应用(95%)、高血压(73%) – 肾功能不全(50%)、 – 可能存在遗传性疾病
Ø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重要生化基础和最直接原因 Ø 尿酸盐结晶的沉积是高尿酸血症的结果 Ø 痛风的发生率与血尿酸水平显著正相关
高尿酸血症
? 痛风
同志,高尿酸血症可不等同于痛风哦
• 高尿酸血症是引起痛风的危险因素;当血尿酸>10mg/dl者,痛 风的发病率增加到30%~50%
• 但高尿酸血症者仅一部分(15%)发展为临床痛风 • 高尿酸血症既不能确诊也不能排除痛风 • 高尿酸血症患者只有出现尿酸盐(尿酸钠)结晶沉积、关节炎
非药物治疗
n 病人教育:是长期治疗的关键目标。 n 生活方式:
ü 保持理想体重(肥胖患者,达到健康的BMI) ü 低嘌呤饮食 ü 减少酒精摄入(戒烟戒酒) ü 多饮水,保持尿量
n 避免危险因素:如脱水、摄入过多高嘌呤饮食(特别是白 酒、啤酒、红肉和海鲜)及利尿剂的使用。
n 治疗伴发的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
劳累创伤、手术、精神刺激
15
表现1 受累关节的分布
第一跖趾关节 60%~70% 跖趾关节11.7% 掌指、指间关节8.9% 踝关节8.7% 膝关节3.9% 腕关节2.8% 其他: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16
何以第一跖趾关节好发?
和(或)肾病、肾结石等时,才能称之为“痛风”

大 主 要 临 床 表 现
表现1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的象征
夜间或清晨起病,其快如风,其痛如割 60-70%首发于第一跖趾关节 皮肤发红、发亮,并可导致脱屑、瘙痒 发作呈自限性,多于数天后自行缓解 全身症状:发热、WBC、ESR升高 发作诱因:高嘌呤饮食、饮酒、受冷、
• 非甾类抗炎药要早期足量使用 (首日加倍)
• 本期不宜降尿酸治疗
– 尿酸迅速波动可导致关节炎加重 – 尿酸突然下降,导致尿酸盐结晶表面溶
解、释放,引起二次痛风(转移性关节 炎)。 – 已服用降尿酸药者出现急性发作不需停 药
肾小球滤过减少 后天因素:
1. 饮食(嗜食酒肉) 2. 生活习性(体力活动过少)
11
高尿酸血症
Ø 血尿酸正常范围:
Ø 男性:150~350 μmol/L Ø 更年期前女性:100~300 μmol/L
Ø 高尿酸血症
Ø 男性:>420μmol/L(7mg/dl) Ø 女性:>357μmol/L(6mg/dl)
药物治疗目标
n 迅速有效地控制痛风急性发作 n 预防急性关节炎复发 n 纠正高尿酸血症,阻止新的尿酸晶体沉
积, 促使已沉积的晶体溶解,逆转和治 愈痛风 n 按照痛风自然病程分期进行药物治疗
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 目的:控制急性炎症
• 普通规律:早期(时机比种类更 重要),越早越好(发作24小时 内)
鉴别诊断
• 化脓性关节炎 • 外伤性关节炎 • 丹毒、淋巴管炎 • 假性痛风 • 银屑病性关节炎 • 类风湿关节炎 • 反应性关节炎
痛风的治疗
遗传因素——家族易感性 (不可控) 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相关 (可控)
最佳治疗方案
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是基础,贯彻于痛风治疗的全程 可能不用降尿酸药物,即使用药也可减少剂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