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挡土墙边坡设计

挡土墙边坡设计

挡土墙边坡设计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二章 2场地周边环境围墙位于用地红线上,红线内顺丰产业园场地区域已进行强夯处理,施工场地区域内无管线,无建筑。

第三章 3场地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第一节 3.1场区地形地貌特征场地所处地貌单元为剥蚀低山丘陵,原始地貌起伏较大,后经过人工开挖和回填平整,勘察期间场地较平坦。

据区域地质资料,本勘察场地及附近无全新活动断裂通过,无其它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性较好。

第二节 3.2岩土层结构及工程地质特征边坡支护深度范围内岩土层主要包括:素填土、含粘性土粗砂和基岩花岗岩、脉岩煌斑岩。

1、素填土:灰褐~土黄色,松散、稍湿,主要由砂质土组成,含大量的花岗岩碎屑和碎块,局部夹少量建筑垃圾,回填时间1~2年。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6.50~10.50m,平均8.23m;层底标高:67.94~72.06m,平均70.23m;层底埋深:6.50~10.50m,平均8.23m。

该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33次,实测击数最大值11击,最小值5击,平均值7.8击,标准差1.6,变异系数0.21,标准值7.4击。

该层填土性质不均匀,工程特性差异性较大,不提供承载力。

2、含粘性土粗砂:灰黄色,中密、稍湿,主要矿物成份为长石、石英和云母;颗粒级配良好,磨圆度较差,含大量粘性土,下部含大量花岗岩碎屑。

该层局部分布,仅ZK7、8、18、19、20揭示,厚度:2.10~4.50m,平均3.08m;层底标高:65.66~67.92m,平均67.20m;层底埋深:10.60~12.70m,平均11.28m。

根据室内土工试验,结合原位测试及地区经验,建议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取200kPa,压缩模量E s1-2取12.8MPa。

3、全风化花岗岩:褐黄色,中粗粒花岗结构,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黑云母等,岩石结构组织基本破坏,岩芯手搓即碎呈砂土状。

场区大部分分布,厚度:0.90~4.10m,平均 2.50m;层底标高:64.66~68.42m,平均67.06m;层底埋深:10.10~13.90m,平均11.41m。

该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1次,实测击数最大值40击,最小值31击,平均值36.0击,标准差2.6,变异系数0.07,标准值34.7击。

结合当地经验,建议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取300kPa,变形模量E0取25MPa(经验值)。

4、强风化花岗岩:浅黄~灰白色,中粗粒花岗结构,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黑云母等,岩石结构大部分破坏,岩芯呈碎块状~短柱状。

该层场区普遍分布,未穿透,最大揭露厚度12.70m。

该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9次,实测击数最大值70击,最小值53击,平均值60.3击,标准差5.3,变异系数0.09,标准值58.3击。

据野外定性签别特征,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岩~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结合当地经验,建议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取450kPa,变形模量E0取35MPa(经验值)。

脉岩:3-1层煌斑岩:浅黄色、灰绿色,隐晶质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黑云母、角闪石、辉石等,岩石结构已完全破坏,岩石已风化呈土状,仅ZK14、15揭示,厚度:2.30~4.50m,平均3.40m。

该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5次,实测击数最大值46击,最小值38击,平均值42.4击,标准差3.2,变异系数0.08,标准值39.4击。

结合当地经验,建议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取300kPa,变形模量E0取25MPa(经验值)。

围墙边坡支护设计中各层参数取值见下表。

围墙支护设计分析所需岩土参数表第三节 3.3水文地质条件场地所处剥蚀残丘地貌单元,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带节理裂隙中,受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连通程度的影响,具有典型的不均匀性。

场地水位埋藏较深,勘察期间未发现地下水位。

场地环境类别为Ⅱ类,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为0.50m。

第四章 4支护方案设计第一节 4.1支护设计原则1、甲方要求:⑴围墙两侧场地高差较大,围墙边坡设计应满足结构安全要求;⑵围墙位于国土红线居中位置设计;⑶围墙应满足挡土墙内侧顺丰场地区域长时间安全行驶30T托挂车辆。

2、根据挡墙两侧周边环境及拟建建(构)筑物的性质,本工程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永久性边坡,结构重要性系数γ0=1.0。

设计使用年限不低于被保护的建(构)筑物设计使用年限。

3、围墙边坡内侧地面超载按20kPa考虑。

4、围墙内侧已经强夯处理的路面因土方开挖必须进行二次处理,处理质量要求:20kPa。

第二节 4.2设计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标准》(DBJ/T14-081-20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XX顺丰产业园场地北侧围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业主提供的总平图第三节 4.3支护设计方案4.3.1综合考虑土层条件、周边环境及甲方需求,结合当地经验,围墙永久性支护采用悬臂式挡土墙(钢筋混凝土结构)支护结构,分为AB支护单元和BC支护单元。

1、AB支护单元挡墙基础:⑴挡墙基础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条形基础,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花岗岩或煌斑岩,桩端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5000kPa。

⑵条形基础、桩身及护壁混凝土C30。

⑶钢筋:HRB400(Φ) F yk=400N/mm。

⑷纵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桩身50mm;基础梁下部有垫层40mm。

⑸工程桩应大于等于6m,桩身进入强风化岩层深度大于等于1.5m,桩顶嵌入承台100mm;桩身纵向钢筋锚入承台内长度大于等于35d,(d为钢筋直径)。

⑹桩基施工:桩位放样应按建筑总图和基础平面图要求复核无误,控制降水过程应加强临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等的观察、监护。

基桩挖至设计标高时,孔底不应积水,终孔后应清理好护壁上的泥土和孔底残渣、积水,然后进行隐蔽工程验收,确保桩身以下三倍桩桩径范围内应无软弱夹层,断裂破碎带和洞穴分布。

验收合格后应立即封底和浇注混凝土,桩基现场终孔应满足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和设计最小桩长的要求。

⑺桩基监测:工程桩施工完毕后,应进行桩身质量检验及竖向承载检验。

桩身质量应采用钻孔抽芯法进行检测。

检验桩数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

⑻试验成桩:桩基施工前应进行试成桩,施工完成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承台和上部结构施工。

当发现与勘察报告和设计文件不一致或遇到异常情况是,应及时通知勘察、设计共同协商处理。

2、BC支护单元挡墙基础:⑴挡墙基础采用微型桩+条形基础,桩端持力层为砂层。

⑵条形基础混凝土C30。

⑶钢筋:HRB400(Φ) F yk=400N/mm。

⑷微型桩桩顶嵌入承台50mm,工字钢锚入长度300mm;基础梁下部有垫层40mm。

3、悬臂式挡土墙:⑴悬臂式挡土墙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⑵挡土墙纵向伸缩缝间距30m。

在不同结构单元处和地层性状变化处设置沉降缝;且沉降缝与伸缩缝合并设置。

沉降缝、伸缩缝的缝宽25mm,缝中填塞沥青麻筋或其他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塞深度200mm。

⑶当墙后面的填土,应优先选择抗剪强度高和透水性较强的填料。

当采用粘性土作填料时,宜掺入适量的砂砾或碎石。

不应采用淤泥质图、耕植土、膨胀性黏土等软弱有害的岩土体作为填料。

⑷挡墙的泄水孔设置:按3m*5m正方形布置。

⑸施工时应做好排水系统,避免水软化地基的不利影响,基坑开挖后应及时封闭。

⑹施工时应清除填土中的草和树皮、树根等杂物。

在强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填土,填土应分层夯实。

4.3.2 围挡南侧进行施工作业时因土方开挖会形成一道高度为6.15m 的临时性边坡,根据周边环境和强夯处理后的素填土地层等条件分析,临时边坡可按1:0.5坡率放坡,挂网喷砼护面即可。

1、放坡+挂网喷砼护面临时边坡进行土方作业时,按1:0.5坡率控制形成边坡,开挖时根据支护要求进行作业,按照分层分段开挖、随时支护的原则进行支护。

坡面挂φ1.0@50*50mm成品钢丝网,固定钉采用E14钢筋,间距2.0m,长度1.0m,锤击法打入。

钢丝网外采用E8.0钢筋作为加强筋与固定钉绑扎牢固。

钢丝网片与坡面之间的距离为20mm。

第四节 4.4排水措施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暴雨和防治方案等条件,采取有效的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措施;1、围墙顶部院内地面进行混凝土硬化处理,阻止雨水等地表水流入到边坡内。

2、围墙底部排水系统:根据需要沿边坡底设置排水沟 (断面500mm×500mm),坡度0.3%,使围墙流出的水通过排水沟进入市政管网。

3、在围墙上设置仰斜式泄水孔,孔径Ф100mm,端部包裹滤网,间距3.0m×5.0m。

局部根据地层实际情况或出水点位置加密布设。

4、围墙施工过程中,需进行信息化施工。

5、临时边坡支护不考虑排水措施。

第五章 5施工要求及施工质量检验第一节 5.1总体施工要求1、挡墙施工的顺序为:土方开挖-人工挖孔桩施工、验收-钢筋混凝土挡墙施工-挡墙后土方分层回填夯实。

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

2、挡墙施工过程中周边禁止堆载,禁止载重车辆通过。

3、施工过程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尽可能的使用低噪音机械设备。

4、材料的材质及质量检测要求(1)主要工程材料:混凝土:挡墙、桩身及护壁混凝土强度C30;钢材:HRB400级钢筋Φ20、Φ18、Φ16、Φ14、Φ12、Φ10、Φ8等。

(2)材料的质量检验工程用原材料必须为正规厂家生产,并且具有合格证等相关手续;所有进场材料必须根据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二节 5.2人工挖孔桩的安全要求、施工要求⑴孔内必须设置应急爬梯工人员上下;使用的电葫芦应安全可靠,并配有自动卡紧保险装置。

⑵每日开工前必须检测惊吓的有毒、有害气体,并应有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当桩孔开挖深度超过10m时,应有专门向下送风的设备,风量少于25L/s。

⑶孔口四周必须设置护栏,护栏高度为0.8m。

⑷人工挖孔桩桩径允许偏差±50mm,垂直度语序偏差0.5%,桩位偏差50mm。

⑸挖至设计标高后,营清路护壁上的泥土和孔底残渣、积水,并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验收合格后,应立即封底和灌注桩身混凝土。

⑹灌注桩身混凝土时,混凝土必须通过溜槽;当落距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串筒末端距孔底高度不宜大于2m。

第三节 5.3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要求钢筋工程:⑴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⑵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弯钩时,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