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初中物理新课程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理念,转变了课程功能和教学目标。

新课程实施中,物理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学生、教材出现了什么问题?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就个人的观察、思考及分析,谈谈个人对问题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083-01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节约型的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关键是培养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

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的培养,需要全社会各级各类学校推行素质教育。

一、物理新课程及其特点
1、新课程。

课程原本是指学习的科目。

新课程就是指观念、功能、内容结构体系都发生了改变的学习科目。

是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理念,调整和改革课程结构、内容后,构建出的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

实施新课程是一项伟大战略工程,开展新课程教学可以最大程度上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个人发展要求之间的关系。

2、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

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

新课程除了体现出知识结构新,内容新之外,它与旧
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新。

新旧课程观上的差异表现是:旧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知识、是教材;课程与教学是相互分离的。

而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的整合;课程与教学是整合的,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

新课程奉行“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生本理念,而旧课程恰恰是忽视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忽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由于本质上的差别,课堂教学就出现不同的效果。

3、物理新课程的特点。

物理新课程是一门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通过受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物理新课程伴随着教育目标、教育理念的转变,教材的功能也随之而变。

其功能改变为:从负载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功能转变为促进人的发展为主要功能,它变得有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教学属性发展。

二、物理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问题表现
1、学生在新课程教学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强化。

实施物理新课程,既为学生带来了机遇,也是向学生的挑战。

如果学生能把握难得的学习发展机遇,勇敢面对学习的挑战。

学生将会获得很大的发展。

可惜我们的学生未能把握难得的时机,通过课堂上与教师展开教学上的互动去争取自己的主体地位。

恰恰相反,学生们还要将难得的
机会向老师拱手相让。

他们学习的依赖性强,学习中的每个环节,非要老师督促不可。

学习主动性的欠缺,使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的身份表现不出来。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一地位得不到确认。

2.学习方式单一,缺乏自主、合作、探究的深入体验。

学生由于未明白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加上受素质基础的制约,学生缺乏学习自信心。

没有教师的帮扶,就不懂怎样学习。

学生不敢自主学习,不敢自主探索,只有老师叫学习才学,指示要学什么才学什么,依赖性很强。

个别学生还表现出就算老师如何催促,也不愿学习。

肯学习的学生又缺乏与他人合作,没有共同钻研,通常是单打独斗。

由于没有自主、合作与探索的学习,没有自主、合作与探索的体验,学生素质没有多大的发展提高。

3、校本教研流于形式,教师未能深入开展物理新课程教学的横向交流。

实施物理新课程的教学中,再一个突出问题是教材虽变,但教法、学法变化不大,“涛声依旧”。

“穿新鞋走旧路”,“新瓶装旧酒”。

这由于担任物理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得不到有经验老师的指导,加上周边学校都是同时开展新课程教学,同课程的同科教师之间没有可取之经,故此教师的教法变化不大。

加上校本教研气氛淡薄,形同虚设。

跨学校跨地区的物理新课程教学的研究没有人来组织协调,根本就无法开展,因此不同学校的同科教师未能开展深入的横向交流,共同研究新课程教学的新问题。

三、问题的解决办法
1、加大开展新课程教学的岗前培训的力度,切实提高教师的思
想认识,加快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由于新课程未在各年级全面铺开,新旧课程出现同校共存的状况。

教师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难以一时就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加上政府在推行实施新课程时仍欠缺充分准备,资金投入不足,开展新课程教学的岗前培训费用多少都要教师来承担,造成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的实施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教师的教学理念确立,也成为开展新课程教学的阻力。

教育培训机构必须加大实施新课程教学的岗前培训的力度,做到全员参与。

通过培训,提高每个教师的思想认识,消除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阻力,扫清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障碍。

使教师对实施新课程教学与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达成共识。

为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将教师教学理念转变到与新课程理念相一致的状态上来。

2、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加强对开展新课程教学的探讨研究。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原有的教学能力不足以应对开展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要使教师能够适应新课程教学,满足全面铺开的新课程教学需要,必须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加强对开展新课程教学的研究探讨。

通过开展研究探讨,深入研究新课程的教学,反思教学问题,总结经验教训。

达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的能力水平的目的。

相关主题