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畜牧场规划设计

畜牧场规划设计

畜牧场规划设计畜牧场设计原则1、获得经济效益为目标2、结合中国国情和当地条件3、采用科学的生产工艺和当地条件4、考虑家畜生理、心里、行为习性、健康等的要求,体现福利养殖5、环境保护措施畜牧场建筑基础知识1、材料密度和表观密度材料的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ρ=m/V式中:ρ—密度, 单位是kg/m3; m —材料的质量,单位是kg; V —材料的绝对密实体积,单位是m3。

对固体块状材料而言,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指的是不包括孔隙在内的体积;对于固体散粒材料则指的是不包括其空隙在内的体积。

这种材料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起见, 常将密实度较高的材料, 如钢材、玻璃和4℃的水看成是绝对密实的。

绝对密实状态的近似值称为视密度。

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表观密度。

ρ0=m/V0式中:ρ0—密度, 单位是kg/m3; m —材料的质量,单位是kg; V0—材料的绝对密实体积,单位是m3。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 若只包括孔隙在内而不含有水分,此时计算出来的表观密度称为干表观密度;若既包括材料内孔隙, 又包括孔隙内所含的水分, 则计算出来的表观密度称为湿表观密度。

2、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1)材料的亲水性与憎水性(2)材料的吸水性和吸湿性(3)材料的耐水性(4)材料的抗冻性(5)材料的抗渗性3、建筑模数建筑模数是建筑设计中选定的标准尺寸单位。

它是建筑物、建筑构配件、建筑制品以及有关设备尺寸相互间协调的基础。

(1)基本模数基本模数是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中的基本尺度的单位,用符号M表示,1M=10㎜。

(2)导出模数导出模数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

扩大模数为基本模数的整数倍,以3M、6M、12M、15M、30M和60M表示。

分模数为整数除基本模数,以1/10M、1/5 M和1/2 M表示。

4、常用的建筑名词和结构名词(最好侧重看教材P47)横向:建筑物的宽度方向纵向:建筑物的长度方向开间:两条横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进深:两条纵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净高:地面层到吊顶之间,有效使用空间的垂直距离构件:组成建筑结构的元件,如梁、板、墙、柱和基础结构:建筑物中承受和传递荷载起骨架作用的部分横向定位轴线:沿建筑物宽度方向设置的轴线纵向定位轴线:沿建筑物长度方向设置的轴线勒脚:外墙身与室外地面接近的部位称为勒脚。

作用:这部分极易受到损坏,需要进行保护。

常见的做法是抹灰和贴面。

踢脚线:它是内墙面下部与室内地面相交处的构造措施,其保护墙角,扫地时不污染墙面,高度一般为120-180 mm。

过梁:为了支撑门窗洞口上部墙体的重量,在门窗上面设置横梁,称为过梁。

圈梁:圈梁是均匀地卧在墙体上的,闭合的带状构造措施。

作用是加强砖砌体建筑的整体性和刚度,以抵抗基础不均匀沉降,或墙体受到振动和地震引起的变形和开裂。

壁柱:增加窗间墙横断面以及梁支撑处的局部面积以便承受较大的荷载。

门垛:墙上开设门洞口处于丁字墙或两墙转角处时,为便于门框的安装和墙体的稳定性,需要设置门跺。

5、基础和墙体的作用(一)基础的作用基础:为了控制建筑物的下沉及保证其稳定性,将建筑物与土壤接触的部分的底面积适当扩大,以减少建筑物与土壤接触面积上的压强。

建筑物埋在地下这一部分成为基础。

承受由基础传递下来的荷载的土层或岩体称为地基。

(二)墙体的作用(1)承重作用: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混合承重、墙与内柱混合承重。

(2)围护作用:墙体起遮挡风雨、保温防寒作用。

(3)墙体的分隔作用:墙体将一个大的空间分隔成几个房间,要求有一定的隔声能力、自重轻、厚度尽量薄6、土建制图基本常识☻比例尺:用来放大或缩小图形的绘图工具。

☻墨线笔:用来描图或在图纸上画墨线的仪器,也称直线笔或鸭嘴笔。

执墨线笔的姿势:笔杆向右略偏20°左右,笔杆在画线时走出的平面应垂直于纸面,画线速度要均匀。

☻图纸有绘图纸和描图纸两种。

☻绘图纸:用于画铅笔图或墨线图,要求纸面洁白、质地坚实,并以橡皮擦拭不起毛、画墨线不洇为好。

☻描图纸(也称硫酸纸):专门用于墨线笔或绘图笔等描绘作图的,并以此复制蓝图,要求其透明度好、表面平整。

H表示硬芯铅笔,用于画底稿;B表示软芯铅笔,用于加深图线的色泽用;HB表示中等软硬铅笔,用于注写文字及加深图线等。

铅笔要削成圆筑物、构筑物连同周围的地形地物状况,用水平投影方法和相应的图例所画出的图样,称为。

总平面图,它能反映出上述建筑物的平面形状、位置、朝向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新建筑的施工定位、土方施工及做施工总平面图的重要依据。

(用途)☻平面图:假想用一水平的剖切面沿门窗洞的位置将房屋剖切后,对把剖切面以下部分作出水平剖面图,即建筑平面图,简称平面图。

反映房屋的平面形状、大小和空间布置,墙柱位置、大小、厚度和材料,门窗的类型和位置。

(作用)♦平面图绘制方法:(一)确定绘制建筑平面图的比例和图幅。

(二)画底图。

(1)画图框线和标题栏的外边线;(2)布置图面,画定位轴线、墙身线;(3)在墙体上确定门窗洞口的位置;(4)画楼梯散水等细部。

(三)仔细检查底图,无误后,按建筑平面图的线型要求进行加深,并标注轴线、尺寸、门窗编号、剖切符号等。

(四)写图名、比例及其他内容。

♦建筑平面图的画图步骤:画墙柱的定位轴线画墙厚、开门窗加重、画细部标注尺寸、图名及比例☻立面图:在与房屋立面平行的投影面上所作的房屋正投影图,称为建筑立面图,简称立面图。

在设计阶段主要是用来研究房屋立面上的艺术处理,即是否美观;在施工图中,主要反映房屋的外貌和立面装修的一般做法。

(作用)♦建筑立面图的绘制方法与步骤:(1)先选定比例和图幅,经过画底图和加深两个步骤。

(2)室外地坪线、建筑外轮廓线(3)各层门窗洞口线( 4 ) 墙面细部,如窗台、门窗细部、壁柱、室外台阶等。

(5)检查无误后,按立面图的线型要求进行图线加深。

(6)标注标高、首尾轴线,写墙面装修文字、图名、比例☻剖面图:假想用剖切面(平面或曲面)剖开物体,移去观察者和剖切面之间的部分,做出剩余部分的正投影图,称为剖面图。

(形成)剖面图是用来表示建筑内部的结构构造、垂直方向的分层情况、各层楼地面、屋顶的构造及相关尺寸、标高等。

(作用)尽量使剖切平面通过门窗洞口。

一般选择在建筑物内部空间变化比较复杂的部位。

♦建筑剖面图的绘制方法与步骤:(1)画被剖切到的墙体定位轴线、墙体、楼板面等(2)在被剖切的墙上开门窗洞口以及可见的门窗投影(3)画剖开房间后向,可见方向投影所看到部分的投影(4)按建筑剖面图的图示方法加深图线,标注标高与尺寸,最后画定位轴线,书写图名和比例。

注意:常用建筑符号、标高、索引和想吐标志请参阅教材第三章第一节禽舍设计1、蛋鸡的饲养方式(1)全程笼养工艺模式;(2)平养工艺模式(网上、地面厚垫料雏鸡:25只/m2 育成鸡:10只/m2)(3)蛋鸡生产阶段划分与生产工艺模式的应用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2、肉鸡的饲养方式(1)厚垫草饲养工艺模式(2)网上平养工艺模式(竹片、硬塑料网或金属网,饲养密度为4.8只/m2)(3)混合地面(两高一低)网面:垫料地面=6:4或2:1,饲养密度为4.3只/m2(4)笼养国内饲养肉种鸡使用,饲养密度是平养的3倍3、鸡的饲养阶段划分和生产工艺流程育雏期0-6 周育成期7-20 周成鸡21周直至淘汰(产蛋期)肉鸡的饲养一般都不分阶段,整个饲养期为1日龄至上市鸡的生产工艺流程:根据鸡的不同饲养阶段确定,养鸡生产环节包括育雏、育成、产蛋及孵化等环节。

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建立不同类型的鸡舍4、鸡舍种类按建筑结构形式分:密闭式、有窗式、开敞式按饲养方式分:平养鸡舍、笼养鸡舍按所养鸡的种类分:种鸡舍、蛋鸡舍、肉鸡舍按生长阶段分:育雏舍、育成舍、成鸡舍其他:连栋鸡舍、高密度叠层笼养鸡舍5、鸡舍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1)创造适宜的环境,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鸡的生产力,实现全年均衡生产。

(2)适合工厂化生产的工艺,满足工厂化生产要求。

(3)技术措施合理,确保结构合理,空间利用恰当,施工方便,坚固耐久,经济实用。

(4)满足建筑物的美观及与鸡场总平面布置统一协调。

6、鸡舍建筑环境的功能要求(1)通风良好自然通风—应考虑鸡舍选型、跨度、门窗处理以及设出风口;机械通风—鸡舍选型、风机选型、安装合理、风量可控、开口遮光、设应急风口(2)光照适度鸡对光照敏感,避免不合理光照造成性发育失控和光害(3)保温隔热(4)密度合理饲养密度对舍内温湿度、粉尘和微生物都有影响。

饲养密度的大小是决定鸡舍建筑面积的主要依据。

7、鸡舍跨度和长度的确定平养鸡舍的跨度≈n个饲养区宽度+m个走道宽度笼养鸡舍的跨度≈n个鸡笼架宽度+m个走道宽度平养鸡舍饲养区面积A=单栋鸡舍每批饲养量Q/饲养密度q鸡舍初拟长度L=A/(B+nB1)+2b式中:n-走道数量B-初拟饲养区宽度B1-走道宽度b-鸡舍内墙皮距定位轴线的距离笼养鸡舍长度:要根据选择的笼具能容纳鸡的数量,结合笼具尺寸,在适当考虑设备、工作空间后确定。

猪舍设计1、现代养猪生产工艺模式(1)定位饲养生产工艺是工厂化养猪生产中最为典型的一种模式,其特点是集中、密集、集约。

缺点:投资大,运行费用高;舍内环境恶劣;对猪的身体损伤大。

(2)圈栏饲养生产工艺配种、妊娠母猪、断奶仔猪、育成育肥猪在大圈中饲养;母猪每圈3-4头;断奶仔猪8-10头,甚至20头以上;分娩母猪仍然定位饲养。

公猪也采用圈养,但一般为每圈1头。

(3)厚垫草饲养生产工艺减少猪蹄损伤,提高床面温度。

但粉尘浓度高,对呼吸道损害大,尘肺率高,容易感染寄生虫和蛔虫病。

(4)福利型养猪生产工艺模式户外养猪生产工艺放牧结合定点补饲,强化生产管理技术设施。

母猪的活动面积在5m2以上,发情和受胎率高,繁殖障碍率低。

优点:满足行为需要;投资少,节水节能,污染少。

缺点:受气候影响大,占地面积小,有一定的局限性。

舍饲散养生产工艺诺廷根养猪生产工艺或猪村养猪生产工艺。

舍内有较大范围的活动面积,可自由活动,自己管理自己,形成猪的社区。

设有暖床,可以自由躺卧,集生理、生态、行为、习性于一体,符合猪的生物学特点和生命活动所需环境要求。

2、繁殖节律:指相邻两群哺乳母猪转群的时间间隔。

按生产计划,一定时间内对一群母猪进行配种,使其受胎后组建起一定规模的生产群,以保证分娩后组建起确定规模的哺乳母猪群,并获得规定数量的仔猪。

繁殖节律的确定:分为1, 2, 3, 7 或10d制。

3、繁殖节律-采用7日制的优点(1)减少待配母猪和后备母猪头数,因为猪的发情期是21d,是7的倍数。

(2)可将繁育的技术工作和劳动任务安排在一周5d内完成,避开周六和周日,因为大多数母猪在断奶后4-6 d发情,配种工作可安排在三天内完成。

(3)有利于按周、按月、按年制定工作计划,建立有序的工作和休假制度,尽可能避免工作的盲目性4、猪群的结构及其计算(一)猪群结构:根据规模、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条件,将生产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不同阶段组成不同类型的猪群,计算出每一类群猪的存栏数量就形成了猪群的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