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加德纳的多元化智能观
(一)传统智力测验及其影响下的学校教育
1904年,法国教育部为解决学校中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问题,要求心理学家比纳提出一个鉴定哪些儿童应该送入特殊学校的工具。
比纳根据自己对智力的理解,与其助手西蒙医生合作,在1905年,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比纳-西蒙量表。
这个量表包含30个由易到难排列的项目,可用来测量各种能力,特别侧重于判断、推理、理解能力,这些也是比纳认为的智力的基本组成部分。
传统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
实际表现为解答问题、寻求特定问题的答案以及迅速有效地学习的能力。
在传统智力观的影响下,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教育活动只重视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的培养,忽视了儿童的运动、音乐、视觉空间、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智力的培养,阻碍了儿童获得成功的通道。
传统智力理论将智力局限于课业学习智力的范畴,将评价标准局限于学业成绩,不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直接影响而且也从理论上支撑了学校教育以片面追求学业成绩为目的的教育体系,最终导致教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行业和领域越来越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向多样化。
传统智力理论影响下形成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已经不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新时代呼唤新的智能理念,需要新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二)加德纳多元化智能观的诞生及其基本内容
对于以语言和数理逻辑智力为核心的传统智力测验关于人的智力的片面看法,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用“统一观点”加以概括,并提出了智能的多元化观点。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与“零点项目”的关系十分密切。
1967年,在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成立了“零点项目”。
其由来可以追溯到美国和前苏联的科技、军事竞争。
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卫星上天。
美国人晚了3个月。
于是,美国人开始检讨教育的问题。
结果发现,美国的科学教育很先进,但是,艺术教育却比较落后。
“零”代表美国对艺术教育的认识是一个空白,从零开始,一定能够战胜苏联。
加德纳教授逐渐成为“零点项目”的灵魂人物。
1979年,受荷兰海牙伯纳德·凡·李尔基金会的委托,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一个
研究小组承担了一项重大课题:研究人类潜能的本质及其开发。
作为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人员,加德纳接受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写一部专著,在人文科学领域中建立人类认知本质的理论。
这一研究工作的成果就是1983年出版的专著《智能的结构》。
在该书中,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认为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智能:加德纳认为,人类至少存在七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肢体动觉智能)、空间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内省智能)在1999年,加德纳又提出了博物学家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
在加德纳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组合。
这些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并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传统的智力测验和学校教育过分强调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否定了其他同样为社会所需要的智能,使儿童身上的许多潜能得不到确认和开发。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在美国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加德纳被誉为“美国教育改革的首席科学家”。
同样,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也有着极为有益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不仅诠释了素质教育,给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而且为智能的培养提出了方法论指导。
多元智能理论可以激发我们对于人的智慧品质和教育如何开发人的潜能的深层次思考。
启示一:教师应该敬畏生命,珍视生命。
在加德纳看来,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儿童的智能都能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全面开发儿童的潜能,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因此,多元智能的教育理念是关爱生命的教育理念。
【霍华德·加德纳在最新出版《多元智能新视野》(英文版2007,中文版2012年5月,P258)一书中指出:我第一本关于多元智能的书《智能的结构》最初起名为《多元智能的理念》,我至今仍然喜欢那个名字,因为多元智能基本上是一种理念。
】
生命是教育的基础。
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实现人的生命价值而进行的活动。
教育是“育人”,并非“制器”,忘记了人的灵魂,教育也丢失了自己的灵魂。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某种天才,只是我们还怯于或者惰于去发现它。
每个人都是能够发出自己光芒的星辰。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
启示二:教师要正视差异,善待差异
多元智能理论“承认存在许多不同的、相互独立的能力,承认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强调教师应该给每个儿童均等的发展机会。
多元智能理论教育我们,所有的学生都很聪明,只不过他们聪明的方式不同。
人们根据加德纳的理论列举了七种主要的学习形式:
1.语言型学习者
他们通过语言与世界交流。
讲故事、听讲座、读读写写是最适合于他们的学习形式。
语言型学习者适合成为作家、记者、讲师、广告文员等。
2.数学型学习者
他们以推理、数字、顺序与世界联系着。
他们通常喜欢对事物进行计算、分类。
学习知识技能时,他们从科学实验、循序操作、数学计算中获益最多。
数学型学习者适合成为科学家、数学家、会计师、律师等。
3.肢体型学习者
他们以自己的各种动作与世界联系着。
他们活泼活动,对运动、舞蹈等感兴趣。
实物操作、动作表演、角色扮演是其最佳的学习途径。
肢体型学习者适合成为舞蹈家、运动员、外科医生和手工艺者等。
4.视觉型学习者
他们通过图像、绘画来联系世界。
他们喜欢画画、雕刻、绘制图表。
他们从画图表、看流程图、绘制地图以及表演示范等教学活动中受益最多。
视觉型学习者适合成为建筑师、飞行员、航海者、画家、雕刻家、棋手等。
5.音乐型学习者
他们通过韵律与嗓音与世界联系着。
他们喜欢听歌曲、唱歌、弹奏乐器。
寓教育于音乐的活动最有益于他们学习新的知识技能。
音乐型学习者适合成为歌手、音乐家、指挥、录音监制等。
6.交际型学习者
他们以交际的形式与世界联系着。
他们擅长交际。
相互合作的游戏、同伴配合的研究、分小组进行的活动是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
交际型学习者适合成为顾问、政客、管理人员、教师、教练等。
7.内敛型学习者
他们以独立、反省的方式与世界联系着。
他们一般喜欢写日记、喜欢探索世界并独立行事。
在学习知识技能时,自由发挥、独立操作研究观察的活动是他们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
内敛型学习者适合成为心理学家、作家、哲学家、电脑程序员。
每个人都以各种方式与世界联系着,因此,每个人都有能力运用以上不同的学习形式。
但是,任何人都有其适合的典型学习形式。
从S→R到S→O→R
A
121314
C
正视差异,善待差异,是推进教育民主化进程的重要前提。
一位哲人说得好:“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欣赏,不要比较。
”
教师不仅应该正视与善待儿童间的差异,因材施教,而且应该引导儿童学会承认与尊重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等的差异。
儿童面临的世界将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共荣的世界,他们需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形成一个开放的、包容的胸怀。
启示三:教育不是改造人,而是培养人
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每个儿童都是一粒独特的种子。
是苹果有苹果的色彩、滋味与营养价值;是葡萄有葡萄的色彩、滋味与营养价值。
教育要由“发现和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转变为“创造适合每一名儿童的教育”。
教师被比作“园丁”,父母的另一个名称是“家长”,它们隐含着“霸权”与“强制”。
教育应该从“奴化”走向“对话”。
启示四:教育应该从打造龙”转向培育“才”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学校里人人都是可育之才。
教育者应该关注的是一个儿童在哪些方面更聪明,而不是哪一个儿童更聪明。
学校教育应该从“寻找适合群体的教育教学模式”向“寻找适合个体的教育教学模式”过渡。
启示五:教育应该促进儿童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
多元智能的教育并不是让儿童片面地发展,而是在发展儿童智能强项的同时,引导他们将自己从事智能强项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智能特点以及意志品质迁移到其他弱项领域中去。
教育应该促进儿童富有个性特点地全面发展。
统一规格的全面发展只能导致全面平庸。
总之,多元智能理论真正体现了“全员”发展、“全面”发展、富有“个性”发展三位一体的发展观,它为儿童健康成长、获得成功搭建了“立体交叉的通道”。
每个人都有一片希望的蓝天!
愿多元智能理论照亮我们每一个人多彩、幸福的人生!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